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会辩证法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0299372
  • 作      者:
    季忠著
  • 出 版 社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社会辩证法研究》为学术专著。辩证法是哲学领域的基本理论,社会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显著特征。《社会辩证法研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其他思想家的社会辩证法思想,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古代哲学、西方哲学和当代中国学术界在这个领域的基本观点,探析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辩证法问题,深化了对社会辩证法当代价值的理解。
展开
精彩书摘
  《社会辩证法研究》:
  “财富与慷慨大度相结合也是权势,因为这样可以获得朋友和仆人。没有慷慨大度就不然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财富不能保护人,只能受嫉妒而成为被人掠夺的对象。”
  这是说财富对人也有两面性,既是幸福生活的源泉,也是招灾惹祸的根苗,关键看财富的拥有者如何对待和处理。慷慨大度、乐善好施,既可以博得好的名声,又可以保障财富的安全,聪明的财主都会这么做,以小的付出换取大的保护。为富不仁或极端吝啬者因小失大,遭人嫉恨,平时受人白眼,一遇革命或造反则首先被清算。在社会生活中,慷慨大度者朋友多,人缘好,遇事有人帮忙,能够逢凶化吉;炫耀小气者无人理,麻烦多障碍多。何去何从,财富拥有者需要深思以便正确抉择。
  “具有权利的声誉也是一种权势,因为它可以吸引需要保护的人前来皈附。举国爱戴(亦称得民心)的声誉也是这样。使一个人受到很多人爱戴或畏惧的任何品质或其声誉都是权势,因为这是获得许多人帮助或服务的手段。成功是权势,因为它可以造成才智或幸运的声誉,使人们不是惧怕他就是依赖他。当权的人和蔼可亲是权势的增进,因为它可以博得爱戴。”
  这些话进一步展开了个人发展的条件性。必须有权力,同时当权又受人爱戴,两方面结合发展才会顺利。权力能保护人,能带来利益,所以有吸引力,当权人得民心,所以有凝聚力,皈附的人多,国家或地区当然就会兴旺发达。可见有权力是发展的前提。要想获得许多人的帮助或服务,可以有两种手段,受人爱戴或令人恐惧。以爱为基础,提供帮助或服务的人心甘情愿,心情舒畅,服务效果好,并能长期持续。以恐惧为基础,提供帮助或服务的人是被迫的,心情不舒畅,服务效果差,一有机会就想逃离,总逃不成就会造反,把压迫者推翻。这就是以德服人和以力服人的区别,是民主制度和专制制度的区别,也是贤君和暴君的区别。已经取得的成功证明了成功者的智慧、力量或运气,会吸引大批追随者或“粉丝”,从而扩大知名度,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阶梯。当代社会中的名人效应以及成功学书籍的热销就证明这一点。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辩证法理论
一、马克思的社会辩证法理论
(一)马克思创立唯物辩证法的过程
(二)马克思社会辩证法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恩格斯的社会辩证法理论
三、列宁的社会辩证法理论
四、毛泽东的社会辩证法理论

第二章 西方哲学和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社会辩证法思想
一、古希腊时期的社会辩证法思想
(一)赫拉克利特
(二)德谟克利特
(三)苏格拉底
(四)亚里士多德
(五)西塞罗
二、近代西方的社会辩证法思想
(一)霍布斯
(二)帕斯卡尔
三、现代西方的社会辩证法思想
(一)布哈林
(二)萨 特
(三)马尔库塞
(四)弗洛姆
四、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社会辩证法思想
(一)孔 子
(二)老 子
(三)墨 子
(四)庄 子
(五)管 子
(六)别、武
(七)荀 子

第三章 社会发展的辩证法
一、关于发展概念的辨析
(一)发展主要是个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二)发展是好的质变并通过好的量变来表现
二、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一)发展的前进性
(二)发展的曲折性
三、发展的条件性
(一)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条件
(二)个人发展的条件
四、发展的过程性和阶段性
(一)关于过程性和阶段性的理解
(二)个人发展的过程性和阶段性
(三)过程性和阶段性对个人主体的要求
五、发展的矛盾性
(一)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矛盾
(二)个人发展中的矛盾
六、发展的目的和手段、代价和补偿、表现或标准
(一)发展的目的和手段
(二)发展的代价和补偿
(三)发展的表现或标准

第四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法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涵义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二)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共性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相互作用
三、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一)反作用的根据
(二)反作用的途径
(三)反作用的区别
(四)反作用的要求
四、当前中国社会意识领域的若干重要工作
(一)发挥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对精神文明的领导作用
(二)加强党的理论建设
(三)私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正确认识现代西方思潮
五、个人生活的辩证性质
(一)个人生活的个别性
(二)个人生活的依赖性
(三)个人生活的时空性
(四)个人生活的三重性
结 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