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中国.第十五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244104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p>  《现代中国(第十五辑)》精华论文结集,李欧梵座谈会记录尤其精彩。</p>
展开
作者简介
<p>  陈平原,1954年生于广东潮州。198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召集人,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p>
展开
内容介绍
  《现代中国(第十五辑)》的编刊宗旨乃在专业的学术刊物之外,兼具强烈的现实及文化关怀,以&quot;20世纪中国&quot;为讨论对象,保持一种延续着传统而又关注着当下的目光。已列入CSSCI来源期刊。本辑为“告别演出”,设有“论文”、“座谈”两个板块,收入全部编委每人一篇代表论文,并附有李欧梵在北大中文系的座谈会整理稿,各文均学理精到、逻辑明晰、表述晓畅。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怒吼了<br />  其实危机早就潜伏着,只不过卢沟桥畔响起的枪声作了悲哀的宣告而已。敌人的觊觎,国土的被蚕食,中国民众早已感到了国势的艰危,为了争自由、争独立,全民奋起抗战是唯一的出路。诗歌当然地走在了时代的前面。上面引用的是沦陷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的诗歌动态,进入1937年,在中国广大的国土上,诗歌活动已经形成了以动员投入保卫国土为核心的全面的抗战热潮之中’。<br />  最早发出抗战最强音的是诗场社,这一年的7月25曰该社刊出《诗场号外——卢沟桥事件专刊》,刊有黄宁婴《卢沟桥》、芦荻《卢沟桥》、鸥外鸥《中国守卫中国土地》等。此年8月1日,《抗战》第一号出版,刊出沫若《抗战颂》、冯玉祥《九八》等诗。8月25日由征军、王亚平、戴何勿主编的《高射炮》诗刊创刊,刊有郭沫若《前奏曲》、覃子豪《给一个放逐者》、关露《抗战妇女》等诗。这一个月,《诗歌综合丛刊——开拓者》出刊,刊有《疯狗礼赞》(郭沫若)、《把强盗打回老家去》(穆木天)、《北方的军队》(覃子豪)、《和平颂》(任钧)等。这些,都是中国诗歌最初的怒吼。<br />  1937年8月30日《救亡日报》发表《中国诗人协会抗战宣言》:<br />  民族战争的号角,已经震响得使我们全身的热血,波涛似地汹涌起来了!我们再也不能容忍敌人的横暴,不能接受屈辱的和平了!过去事实证明:敌人的贪心是不灭尽我中华民族是不肯罢休的。东四省的版图早已变色,如今平津又已失守,华北陷在敌人的炮火围攻之下,淞沪被敌人的海陆军在威胁着,在这危急存亡的瞬间,我们如不甘心做奴隶就只有发动全面的抗战,给敌人以迎头的痛击,全国的同胞们,大家奋力起来吧,迎着这民族战争的号角声,在政府的领导之下,武装起来,奔向敌人去,杀个你死我活吧!这是我中华民族的生死关头,也是半殖民地的中国翻身的序奏啊!<br />  在这种全国抗战的非常时期里,我们诗歌工作者,谁还要哼着不关痛痒的花,草,情人的诗歌的话,那不是白痴便是汉奸。&nbsp; 目前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将我们的诗歌,武装起来:我们要用我们的诗歌,吼叫出弱小民族反抗强权的激怒;我们要用我们的诗歌,歌唱出民族战士们英勇的战绩;我们要用我们的诗歌,暴露出敌人蹂躏我民族的暴行;我们要用我们的诗歌,描写出在敌人铁蹄下的同胞们的牛马生活。我们是诗人也是战士,我们的笔杆也是枪杆。<br />  ……
展开
目录
<p>论文<br />满汉关系的逆转<br />--贵林被杀事件解读<br />夏晓虹<br />章太炎语言文字论说体系中的历史民族<br />文字难易与教育新旧<br />--戊戌前后蒙学变革论的语文侧面<br />鲁迅早年对科学僭越的&quot;时代病&quot;之预感<br />如何化解儒学传统与现代社会的对峙<br />--李大钊&quot;青春&quot;人生论的解读<br />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傅斯年<br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傅斯年卷》导言<br />告别奥尼尔:洪深30年代的转向<br />在&quot;文学史著&quot;与&quot;出版工程&quot;之间<br />--《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导读<br />我爱这土地(中国新诗1937-1948)<br />&quot;诗界革命&quot;与新诗发生期研究的突破性思考<br />--序荣光启《现代汉诗的发生:晚清至五四》<br />纪念三位诗人<br />遥远的乌托邦<br />--王安忆《弟兄们》中的女同志连续体<br />对话<br />&quot;跨媒介对话&quot;座谈会<br />告别《现代中国》<br />陈平原<br />《现代中国》1-15辑总目录</p>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