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罗马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2645142
  • 作      者:
    坎伯·摩根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摩根(Carnpbell Morgan,1863一1945)是20世纪西方最著名讲解圣经的人之一,有“解经王子”之誉。他的《摩根解经丛卷》是他一生研读圣经的结晶。圣经对摩根来说,不仅是一部神所启示的书,而且是一个可以亲自走入的属灵世界,在它里面可以日日朝见主面,对神的认识和爱日加深沉,不时从中得到启示、亮光与清新活泼的气息。因此他讲解圣经不但细腻,而且有独到之处,他能超越传统束缚,带给人新的亮光。
展开
内容介绍
  《摩根解经丛卷:罗马书》中,保罗进行自我介绍时所用的语言直白、简洁,突出了他和福音之间的关系。每次提到收信人,他都饱含温情,这是因为整封书信主要所谈及的,都是关涉他们的灵性福祉。同时,他也开宗明义地宣告他所知道的两件事情:第一,他是站在耶稣基督所赐神的丰盛恩典与世俗世界的当务之需之间;第二,他和所有圣徒都是神的恩典与俗世之需之间,能够担当起责任的交通管道。
  《摩根解经丛卷:罗马书》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问安;第二部分表达他对收信人的个人关怀——即使他从未见过他们;第三部分说明写这封书信的理由。
展开
精彩书摘
  a.亚伯拉伯——个人的例证(四P—P2)
  关于肉体的质询(四P一2):根据保罗的观点,犹太人会很自然地得出结论,说亚伯拉罕与其他人相比并无优势;使徒在一开始的质询中将犹太人头脑中存在的这个难题表达出来:“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凭着肉体得了什么呢?”(四1)。
  针对这个问题,使徒直截了当的答复是,“倘若亚伯拉罕是因行为称义,就有可夸的了,只是在神面前井无可夸”(四2)。也就是说,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他就会因自己的成就而骄傲了。使徒求助于经文对此进行反驳,他引用的是对亚伯拉罕所下的一段结论,以及大卫的一首诗。
  引用经文的回答(四3—8):第一段引用的内容确认了“亚伯拉罕信神,这就算为他的义”(四3b),意思是说,他是因信称义。如果他是因行为称义,那就和欠债还钱是一个道理了,“不算恩典”(四4b),而实情并非如此。为进一步说明这个道理,使徒引用了大卫那首伟大诗篇的开头几句,是关于罪中之人的经历,以及他与耶和华神的关系(四了一8)。毫无疑问,使徒引用这段经文是要把焦点引向蒙福是由于神的作为这个论点上。蒙福与人的行为毫无关系。当然,这并非要否认本卷书信前面所确定、以后也会继续保持的观点,那就是信的表现形式是行为。这里只是要强调人不能靠自己做些什么以使自己脱离罪,然后找到蒙福的人口。诗篇引用的经文中并没有提到信,但我们还是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蒙福是源自神的作为,而不是人的行为。
  割礼的地位(四9-12):那么割礼的地位和价值又怎样呢?使徒想到犹太人会因为他引用的诗句而向他发问:关于诗人所指的蒙福,是只针对受割礼的人呢,还是对未受割礼的人也适用?这项质询的要点在于犹太人认为诗篇是犹太人的诗篇,所以对割礼之约以外的人并不j舌用。
  针对这一观点,使徒的回应是亚伯拉罕是在割礼以先称义的,而割礼仪式只是一件既成事实的外在表记。所以,关于割礼这件事’完全清楚的一个事实是,行为是因信称义的结果,信心不是靠行为称义而来的。使徒作最后结论的方式实在是不同凡响,它对犹太人的心灵会产生极大的震撼。他宣告,亚伯拉罕不单单从肉体上是那受割礼之人的父,他也是所有信主之人的父,哪怕他们从未受割礼。
  b.亚伯拉罕——族人的例证
  放下亚伯拉罕与耶和华神的关系问题,使徒接下来开始讨论神对亚伯拉罕的呼召更深远的意义。通过亚伯拉罕,产生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也是神对他的应许,即将世界赐给他和他的后裔。
  应许.律法以先就有(四13-15):亚伯拉罕之所以顺服,从他对弥赛亚怀有的盼望中可以得到明证。这盼望是人生在世的核心意义。应许临到亚伯拉罕并非通过律法,而是通过前文讨论过的因信称义。使徒在加拉太书中也论述过这个主题,他说对弥赛亚的盼望之火在亚伯拉罕的胸中燃烧,这是发自他内心永恒不变的对民族命运的盼望,而这是在有律法之前至少四百年的事情。这是对信心带着恩典的应许。如果这拯救的应许以守律法为条件,它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律法是与罪相伴而生的,其本质必然导致神的忿怒;再者,违反所立的约也必然带来应许的失效。
  ……
展开
目录
一、序言(第一章一至十五节)
第一部  基督,神的救恩
二、福音即是救恩{第一章十六至十七节)
三、有罪,所以需要福音(第一章十八节至三章二十节) 
第二部  救恩,福音的内容
四、称义(第三章二十一节至五章二十一节) 
五、成圣(第六章一节至八章十七节) 
六、荣耀(第八章十八节至三十九节) 
第三部  讨论异议问题
七、拣选(第九章一节至三十三节) 
八、弃绝(第十章一节至二十一节) 
九、以色列人的得救(第十一章一节至三十六节) 
第四部  生命的改变叫救恩而生
十、最后的劝勉(第十二章一至二节) 
十一、圣洁简朴的个人生活(第十二章三节至二十一节) 
十二、顺服权柄和爱邻舍(第十三章一至十四节) 
十三、信徒之间相互理解(第十四章一节至十五章十三节) 
十四、结束语(第十五章十四节至十六章二十七节)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