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346544
  • 作      者:
    (美)理查德·尼尔森·鲍利斯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如果你现在没有工作,这本书是写给你的;
  ★如果你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工作,每次找工作都无功而返,这本书是写给你的;
  ★如果你厌倦了现在的工作,决定“逃跑”,想知道自己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这本书是写给你的;
  ★如果你正在思考想干什么,或者想转行,这本书是写给你的;
  ★如果你正试图更好地了解自己,这本书是写给你的;
  ★这本书,是全球畅销的求职与跳槽的实用指南。
  ★★ 全球职业规划的开山鼻祖之作,被称为“职场圣经”,也是每个职业规划师的必读手册。畅销四十年,被译成26种文字,销量超过1000万册!
  与《小王子》《战争与和平》一同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誉为”影响人生的25本著作”之一!
  被《时代周刊》评为从1923年创刊以来好具有影响力的100本书籍之一!
  ★★ 全新修订版,新增30%文字,作者近几年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内容补充,帮助读者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求职新环境。
  ★★国内职业规划师倾情翻译解读。史上全面、适合中国人阅读的版本,增补大量中国求职环境和求职策略的参考资料。
  ★★新精英总裁古典、猎聘网创始人兼CEO戴科彬、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李家华、台湾知名生涯教育专家黄素菲、《不要等到毕业以后》作者秋叶等鼎力推荐!
  ★★附赠国内职业规划师撰写求职指南(小册子)!古典、李春雨、王鹏、赵昂等职业规划师、咨询师给您求职指导。
  ★★内容通俗易读,内附大量的图表和工具,对每个想要求职、跳槽、做职业规划的读者都有很大的帮助。

展开
作者简介
  理查德·尼尔森·鲍利斯,全球最受认可的职业指导大师,美国最尖端的职业专家,职业规划师的开山鼻祖。他改变了全世界数百万人看待工作和生活的方式,帮助迷茫的求职者和跳槽者了解自我,掌握求职技巧,找到理想的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如果你正在求职或者打算跳槽,或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感到迷茫困惑,这是一本你无论如何不应错过的著作。 
  全世界专业的职业指导大师鲍利斯40年研究心得,被称为“求职圣经”。 
  告诉求职、跳槽的读者,面试至关重要的技巧、谈判薪资的秘诀、跳槽的方式等。 
  帮助职业规划迷茫的读者,用测评工具和理性的分析方法,全面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找到职业目标和理想工作。 
  本书是《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的较新修订版本,结合了互联网时代的求职新形势,指导读者在面对网络巨浪的冲击时如何脱颖而出。 
  它是一本指导书,帮助你了解求职、跳槽的技巧;它是一本梳理书,帮助你认清自己;它也是一本工具书,帮助你找到职业方向;当然,它也可以是一本魔法书,从今天开始,它可以改变你的人生。 
 
 
展开
精彩书评
  如果有人问我求职读什么书,我的回答是,读那些活了很多很多年的求职书,因为其中一定记录着找到职业这门技术中,真正有价值的、重要和不变的原则。《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就是这样一本经久不衰的职场书。你今天看到的大部分教你求职的书籍,几乎都是这本书不同程度的改写版、扩张版。 
 

  ——《拆掉思维里的墙》《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作者、新精英总裁 古典

 


  理查德·尼尔森·鲍利斯作为美国最尖端的职业专家,他的《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也成为了全球最畅销的求职类书籍之一。本书最重要的目的是让职场人直面自己、直面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自己所面临的问题,从而了解自己真正的价值所在,找到真正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猎聘网创始人兼CEO 戴科彬

 


  《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的出现,改变了数以百万计的人关于求职的思考方法和行事方式。本书问世以来,其最精彩的关于了解自己,熟悉求职,在行动中收获的内涵一直在延续。本次翻译的较新版,随时代变化提及了网络兴起后的新求职方式,在移动互联越来越普及的今天,无疑能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资源,更多地获取求职机会。 
 

  ——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李家华

 


  本书明确描绘出互联网时代求职者的处境,很可能你费尽心思、辛苦写成的履历表,却莫名其妙地被淹没在网络讯息的巨海中,连被阅读的机会都没有。作者在书中给予明确数据,提供读者有效的因应之道,求职者不但不会被网络洪涛灭顶,还可以趁着网络浪花,推升个人的能见度与曝光率。总之,这是一本求职制胜秘籍。 
 

