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是北宋五子之一,是宋明理学史上不可绕开的人物。他的大多数作品都亡佚了,庆幸的是,《正蒙》一书作为他最重要的作品却被保存了下来,实为后人的福分。本书的基本内容,是对《正蒙》一书进行白话文诠释,为一些理解上的歧义进行正误,并对相关字、词和语段的背景进行注释。正文以外,对涉及张载思想的相关重要概念进行辨析,作一些论证。全书基本框架是:一段原文(繁体字,以1984年中华书局版《张载集》为底本)、一段注解(说明本段原文的相关引用、出处,以及相关字词的本意。)、一段白话文翻译(注解与翻译均用简体字)。每章开篇再有一段题解,以说明本章的基本内容。
全文共21章,除序言(由李申教授撰写)、绪论(《正蒙》一书的基本情况说明)、凡例、后记外,正文由太和篇第一、参两篇第二、天道篇第三、神化篇第四、动物篇第五、诚明篇第六、大心篇第七、 中正篇第八、至当篇第九、作者篇第十、三十篇第十一、有德篇第十二、有司篇第十三、大易篇第十四、乐器篇第十五、王禘篇第十六、乾称篇第十七共17部分组成。
1、序言(由李申教授、李天纲教授分别撰写)
2、绪论(《正蒙》一书的基本情况说明)
3、凡例
4、太和篇第一(本章从哲学存在论的高度来诠释宇宙大化的运动流行,提出了张载独创的一套哲学话语。)
5、参两篇第二(本章是张载的易学宇宙论,他通过易学建构起天尊地卑、阳施阴受的宇宙模式。)
6、天道篇第三(本章总论天道,即上天化育万物的方式,表明天道就是使万物成为其自身的根本原因。)
7、神化篇第四(本章从天性,即神,的角度具体说明上天是如何化育万物的。强调神,即是一种天性,也是一种德性,将最高的本体概念与伦理价值进行有机的结合。)
8、动物篇第五(本章讲宇宙间有生命之物的生活方式与上天的关系,即生死呼吸等生存与尊卑礼乐等规范都是上天赋予的,自然而然的。本章是《正蒙》体系中由天道转向人道的一个节点。)
9、诚明篇第六(本章专讲人的本性与天道、天性的关系,即人性、人道与天性、天道是一脉相承的,是至善无恶的。告诫世人要善于学习天道,回归本性,做个善人。)
10、大心篇第七(本章是总论人应该如何学习天理、天道,所谓大心,就是要超越有限的物质感官的世界,去追寻充满天道、真理的哲学世界。本章开始从理论转到实践,告诉世人该怎么做与做什么。)
11、中正篇第八(本章是讲天道的表现形式之一,即什么是大中至正,告诫人们做人就应该学习上天的大中至正的品行。强调人道要效法天道。)
12、至当篇第九(本章也是讲天道的表现形式之一,即恰当才是最好的,教人言行举止都要做到最恰当,不能太过也不可不及。这样,才能与天道相匹配。)
13、作者篇第十(本章专论古代帝王与圣贤的治国处事都是如何与上天相呼应、相契合的,从而为世人的学习修行树立楷模。)
14、三十篇第十一(本章通过对《论语》中部分字句进行解释,来专讲孔门的为学方式,告诉世人圣贤的言行举止都是契合天道的。)
15、有德篇第十二(本章既有对《论语》的解读,也有对《孟子》、《尚书》等词句的解读,主要解释了各种各样的德性,如忠孝仁义等等,来说明人要学习的德性很多。)
16、有司篇第十三(本章专讲天子、诸侯、官吏如何治国,由个人的修身转向国家的治理,一切都要与天道相契合。)
17、大易篇第十四(本章专论易学义理,是张载易学思想的发挥,与第二章《参两篇》及张载《横渠易说》相呼应,专门阐释易学中可效法的天道。)
18、乐器篇第十五(本章专论《诗经》与《尚书》,专门阐释《诗经》、《尚书》中可效法的天道。)
19、王禘篇第十六(本章主要讨论《尚书》及《礼记》中的礼制,主要是祭礼,为了说明遵从天道,就要从遵守祭祀天地鬼神的礼制开始,并兼及各种相关礼法,因为经典中的礼法首先是天道。以上三篇都是对天道的分别阐释。)
20、乾称篇第十七(本章由《西铭》、《东铭》及一些散论构成,《西铭》与《东铭》是关于张载伦理思想的小短论,意涵丰富,大体是教人尊天、行善、慎思、笃行,本来是单独的论文,《正蒙》编辑者因为这两篇小文章与《正蒙》宗旨不差,所以收入。而一些散论则与《太和篇》的内容相呼应。所以本章无法做一个整体上的总结。)
21、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