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现在没有工作,这本书是写给你的;
★如果你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工作,每次找工作都无功而返,这本书是写给你的;
★如果你厌倦了现在的工作,决定“逃跑”,想知道自己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这本书是写给你的;
★如果你正在思考想干什么,或者想转行,这本书是写给你的;
★如果你正试图更好地了解自己,这本书是写给你的;
★这本书,是全球畅销的求职与跳槽的实用指南。
★★ 全球职业规划的开山鼻祖之作,被称为“职场圣经”,也是每个职业规划师的必读手册。畅销四十年,被译成26种文字,销量超过1000万册!
与《小王子》《战争与和平》一同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誉为”影响人生的25本著作”之一!
被《时代周刊》评为从1923年创刊以来好具有影响力的100本书籍之一!
★★ 全新修订版,新增30%文字,作者近几年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内容补充,帮助读者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求职新环境。
★★国内职业规划师倾情翻译解读。史上全面、适合中国人阅读的版本,增补大量中国求职环境和求职策略的参考资料。
★★新精英总裁古典、猎聘网创始人兼CEO戴科彬、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李家华、台湾知名生涯教育专家黄素菲、《不要等到毕业以后》作者秋叶等鼎力推荐!
★★附赠国内职业规划师撰写求职指南(小册子)!古典、李春雨、王鹏、赵昂等职业规划师、咨询师给您求职指导。
★★内容通俗易读,内附大量的图表和工具,对每个想要求职、跳槽、做职业规划的读者都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章
对于求职者,这是个全新的世界
如果你现在没有工作,这本书是写给你的;
如果你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工作,每次找工作都无功而返,这本书是写给你的;
如果你厌倦了现在的工作,决定“逃跑”,想知道自己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这本书是写给你的;
如果你正在思考最想干什么,或者想转行,这本书是写给你的;
如果你正试图更好地了解自己,这本书是写给你的;
如果你正想搞清楚职场是怎么回事儿,这本书是写给你的。
这本书,是求职与跳槽的实用指南。实用意味着完全现实,现实意味着——毫不退缩地——既看好消息,也看坏消息。我们先从坏消息开始,把好消息留到第三章。
坏消息:2008年以来求职发生了巨大变化
如果现在你失业了,那确实很糟糕。而且你还要遭受日复一日的坏消息的轰炸,比如全球经济萧条,美国的劳动力市场萎缩、失业加剧、前景黯淡,等等。难怪许多美国人感觉灰心丧气。不管怎样,还是从坏消息开始,来看看当我们找工作、换工作、改行时面临着哪些困难。
但我只想让你把这些困难看作挑战,因为这些坏消息太宽泛,而且有办法应对,就像我要介绍的一样。
我们面对的八股力量
好了,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看看2008年以来,甚至之前就已开始的,求职市场的一些变化:
一、保守情绪蔓延世界,全球经济陷入赤字担忧——政府倾向紧缩政策,而不是增长。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采取这样的政策是明智的。但紧缩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政府职位在缩减,受银行、投资者、不确定前景的影响,私有企业的招聘也暂停了。不光美国如此,全球都是这样。欧元区的失业率是12%,整个欧洲,目前有2600万人失业。①