  —— 台湾知名生涯教育专家  黄素菲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社交网络来了解一个求职者,而不仅仅依赖你的简历。谷歌一下,就可以发现你在社交网站上留下的痕迹,这些痕迹会为你带来怎样的前景?没想过这个问题,那请看看这本书吧。想飞翔,必须得带上降落伞啊! 
  ——《不要等到毕业以后》《学会独立思考:学习篇》作者  秋叶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对于求职者,这是个全新的世界
  如果你现在没有工作,这本书是写给你的;
  如果你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工作,每次找工作都无功而返,这本书是写给你的;
  如果你厌倦了现在的工作,决定“逃跑”,想知道自己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这本书是写给你的;
  如果你正在思考最想干什么,或者想转行,这本书是写给你的;
  如果你正试图更好地了解自己,这本书是写给你的;
  如果你正想搞清楚职场是怎么回事儿,这本书是写给你的。
  这本书,是求职与跳槽的实用指南。实用意味着完全现实,现实意味着——毫不退缩地——既看好消息,也看坏消息。我们先从坏消息开始,把好消息留到第三章。
  坏消息:2008年以来求职发生了巨大变化
  如果现在你失业了,那确实很糟糕。而且你还要遭受日复一日的坏消息的轰炸,比如全球经济萧条,美国的劳动力市场萎缩、失业加剧、前景黯淡,等等。难怪许多美国人感觉灰心丧气。不管怎样,还是从坏消息开始,来看看当我们找工作、换工作、改行时面临着哪些困难。
  但我只想让你把这些困难看作挑战,因为这些坏消息太宽泛,而且有办法应对,就像我要介绍的一样。
  我们面对的八股力量
  好了,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看看2008年以来,甚至之前就已开始的,求职市场的一些变化:
  一、保守情绪蔓延世界,全球经济陷入赤字担忧——政府倾向紧缩政策,而不是增长。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采取这样的政策是明智的。但紧缩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政府职位在缩减,受银行、投资者、不确定前景的影响,私有企业的招聘也暂停了。不光美国如此,全球都是这样。欧元区的失业率是12%,整个欧洲,目前有2600万人失业。①
  二、找到一份工作的平均时间大幅提高。
  许多人都比预想的失业时间要长,可能是1年、2年、3年,甚至更久。感觉找工作跟侦探破解神秘案件一样,根本搞不定。1994~2008年,大约一半的失业者能在5周内找到工作,而2008年以后,很多人得花超过1年的时间才能再次就业。
  三、文化影响人们找工作的方式。如果社会文化重视勤奋、坚持、执着,人们会花更长时间找工作①。
  在很多地方,2008年以后,都不再看重这些文化了。人们更注重速成、快餐、选择性忽视、处理多任务,电视广告每两秒半就转换画面,搞得人们眼花缭乱。在这样的文化里,人们很难下功夫好好琢磨工作的事。
  四、大学生就业率状况。
  美国长期失业人口急剧增加。目前,美国失业人群中,有30%的人失业一年或更久。②而2008年以前,这个数字仅仅为10%③。
  五、许多长期失业者感觉自己已成为“失落的一代”,社会已经把他们抛弃。
  雇主在招聘启事里说——至少有些雇主说——“失业者不能申请该职位”。从媒体看,这样的想法很正常,甚至我们听到媒体这样说——“活该他们长期失业”④。事实怎样呢?根据调查,在美国,每100个雇主里,实际只有4个人这样想。不过如果你失业两年或更久,那就有44个雇主这样看了。⑤(当然这是坏消息,那好的一面呢?96%的雇主不会仅仅因为我们失业就那么想,56%的雇主不会因为我们失业两年或更久而下此判断。)
  另外,数据也不支持这种偏见。“雇主通常避免雇用那些频繁跳槽者或失业很久的人。公司通常认为,过去能预见未来。但有一个问题:数据显示不是这样的,候选人的工作历史不能很好地预测他未来的成果。”①
  六、许多雇主为梦想中的员工保留空缺。
  知道有太多的候选人在市场上,一些雇主开始过度筛选。他们拒绝那些八年前会被雇用的人,心里琢磨着反正现在很多人失业了,没准儿下周就有更好的人来应聘。不是所有雇主都这么想,但有这种想法的大有人在。
  七、对许多人来说,找工作正变成重复性行为。
  这是因为2008年以后,在一些行业里,工作的平均长度开始缩短。举例来说,IT②行业的一些雇主,用人就用到某个项目结束,而不是雇用长期工。财富100强企业里面,20%~30%的人不是长期员工,是合同工,或者临时工③。在未来的8年里,这个数字预计会上升到50%。即使那些承诺长期雇用人员的岗位,一旦经营状况不佳,雇主也会考虑裁员。你以为你会被雇用很多年,他们是那样说的,实际也是那么想的,但随后时运改变,你就会突然流落街头。
  我们的一生,典型的工作史是换三种职业,至少8份工作。所以,即使现在有工作,很可能会再找工作,甚至比我们想得要早。在后2008时代,我们得化身为找工作专家。
  八、2008年以前管用的求职方式现在不灵光了。
