第1章 “通”达内心
百“闻”不如一“见”,倾听、观察缺一不可
包罗万象的现代社会说到底就是一个沟通的社会。你情商高,沟通能力强,便能逢凶化吉,无往而不利。然而,总有一些人固执地认为实现沟通目标的前提是要摆出低姿态,做一个温柔的倾听者。但我要告诉你的是,这样的回答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观察——只有隐藏在笑靥后的犀利目光才能透过语言直达对方的内心。
◎不睁开眼睛,你将一无所获◎
睁开眼睛,你将获得沟通的主动权
做一个实验:我们试着闭上眼睛去和别人交谈,什么也不说,全神贯注地倾听,没有风声,没有雨声,耳朵里只有对方的说话声音。我们满怀欣喜地等着收获别人传递出来的信息,可是结果却令人失望,我们最终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办法体会到对方的真正意图。
我们开始试着睁开眼睛,渐渐地,会发现一切又回到了正轨,我们又开始能够轻松地掌握别人的意图,理解别人说话的精髓。为什么会这样呢?
研究整个过程,你就会发现:别人传递的信息其实远非只有说话那么简单,他们经常会有眼神、手势。其实,我们经常是靠这些眼神和手势来帮助自己理解别人说话的意图的,也因此能够轻松地接受别人的意图。
我们观察到了别人这些细微的非语言行为,观察到了这种无声的表达方式,更清晰地理解了别人的想法,也因此开始更加融洽地与别人沟通,更有针对性的对别人阐述自己的观点,大家开始其乐融融。于是,我们惊呼:睁开眼睛,其实我们沟通没有障碍!
可是,非语言行为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手指伸出的多少、手指的方向、用哪一个手指做动作往往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抱头、屈膝、抽烟、笑容……这些其实都有无数种不同的姿势,当然这些不同的姿势也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只有真正地了解了这些不同非语言行为的含义,我们才能精确地判断出别人的意图和动向,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别人的想法。
现实中,非语言行为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出来的意义虽然有很多共性,但同时也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性别、年龄、阅历、性格、心态等等都是会影响非语言行为的重要因素。我们在分析别人的非语言行为时,千万不能简单地就一个表情或一个姿势来判断别人的真实意图,一定要把这个人各个方面的因素与这些表情和动作联系在一起,仔细分析之后再下结论。
同时,我们自己在运用这些非语言行为的时候,一定还要注意到社会习俗、文化背景、民族习惯、现场气氛等各种综合因素,千万不可对表情的理解“一刀切”。
现在,我们来细微地观察一下我们的非语言行为。一般来说,我们的非语言行为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六种:
第一种, 广域信号。包括我们的举止和身体摆放的方式。
第二种,身体语言。用身体躯干在我们沉默无语时表达的情感。
第三种,微观动作。手指、鼻子等微观部位作出来的动作,甚至小到瞳孔的放大与收缩。
第四种, 面部动作。也就是我们的面部表情。
第五种,空间行为。你与别人的距离。
第六种,触觉。拥抱、握手、接吻等接触性动作。
为了减少与别人沟通的障碍,我们必须全面地掌握这些非语言行为,充分发掘别人这些非语言行为的意义,利用这些有用的信息,对我们的沟通对象做更全面、更透彻的分析。这样,在沟通中我们就能始终掌握主动权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