二、找到一份工作的平均时间大幅提高。
许多人都比预想的失业时间要长,可能是1年、2年、3年,甚至更久。感觉找工作跟侦探破解神秘案件一样,根本搞不定。1994~2008年,大约一半的失业者能在5周内找到工作,而2008年以后,很多人得花超过1年的时间才能再次就业。
三、文化影响人们找工作的方式。如果社会文化重视勤奋、坚持、执着,人们会花更长时间找工作①。
在很多地方,2008年以后,都不再看重这些文化了。人们更注重速成、快餐、选择性忽视、处理多任务,电视广告每两秒半就转换画面,搞得人们眼花缭乱。在这样的文化里,人们很难下功夫好好琢磨工作的事。
四、大学生就业率状况。
美国长期失业人口急剧增加。目前,美国失业人群中,有30%的人失业一年或更久。②而2008年以前,这个数字仅仅为10%③。
五、许多长期失业者感觉自己已成为“失落的一代”,社会已经把他们抛弃。
雇主在招聘启事里说——至少有些雇主说——“失业者不能申请该职位”。从媒体看,这样的想法很正常,甚至我们听到媒体这样说——“活该他们长期失业”④。事实怎样呢?根据调查,在美国,每100个雇主里,实际只有4个人这样想。不过如果你失业两年或更久,那就有44个雇主这样看了。⑤(当然这是坏消息,那好的一面呢?96%的雇主不会仅仅因为我们失业就那么想,56%的雇主不会因为我们失业两年或更久而下此判断。)
另外,数据也不支持这种偏见。“雇主通常避免雇用那些频繁跳槽者或失业很久的人。公司通常认为,过去能预见未来。但有一个问题:数据显示不是这样的,候选人的工作历史不能很好地预测他未来的成果。”①
六、许多雇主为梦想中的员工保留空缺。
知道有太多的候选人在市场上,一些雇主开始过度筛选。他们拒绝那些八年前会被雇用的人,心里琢磨着反正现在很多人失业了,没准儿下周就有更好的人来应聘。不是所有雇主都这么想,但有这种想法的大有人在。
七、对许多人来说,找工作正变成重复性行为。
这是因为2008年以后,在一些行业里,工作的平均长度开始缩短。举例来说,IT②行业的一些雇主,用人就用到某个项目结束,而不是雇用长期工。财富100强企业里面,20%~30%的人不是长期员工,是合同工,或者临时工③。在未来的8年里,这个数字预计会上升到50%。即使那些承诺长期雇用人员的岗位,一旦经营状况不佳,雇主也会考虑裁员。你以为你会被雇用很多年,他们是那样说的,实际也是那么想的,但随后时运改变,你就会突然流落街头。
我们的一生,典型的工作史是换三种职业,至少8份工作。所以,即使现在有工作,很可能会再找工作,甚至比我们想得要早。在后2008时代,我们得化身为找工作专家。
八、2008年以前管用的求职方式现在不灵光了。
当然,我有些夸大其词。那三类自恐龙统治地球时代就用的传统求职方式——投简历、找中介、看招聘启事,有时还管用。但现在它们靠不住了,信用记录越来越差,你得有B计划,甚至C计划、D计划。
如果我们不知道这点,还用以前的方式去找工作,很可能被沉重打击。那些方式过去管用,现在行不通了!2008年以来,形势大变。
也许你已经有所体会,到处发简历,日复一日,周复一周,但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
雇主变了,求职者没有
为什么这么说呢?求职的人,无论形势好坏,都倾向于用同样的方式找工作,可雇主不这样。当形势不好时,雇主会大幅度地改变招聘行为。原因是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他们很难填补空缺,往往会投求职者所好。我们喜欢投简历,他们就不辞辛劳地收集、阅读、筛选。我们爱看招聘启事,他们就把空缺公布到我们能看到的地儿:公司网站或者求职网站。
而在困难时期,发现招人很容易,很多雇主根本就不看简历,也不发布空缺了。但我们没变,还用去年,或4年前、10年前,甚至30年前的方式找工作。