  当然,我有些夸大其词。那三类自恐龙统治地球时代就用的传统求职方式——投简历、找中介、看招聘启事,有时还管用。但现在它们靠不住了,信用记录越来越差,你得有B计划,甚至C计划、D计划。
  如果我们不知道这点,还用以前的方式去找工作,很可能被沉重打击。那些方式过去管用,现在行不通了!2008年以来,形势大变。
  也许你已经有所体会,到处发简历,日复一日,周复一周,但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
  雇主变了,求职者没有
  为什么这么说呢?求职的人,无论形势好坏,都倾向于用同样的方式找工作,可雇主不这样。当形势不好时,雇主会大幅度地改变招聘行为。原因是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他们很难填补空缺,往往会投求职者所好。我们喜欢投简历,他们就不辞辛劳地收集、阅读、筛选。我们爱看招聘启事,他们就把空缺公布到我们能看到的地儿:公司网站或者求职网站。
  而在困难时期,发现招人很容易,很多雇主根本就不看简历,也不发布空缺了。但我们没变,还用去年,或4年前、10年前,甚至30年前的方式找工作。
  我们找啊找啊,到处发简历,但一无所获!曾经管用的方式,再也不好使了,我们彻底犯难了。这就如同在转动车钥匙,五年来第一次,发动机没动。
  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找不到工作是因为没空缺。而实际是有空缺,只是雇主改变了他们的招聘方式。①
  同样,对于找工作这件事情,我们想到的往往是如何找一份自己想要的工作,却很少想,对方凭什么给你。
  更让求职者沮丧的是,有些公司用网络和求职者捉迷藏。他们让求职者在线填申请,然后通知说:“对不起,你不符合我们的招聘条件。”你以为已经申请了这些工作,实际上根本没有机会。
  沟通不畅,鸡同鸭讲
  2008年以后更为糟糕的是,雇主和求职者虽然使用相同的词,但讲的完全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拿“技能”这个词来说,找工作的时候,我们可能被拒了,一些雇主会说——“你没有我们要的技能”。你以为他们所指的是诸如分析、研究、沟通等能力。不,他们实际说的是“经验”,虽然用的词是“技能”。典型的雇主说法是:“我们找的是具备五年向24~30岁的人群推广软件产品经验的人。”
  你应该把雇主的世界看作另一个世界,拜访之前必须学习他们的语言和风俗。
  这个想法来自《没人失业》一书的作者①。她们建议当你第一次接触商业世界时,你得把它当作在国外旅游,不得不学习全新的语言、文化和习俗。就业市场也一样,当失业时,我们必须像雇主一样思考,搞明白他们怎样招人,然后调整自己的求职策略去应对。换句话说,得投雇主所好。
  所以,让我们看看雇主的世界。在招聘这场游戏里,雇主谈不上有绝对强势,但往往大权在握。这解释了为什么就业体系有时会让你崩溃的原因。它不是为你我而设,而是他们为自己而设的。他们和你我完全不同(这是我称他们为“另一个世界”的原因!)这导致了下面五个对比:
  1.你想让找工作成为录用游戏,但他们把这看作淘汰赛,直到最后分出输赢。大公司和企业负责人扫视桌上那堆简历,首先是找出该淘汰的。最后,他们希望只有一个人还站着。
  2.你希望雇主翻山越岭不辞辛劳主动来找你。是的,绝望的时候他们会这么做,一些人事部门会上网没日没夜地找人。但总体来说,雇主还是希望你积极点儿,主动去找他们。
  3.想到找工作,你希望雇主只从你过去的职场表现——总结在简历里的——来评判你是否合适。而实际上招聘的人将通过面试对你的行为进行全面评估。
  4.你希望雇主很认真地看你的简历,尤其你还在他们的网站上张贴过。但实际上只有45%的雇主会看,而55%的大多数雇主,根本不会看。知道这个,你就会看开了,他们并不只针对你自己。
  5.你希望雇主为了提高效率而雇用你。不幸的是,大多数雇主只会在他们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增长时才会雇人。
  另外一个事实是,雇主和求职者的核心价值观不同。找工作的时候,我们的策略是尽可能找遍整个市场,所以追求的是覆盖率。我们海投简历,广泛撒网。
  而用人单位首要考虑的是风险。雇主想冒最低风险招到人,所以他们更倾向于通过低风险的方式,比如内部提升、将临时工转正等方式来填补空缺。因为他们了解这些人的表现。
  下面的表格解释了雇主和求职者价值观的不同。
  很多雇主招人的方式和求职者求职的方式正相反
  2008年以后,人们更倾向于在网上求职
  在互联网初期,就出现了求职网站,最早的是1994年上线的Net-StartInc和TheMonsterBoard(TMB)。1998年Net-Start更名为CareerBuider。1999年TMB改为Monster.com①。所以,网上求职由来已久。
  2008年以后,网上求职日益盛行,社交媒体和其他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LinkedIn、Facebook、Twitter、Yelp、Skype、YouTube等。雇主和求职者都知道如何利用这些媒介,越来越多的求职通过网络进行。
  这是自1994年以来的重大变化!
  不管你已失业多久,不管你年龄多大,如果不知道怎么用电脑或没渠道上网,我都建议你在社区大学、成人学校,或最近的一站式求职中心(现在叫美国职介中心)上上电脑课②。
  ……

