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佛学.二○一三年(总第三十四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56638
  • 作      者:
    中国佛学院学报,《中国佛学》编委会编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佛学院(The Buddhist Academy of China)为中国佛教的高等学府;1956年创办于北京,院址设在法源寺,1966年停办,1980年复校。学院以和合、精进、严谨、奉献为校风,以知恩报恩为校训。2010年成立研究部,主要从事《中国佛学》、《法源文库》等的编辑工作。
  《中国佛学(2013年总第34期)》为中国佛学院的学报,其前身为佛教内部刊物《法源》,2010年更名后正式公开出版,由传印会长亲题刊名。刊出的文章既有本院法师、研究生的研究成果,也有教内外、学术界专家学者的专题研究,涉及与佛教相关的多方面内容。
展开
精彩书摘
  如何“请转法轮”?在刊刻大藏经的过程中,实际就已经在转动法轮,有多少人参与,就有多少人有机会接触佛典,尽管只是校对中阅读到经典的只字词组,但也会有人受到少量的法益,故倡议者云:“若唱、若和,若自施、若劝施,若校对、若缮写,若锓梓而流通,俱有无量功德,为当来成佛根本。”期使大众都有机会参与刻藏之大业。②
  5.官员外护
  时人会以为,既然先后已有两位皇帝刊刻印造藏经,颁赐天下名蓝,当今佛教徒为何还要刊刻藏经?这必须注意不冒犯或僭越两帝,功高而震主,故此套藏经流通,是“尊当朝两帝之刻经,远追德意”,说明“圣人弘法之愿,惟期于普,故大藏行世之刻,不厌于再也。”③且援以儒书例劝募刻印,并请尚书陆光祖与太史冯梦祯担任主要外护,有助于实际刻藏过程中,减少干扰与阻力。
  6.说明刻经地点首选五台山之缘由
  如沈自邠云“假文殊所临之地,以绍文殊所传之心;延文殊所承之法,以化文殊所愍之众……曩圣护以威灵,则崇朝圆满。”刻藏主事者巧妙地将“清凉胜境”与“刻藏胜业”两个概念联系起来,以“胜境”来成就“胜业”④,以减少反对声音所带来的阻力。
  上述倡议者于发愿缘起文所宣称的内容,可能是预先设想到刻藏过程将遭遇的问题,也可能是劝化募缘过程中,实际面对外界种种反对的声浪,这些问题必须处理,才能化解实际执行作业时所遭遇的阻力与危机,刻藏伟业才可能推动成功。透过发愿文的宣称,也是昭告天下人士刻藏的必要性与愿景,以获取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与支持。
  (二)藉教归宗
  佛教大藏经,汇集历代汉译佛典与中土佛教宗派著述,是佛教徒获得佛法学习的根本来源,“每个时代的汉文大藏经,基本上反映了那个时代汉传佛教的概貌”⑤,以往,古来大山名刹多仰赖朝廷颁赐大藏经,原因是请供藏经费用过于庞大,穷乡僻壤的小寺院难有机会请供大藏经。民间百姓如果要布施捐印佛典,多半是集合无数众人力量完成,更何况是重新刊刻大藏经这件大事。
  以《开宝藏》来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官修刻版大藏经,开雕耗时十二年,刊刻经版计有十三万块,如此庞大的藏经修造工程,人力物资耗费可观,倘若不假朝廷动员资源能力,书写刊印不易承办完成。因此,以民间力量发起,布施刊印、流通三藏,必有其深刻的背景因缘,凭借重要的精神信念,支持发愿刻藏者,可以不畏艰难地完成使命。
  特别是作为禅僧却倾其生命之力,发愿刊刻大藏经,①应该还有更深远关怀宗门的传承意义。由于明代中期以来,禅宗呈现萧条景象,紫柏真可以为“宋大慧杲禅师,传心如贯珠,灯灯相续”,但今日“去圣弥远,世与道丧……今不能转俗,竟为俗转”,法道陵夷,宗门衰败,故感叹“五家纲宗不振”,他也对当时丛林学人排斥经典文字的现象感到忧心。②
  明清丛林的诸大宗师,透过经典概念的诠释,重新建构各自的佛教论述与思想体系,借由经典注释与前代宗匠著述的刊刻,建立自家宗门要旨,并于互动往来的士人群体中推广自身的见解。以紫柏大师来说,他提炼并建构纲宗思想,以作为禅门思想源流之证明。③
  ……
展开
目录
·汉传佛教·
(一)教史研究
“中华佛教总会”研究(中)【黄夏年】
佛教东渐与魏晋玄学的冲突合流【成建华】
明清之际《嘉兴藏》雕印的始末因缘【释法幢(谢謦后)】
吉藏对《法华经》的态度【妙一】
瑜伽唯识系论师的弥勒信仰【宽德】
赞宁官职考【圣圆】
东亚僧传研究之进路——基于学术史的考察【刘学军】
玄照法师与经吐蕃道的唐代中印佛教文化交流【张钦张云】
(二)义学研究
天台德韶及其禅法【可祥】
三论宗主要典籍之评述【理净】
从《大乘玄论》看吉藏对二谛义的主张【悟实】
试述《百丈清规证义记》的现实意义(下)【行空】
《佛国记·摩诃毗诃罗精舍》今译推敲及其内容的历史蕴涵【虢侗思和】
论庐山慧远的法身思想【张凯】
关于庐山慧远《三报论》中的几个问题【孙茂霞】
《不真空论》里的本无宗【杨祖荣】
习气的认识与对治——从《阿毗达磨顺正理论》说起【常照】
龙树《七十空性论》述义【王孺童】
说一切有部的身表业理论【刘冰】
(三)佛教与传统文化
论佛日契嵩的孝道观——以《辅教篇·孝论》为中心【郑佳佳】

·南传佛教·
信仰的流动性——中国南传佛教的当代处境【郑筱筠】

·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判教渊流概说【何杰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