我们找啊找啊,到处发简历,但一无所获!曾经管用的方式,再也不好使了,我们彻底犯难了。这就如同在转动车钥匙,五年来第一次,发动机没动。
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找不到工作是因为没空缺。而实际是有空缺,只是雇主改变了他们的招聘方式。①
同样,对于找工作这件事情,我们想到的往往是如何找一份自己想要的工作,却很少想,对方凭什么给你。
更让求职者沮丧的是,有些公司用网络和求职者捉迷藏。他们让求职者在线填申请,然后通知说:“对不起,你不符合我们的招聘条件。”你以为已经申请了这些工作,实际上根本没有机会。
沟通不畅,鸡同鸭讲
2008年以后更为糟糕的是,雇主和求职者虽然使用相同的词,但讲的完全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拿“技能”这个词来说,找工作的时候,我们可能被拒了,一些雇主会说——“你没有我们要的技能”。你以为他们所指的是诸如分析、研究、沟通等能力。不,他们实际说的是“经验”,虽然用的词是“技能”。典型的雇主说法是:“我们找的是具备五年向24~30岁的人群推广软件产品经验的人。”
你应该把雇主的世界看作另一个世界,拜访之前必须学习他们的语言和风俗。
这个想法来自《没人失业》一书的作者①。她们建议当你第一次接触商业世界时,你得把它当作在国外旅游,不得不学习全新的语言、文化和习俗。就业市场也一样,当失业时,我们必须像雇主一样思考,搞明白他们怎样招人,然后调整自己的求职策略去应对。换句话说,得投雇主所好。
所以,让我们看看雇主的世界。在招聘这场游戏里,雇主谈不上有绝对强势,但往往大权在握。这解释了为什么就业体系有时会让你崩溃的原因。它不是为你我而设,而是他们为自己而设的。他们和你我完全不同(这是我称他们为“另一个世界”的原因!)这导致了下面五个对比:
1.你想让找工作成为录用游戏,但他们把这看作淘汰赛,直到最后分出输赢。大公司和企业负责人扫视桌上那堆简历,首先是找出该淘汰的。最后,他们希望只有一个人还站着。
2.你希望雇主翻山越岭不辞辛劳主动来找你。是的,绝望的时候他们会这么做,一些人事部门会上网没日没夜地找人。但总体来说,雇主还是希望你积极点儿,主动去找他们。
3.想到找工作,你希望雇主只从你过去的职场表现——总结在简历里的——来评判你是否合适。而实际上招聘的人将通过面试对你的行为进行全面评估。
4.你希望雇主很认真地看你的简历,尤其你还在他们的网站上张贴过。但实际上只有45%的雇主会看,而55%的大多数雇主,根本不会看。知道这个,你就会看开了,他们并不只针对你自己。
5.你希望雇主为了提高效率而雇用你。不幸的是,大多数雇主只会在他们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增长时才会雇人。
另外一个事实是,雇主和求职者的核心价值观不同。找工作的时候,我们的策略是尽可能找遍整个市场,所以追求的是覆盖率。我们海投简历,广泛撒网。
而用人单位首要考虑的是风险。雇主想冒最低风险招到人,所以他们更倾向于通过低风险的方式,比如内部提升、将临时工转正等方式来填补空缺。因为他们了解这些人的表现。
下面的表格解释了雇主和求职者价值观的不同。
很多雇主招人的方式和求职者求职的方式正相反
2008年以后,人们更倾向于在网上求职
在互联网初期,就出现了求职网站,最早的是1994年上线的Net-StartInc和TheMonsterBoard(TMB)。1998年Net-Start更名为CareerBuider。1999年TMB改为Monster.com①。所以,网上求职由来已久。
2008年以后,网上求职日益盛行,社交媒体和其他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LinkedIn、Facebook、Twitter、Yelp、Skype、YouTube等。雇主和求职者都知道如何利用这些媒介,越来越多的求职通过网络进行。
这是自1994年以来的重大变化!