展开
目录

前言 为什么《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要出中文版?   001

序一 求职的“九阴真经”   003

序二 你准备好空降的降落伞了吗?   005

序三 愿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降落伞    007

关于作者    001


第一章 对于求职者,这是个全新的世界   001

坏消息:2008年以来求职发生了巨大变化 / 002

我们面对的八股力量 / 003

雇主变了,求职者没有 / 006

沟通不畅,鸡同鸭讲 / 007

很多雇主招人的方式和求职者求职的方式正相反 / 010

2008年以后,人们更倾向于在网上求职 / 011


第二章 Google就是你的简历   023

关于Google简历,你能做点什么? / 026

传统简历的替代品 / 037

给“前Google时代”简历的友情提示 / 038

简历发在哪儿,结果大不同 / 042


第三章 本月有700万个空缺职位   045

好消息:2008年以来,求职市场没有改变 / 047

你不像自己想的那样弱 / 048

求职面试十大错误 / 053


第四章 求职面试的16条提示   055

提示1:没有“雇主”这回事儿 / 056

提示2:面试前,一定要做功课 / 058

提示3:遵守承诺 / 059

提示4:面试不过就是一场对话 / 060

提示5:他们会问的问题,和你能问的问题 / 061

提示6:面试中,遵循“50—50原则” / 065

提示7:回答问题时,遵循“20秒到2分钟原则” / 065

提示8:雇主最关心的是风险 / 065

提示9:细节决定成败 / 067

提示10:不管你找的是什么职位,关注大多数雇主都在乎的通用能力 / 070

提示11:面试时试着带一些证据,表明你具备某种能力 / 071

提示12:即使前任雇主很糟糕,也不要在面试中贬损他们 / 072

提示13:雇主不在乎你的过去 / 072

提示14:面试进行中,暗自留心面试官问题的时间框架 / 074

提示15:结束面试前,通常你要问五个问题 / 075

提示16:写感谢信的重要性 / 076


第五章 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083

薪资谈判的第一个秘密 / 084

薪资谈判的第二个秘密 / 087

薪资谈判的第三个秘密 / 088

薪资谈判的第四个秘密 / 089

薪资谈判的第五个秘密 / 092

薪资谈判的第六个秘密 / 095

结论:如果哪招儿都不灵 / 096


第六章 求职不顺时该怎么办?   097

求职的两种方式 / 100

找工作最好与最坏的方式 / 102

不同求职方式带来的机会不同 / 108


第七章 全面了解自己   111

这是一种求职方式,最有效的方式 / 112

盘点:花图练习 / 115

我是一个人,就像一朵花 / 116

我有七个方面 / 116

这些都是我 / 118

我是个知道这些事情的人 / 119

我是个喜欢与这类人共事的人 / 125

我是个能做这些事情的人 / 135

我是个喜欢这类工作环境的人 / 154

我是个愿意承担这类责任,期望这样薪水的人 / 15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