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时期反腐倡廉视角下的舆论监督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59577
  • 作      者:
    于红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于红 女,生于1970年2月,山东临沭人,先后在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9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先后主持、参与各级课题6项,主编和参编教材、著作10部,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
展开
内容介绍
舆论监督作为权力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本书通过历史的追溯、中外的对比、现实的考证,对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中舆论监督的独立性问题、数字化问题、执行力问题和法治化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这些问题都是新时期舆论监督理论和实践中的重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在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方面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功能。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完整体系,不仅是发挥舆论监督在反腐倡廉建设中重要作用的完备理论,而且是关系解决现实和未来发挥舆论监督在反腐倡廉建设中重要作用的制约瓶颈。
展开
精彩书摘
反腐倡廉建设的发展,离不开行之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正确有效的监督是反腐倡廉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舆论监督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是与反腐倡廉建设的形势密切相关的。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三大以来,随着党和国 家的逐步重视,舆论监督在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这是客观事实。但不可否认,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舆论监督在反腐倡廉建设中作用的发挥。如何根据中国国情,探索舆论监督的规律,科学有效地发挥其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功能和作 用,不断增强党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预防和消除腐败,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就理论而言,舆论监督研究是一个具有丰富时代内容的话题。从舆论监督的研究情况来看,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呈现越来越盛的气势,最初主要是从事新闻传播学的理论工作者或从事新闻工作的一线人员,近几年许多从事政治学、法学的学者逐渐加入这个研究队伍, 并有一定数量的论文是关于舆论监督与反腐倡廉关系探讨的。尤其是一些曾参加过20世纪80年代我国新闻法草案起草、现今年逾古稀的前辈学者,还有活跃在学术界的老、中、青专家学者,他们经常见诸媒介的关于舆论监督许多问题的著述起到了奠基、创新、引领之功 效。但从事党建理论的研究者参与此项研究的相对较少,将反腐倡与舆论监督联系起来加以研究的系统著述则更少。从反腐倡廉的研究情况看也是如此。我国反腐倡廉理论研究从 20世纪 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起步至今,其间学术界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行政学、法学等学科研究反腐倡廉的很多,但将反腐倡廉与舆论监督联系起来加以系统研究的却明显不足。将舆论监督与反腐倡廉相联系,加强在反腐倡廉视角下探讨舆论监督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改变研究相对滞后的局面,也为新时期舆论监督实践的推进提供理论支撑。此为选题缘由及价值之一。
就现实而言,我党一直重视反腐倡廉建设,尤其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各反腐败职能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严肃查处一批重大案件,有力地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据中共中央纪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崔少鹏在 2011年12月中共中央纪委举办的面向非洲国家媒体开放活动上介绍:2010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39 621件,结案139 482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46 517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5 373人。2011年12月召开的全国检察长会议也披露:2011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职务犯罪案件31 616件,涉及43 265人,其中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 475人;立案侦查渎职侵权犯罪案件7 181件,涉及10 331人。来自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的办案数据表明,反腐查案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但同时也表明,腐败现象在一些部门和领域仍然易发多发,反腐倡廉建设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反腐败斗争形势仍然严峻。何增科认为,腐败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从中国的现实状况来看,腐败严重抵消了推动经济发展的政策努力,刺激虚假繁荣的 ‘泡沫经济',扭曲市场竞争和产权制度,导致分配不公和机会不均,侵蚀国家的政治体系,导致人事、领导和决策的体制劣变,以及国家能力与管理权能弱化,败坏社会风气和道德水平,引发人力 资源的浪费和社会流动机制的变形,造成民间社会组织的畸形发展 和社会序。对反腐败形势的担忧和反腐倡廉建设途径的探索,为选题缘由及价值之二。
此外,随着公众民主意识的增强和信息化数字化态势的强劲,舆论监督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缺乏法制有效保护的情况下,舆论监督的实施面临许多困难,权力干预、地方保护、打击报复、新闻媒介被告上法庭的现象屡见不 鲜,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公众、新闻媒介自觉实施舆论监督的积极性,降低了舆论监督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对舆论监督权的保护和重视,为选题缘由及价值之三。
展开
目录
绪 论
选题缘由与价值
研究现状与述评
研究思路与方法
创新设想与困难

第1章 反腐倡廉与舆论监督的一般理论
1.1 反腐倡廉基本内涵
1.2 舆论监督基本内涵
1.3 舆论监督是反腐倡廉的重要途径

第2章 新时期反腐倡廉视角下舆论监督的独立性问题
2.1 舆论监督独立性:内涵及理论阐释
2.2 个案分析:美国舆论监督的独立性与限制性
2.3 我国舆论监督的独立性与相对性
2.4 适应我国国情,逐步扩大舆论监督的独立空间

第3章 新时期反腐倡廉视角下舆论监督的数字化问题
3.1 舆论监督数字化问题提出的现实背景
3.2 信息公开:舆论监督数字化的前提
3.3 网络舆论监督:数字化背景下反腐倡廉新锐器

第4章 新时期反腐倡廉视角下舆论监督的执行力问题
4.1 舆论监督主体的执行力
4.2 舆论监督客体的支持力
4.3 主流媒体舆论的主导力
4.4 多种监督形式的联动力

第5章 新时期反腐倡廉视角下舆论监督的法治化问题
5.1 我国舆论监督法律保护的现状与瓶颈
5.2 焦点问题之一:舆论监督与名誉权的冲突与平衡
5.3 焦点问题之二: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冲突与调整
5.4 舆论监督法治化的前瞻性思考

结束语

要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