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学人文存:匡扶卷》:
2.巨大的思想教育作用:各种形式的民间文学作品,从我们的童年到成人以迄的社会生活中,一直对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发生着影响。有人说,民间文学等于人民一部无字的百科全书,是人民思想上、行动上多方面的教师和朋友。兹将其思想教育作用分三部分来谈一谈:
甲、团结互助如谚语中的“三人同心,黄土变金”,“人多好做事”;歌谣中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修桥才搭得牢”,都是说明团结互助的重要性。再如流传在少数民族中折箭的传说,也充分地证明了这一道理。
乙、独立自主如谚语中的“自己跌倒自己爬”,是鼓励劳动人民要有挺得起来的硬骨头,不妄向他人乞求怜悯;“墙头草,随风倒”则是对于不能独立自主的软弱人物,进行了讽刺。还有,谜语中的“千只脚,万只脚,站不牢,依墙角”(谜底:扫帚)也是很形象地批判了挺不起来的人物。
丙、实事求是劳动人民都是从实际斗争中锻炼过来的,因而也具有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反映在作品中的,如谚语中常说的“没有不透风的墙”,“纸里包不住火”,“耳听是虚,眼见为实”等,就是对抱有不踏实态度者所施的针砭。再如驴蒙虎皮、狐假虎威等寓言,也是用以比拟不实事求是的人,其下场将是如何的可悲。
3.鼓舞生产劳动的热情:恩格斯曾说:“人民作品,可以消遣、恢复精神,使他们忘掉了沉重的劳动。”(《德意志人民作品》)高尔基在谈到神话的起源时,也曾主张是:“表现劳动者征服自然的幻想,表示古代劳动人民,希望减轻自己的劳动,加强劳动的生产率。”(《苏联的文学》)由此可见,口头创作对生产劳动热情的鼓舞,其作用也是很大的。
中国古代有一篇叫作《愚公移山》的名寓言,就是歌颂劳动的伟大,表现劳动创造世界真理的作品。后来的口头创作中,如秧歌、茶歌、渔歌等,都是伴随着生产劳动,为了消除疲劳,鼓舞情绪而产生的。同时,这些形式的作品,在调节集体劳动的步骤上,也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在白沙水库工程中,有一位民工曾唱出这样的一首歌子:
号音响,东方红,
扛着工具上了工。
和暖春风一阵阵,
满地麦苗青又青。
快乐歌声到处响,
推着小车快如风。
装车的民工满头汗,
推车的民工满脸红,
拉车的民工真高兴,
小调子唱的热烘烘。
社会性质改变了,劳动人民以无比的热情,在进行着生产劳动,来建设自己的国家。因而,他们才能从内心里,感到了劳动的光荣与快乐,而把这种情绪,真实地反映在自己的作品中来。在这样嘹亮的歌声里,他们劳动的劲头,就会更加高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