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请转法轮”?在刊刻大藏经的过程中,实际就已经在转动法轮,有多少人参与,就有多少人有机会接触佛典,尽管只是校对中阅读到经典的只字词组,但也会有人受到少量的法益,故倡议者云:“若唱、若和,若自施、若劝施,若校对、若缮写,若锓梓而流通,俱有无量功德,为当来成佛根本。”期使大众都有机会参与刻藏之大业。②
5.官员外护
时人会以为,既然先后已有两位皇帝刊刻印造藏经,颁赐天下名蓝,当今佛教徒为何还要刊刻藏经?这必须注意不冒犯或僭越两帝,功高而震主,故此套藏经流通,是“尊当朝两帝之刻经,远追德意”,说明“圣人弘法之愿,惟期于普,故大藏行世之刻,不厌于再也。”③且援以儒书例劝募刻印,并请尚书陆光祖与太史冯梦祯担任主要外护,有助于实际刻藏过程中,减少干扰与阻力。
6.说明刻经地点首选五台山之缘由
如沈自邠云“假文殊所临之地,以绍文殊所传之心;延文殊所承之法,以化文殊所愍之众……曩圣护以威灵,则崇朝圆满。”刻藏主事者巧妙地将“清凉胜境”与“刻藏胜业”两个概念联系起来,以“胜境”来成就“胜业”④,以减少反对声音所带来的阻力。
上述倡议者于发愿缘起文所宣称的内容,可能是预先设想到刻藏过程将遭遇的问题,也可能是劝化募缘过程中,实际面对外界种种反对的声浪,这些问题必须处理,才能化解实际执行作业时所遭遇的阻力与危机,刻藏伟业才可能推动成功。透过发愿文的宣称,也是昭告天下人士刻藏的必要性与愿景,以获取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与支持。
(二)藉教归宗
佛教大藏经,汇集历代汉译佛典与中土佛教宗派著述,是佛教徒获得佛法学习的根本来源,“每个时代的汉文大藏经,基本上反映了那个时代汉传佛教的概貌”⑤,以往,古来大山名刹多仰赖朝廷颁赐大藏经,原因是请供藏经费用过于庞大,穷乡僻壤的小寺院难有机会请供大藏经。民间百姓如果要布施捐印佛典,多半是集合无数众人力量完成,更何况是重新刊刻大藏经这件大事。
以《开宝藏》来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官修刻版大藏经,开雕耗时十二年,刊刻经版计有十三万块,如此庞大的藏经修造工程,人力物资耗费可观,倘若不假朝廷动员资源能力,书写刊印不易承办完成。因此,以民间力量发起,布施刊印、流通三藏,必有其深刻的背景因缘,凭借重要的精神信念,支持发愿刻藏者,可以不畏艰难地完成使命。
特别是作为禅僧却倾其生命之力,发愿刊刻大藏经,①应该还有更深远关怀宗门的传承意义。由于明代中期以来,禅宗呈现萧条景象,紫柏真可以为“宋大慧杲禅师,传心如贯珠,灯灯相续”,但今日“去圣弥远,世与道丧……今不能转俗,竟为俗转”,法道陵夷,宗门衰败,故感叹“五家纲宗不振”,他也对当时丛林学人排斥经典文字的现象感到忧心。②
明清丛林的诸大宗师,透过经典概念的诠释,重新建构各自的佛教论述与思想体系,借由经典注释与前代宗匠著述的刊刻,建立自家宗门要旨,并于互动往来的士人群体中推广自身的见解。以紫柏大师来说,他提炼并建构纲宗思想,以作为禅门思想源流之证明。③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