不管你已失业多久,不管你年龄多大,如果不知道怎么用电脑或没渠道上网,我都建议你在社区大学、成人学校,或最近的一站式求职中心(现在叫美国职介中心)上上电脑课②。
……
前言 为什么《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要出中文版? 001
序一 求职的“九阴真经” 003
序二 你准备好空降的降落伞了吗? 005
序三 愿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降落伞 007
关于作者 001
第一章 对于求职者,这是个全新的世界 001
坏消息:2008年以来求职发生了巨大变化 / 002
我们面对的八股力量 / 003
雇主变了,求职者没有 / 006
沟通不畅,鸡同鸭讲 / 007
很多雇主招人的方式和求职者求职的方式正相反 / 010
2008年以后,人们更倾向于在网上求职 / 011
第二章 Google就是你的简历 023
关于Google简历,你能做点什么? / 026
传统简历的替代品 / 037
给“前Google时代”简历的友情提示 / 038
简历发在哪儿,结果大不同 / 042
第三章 本月有700万个空缺职位 045
好消息:2008年以来,求职市场没有改变 / 047
你不像自己想的那样弱 / 048
求职面试十大错误 / 053
第四章 求职面试的16条提示 055
提示1:没有“雇主”这回事儿 / 056
提示2:面试前,一定要做功课 / 058
提示3:遵守承诺 / 059
提示4:面试不过就是一场对话 / 060
提示5:他们会问的问题,和你能问的问题 / 061
提示6:面试中,遵循“50—50原则” / 065
提示7:回答问题时,遵循“20秒到2分钟原则” / 065
提示8:雇主最关心的是风险 / 065
提示9:细节决定成败 / 067
提示10:不管你找的是什么职位,关注大多数雇主都在乎的通用能力 / 070
提示11:面试时试着带一些证据,表明你具备某种能力 / 071
提示12:即使前任雇主很糟糕,也不要在面试中贬损他们 / 072
提示13:雇主不在乎你的过去 / 072
提示14:面试进行中,暗自留心面试官问题的时间框架 / 074
提示15:结束面试前,通常你要问五个问题 / 075
提示16:写感谢信的重要性 / 076
第五章 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083
薪资谈判的第一个秘密 / 084
薪资谈判的第二个秘密 / 087
薪资谈判的第三个秘密 / 088
薪资谈判的第四个秘密 / 089
薪资谈判的第五个秘密 / 092
薪资谈判的第六个秘密 / 095
结论:如果哪招儿都不灵 / 096
第六章 求职不顺时该怎么办? 097
求职的两种方式 / 100
找工作最好与最坏的方式 / 102
不同求职方式带来的机会不同 / 108
第七章 全面了解自己 111
这是一种求职方式,最有效的方式 / 112
盘点:花图练习 / 115
我是一个人,就像一朵花 / 116
我有七个方面 / 116
这些都是我 / 118
我是个知道这些事情的人 / 119
我是个喜欢与这类人共事的人 / 125
我是个能做这些事情的人 / 135
我是个喜欢这类工作环境的人 / 154
我是个愿意承担这类责任,期望这样薪水的人 / 157
——《拆掉思维里的墙》《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作者、新精英总裁 古典
理查德·尼尔森·鲍利斯作为美国最尖端的职业专家,他的《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也成为了全球最畅销的求职类书籍之一。本书最重要的目的是让职场人直面自己、直面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自己所面临的问题,从而了解自己真正的价值所在,找到真正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猎聘网创始人兼CEO 戴科彬
《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的出现,改变了数以百万计的人关于求职的思考方法和行事方式。本书问世以来,其最精彩的关于了解自己,熟悉求职,在行动中收获的内涵一直在延续。本次翻译的较新版,随时代变化提及了网络兴起后的新求职方式,在移动互联越来越普及的今天,无疑能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资源,更多地获取求职机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李家华
本书明确描绘出互联网时代求职者的处境,很可能你费尽心思、辛苦写成的履历表,却莫名其妙地被淹没在网络讯息的巨海中,连被阅读的机会都没有。作者在书中给予明确数据,提供读者有效的因应之道,求职者不但不会被网络洪涛灭顶,还可以趁着网络浪花,推升个人的能见度与曝光率。总之,这是一本求职制胜秘籍。—— 台湾知名生涯教育专家 黄素菲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社交网络来了解一个求职者,而不仅仅依赖你的简历。谷歌一下,就可以发现你在社交网站上留下的痕迹,这些痕迹会为你带来怎样的前景?没想过这个问题,那请看看这本书吧。想飞翔,必须得带上降落伞啊!——《不要等到毕业以后》《学会独立思考:学习篇》作者 秋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