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告别思辨本体论: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存在范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7518179
  • 作      者:
    罗骞著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罗骞,1974年生,贵州安龙人。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政治哲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曾出版专著《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意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面对存在与超越实存——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阐释》(人民出版社,2014)、《走向建构性政治——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后现代政治哲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近年来,致力于在后形而上学的存在论视域中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当代政治哲学思潮,试图以思想的方式呼应中国建设实践和社会历史的当代变迁。
展开
内容介绍
  在后形而上学的思想视域中,《告别思辨本体论: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存在范畴》以实践、劳动、资本、历史等为核心概念阐释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了对象化规定的对象性存在范畴,以反对本体论抽象性。通过实践的中介,存在论获得了社会性和历史性的维度,成为社会现象学和历史现象学,“存在”本质上成为“能在”。不论就作为个体的生活还是作为类的历史而言,在“能在”中事关“如何存在”的哲学存在论乃是存在的真理,即事实和价值统一的生存智慧。
展开
精彩书摘
  施密特运用“相对性”来批判本体论的物质范畴,显然不是把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解释为物质本体论,而是说将它作本体论的解释,本身是站不住脚的。本体论与思辨形而上学有着一种内在的关联,这不是精神本体或物质本体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本体论提问方式本身的问题。本体论所追求的“脱离具体的规定而独立存在的自在实体”是根本不存在的。初步看来,施密特的用意是划清马克思与形而上学的基本界限,将马克思思想同任何一种形式的本体论形而上学划清界限,本质地将马克思定位于后黑格尔的思想谱系了。对马克思的这一定位是深刻的。
  然而,本体论方式本身的问题到底何在?是否对具体性和中介性的突出就是非本体论的?施密特并没有进一步追问,没有对本体论和形而上学进行深入的批判和揭示,以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而是仓促地用双向的中介性、具体性范畴来批判抽象本体论,似乎对中介性的挪用就可以克服抽象的本体概念。他说,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决不是在无中介的客观主义的意义上,即决不是从本体论的意义上来理解这种人之外的实在”②,“重要的是阐明关于在每时每刻形态中的物的存在之直接性和中介性的具体辩证法”③。这一论断切中了物质本体论的要害,本体论的前提是对非中介的本体的设定,本体是不可还原的“绝对”。施密特的“本体论”大体是指“无中介的客观主义”,他只是在“非中介”的意义上来规定“本体论”。
  施密特忽视了“具体的辩证法”和“中介性”本身并不构成对本体论的批判,反而经常以各种形式的本体概念为基础,构成本体论展开的环节。比如说劳动、实践等等中介性范畴并不天然构成对本体论的反叛,比如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概念系统中,这些中介性范畴仍然可以被安置在本体概念的基础上。至于在黑格尔那里,通过真理是全体和真理是过程的命题,中介性和具体性思维已经显著地突出出来了。但黑格尔并没有因此走出形而上学,走出本体论。也就是说,即使本体论不被打破,也完全可以在“本体”下降的现象界展现中安置过程和联系范畴。黑格尔就妥善地以无时间的具体性和中介性展示绝对精神的自我实现过程。在这种逻辑的绝对必然性中,中介性和具体性本身完全只是反思性的概念联系,是思辨本体论的构成环节。存在的世界至多被理解为自在的发展过程。
  在第二国际的理论家那里,马克思的哲学坚持物质第一性的物质本体论立场,从而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但仍然高度地强调和阐释各种物质形态之间的发展联系,这就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统一的原理。这里体现了十分明晰的阐释逻辑,即物质本体论加上辩证法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因此是唯物主义的而不再是唯心主义的,唯物主义因此是辩证的而不再是形而上学的。很显然,辩证法中突出的“中介性”、“具体性”尾随于本体论之后,在物质先在性、外在性和客观性的承诺之后,成为“本体”的从属原则,就像它们在黑格尔哲学中作为“绝对理念”的随从一样。具体性和中介性范畴本身不能构成对本体论阐释的打击,问题在于它们本身应该在什么样的思想视域中得到理解。施密特忽视了这一点,这一忽视给他对马克思的阐释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
展开
目录
序言
引论今天,如何谈论存在并且谈论哲学
一、存在论乃是如何论存在
一、本体论的存在概念是自在
三、以实践思维走出自在概念的马克思
四、后形而上学的存在论视域

第一章 非本体论:实践思维方式的确立
第一节 形而上学的终结
一、作为形而上学完成者的黑格尔
一、开创后形而上学的主要努力
三、后形而上学视域中的马克思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非本体论性质
一、自在之物体现的本体论困境
一、马克思对本体论思维的批判
三、存在作为实践中介的过程
四、现代性批判成为存在论的主题
第三节 “非本体论”:施密特的误释
一、外在性概念对本体论的妥协
一、自在的规律性止步于思辨辩证法
三、未将实践引入存在论的认识论后果

第二章 实践:存在的辩证过程
第一节 实践作为存在论范畴
一、实践范畴的存在论性质
一、对象化实践中的辩证联系
三、辩证法成为实践的存在论
第二节 辩证实践中的总体化
一、以实践为基础的总体化
一、社会历史作为总体性范畴
三、资本推动的世界一体化
第三节 社会自身的再生产与暴力
一、实践思维导向的革命政治
一、总体化不等于抽象的同一化
三、重申实践中的辩证总体性
第四节 “当今之思想”:海德格尔的误判
一、形而上学的极端可能性
一、自我生产的形而上学
三、通过“生产”走出形而上学

第三章 劳动:人自为生成的实践
第一节 劳动范畴的存在论性质
一、后形而上学存在论视域中的劳动
一、作为现代存在状况的异化劳动
三、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抽象统治
第二节 立足劳动异化批判抽象人性论
一、现代解放只是政治解放
一、超越抽象的人性论
三、作为感性存在的人
四、劳动解放作为全面解放的基础
第三节 “劳动还原论”:哈贝马斯的误判
一、作为理论出发点的行为二元论
……
第四章 资本:现代的对象性存在形式
第五章 历史:实践生成中的能在
结论哲学:事关如何存在的存在智慧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