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追寻正义:马克思恩格斯正义观研究:study on the justice idea of marx and engels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872913
  • 作      者:
    刘振江,彭富明著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刘振江,河南嵩县人,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理事、中共洛阳党史学会副会长、洛阳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会长。主持和参与国家和省部级项目8项,出版著作5部,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彭富明,河南淅川人,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河海大学法学博士,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参与主持6项省部级课题,出版专著1部,参与著作2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正义是近现代政治哲学的主题。马克思恩格斯正义观有着鲜明的阶级立场和科学的致思路向。从阶级归属讲,它是无产阶级的正义理论,表达着与资产阶级不同的正义诉求;从方法论上讲,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正义研究的新范式,颠覆了传统政治哲学在人性之中或世界之外,寻找自然法、自然权利作为终极正义标准的普遍主义梦幻;从致思重心讲,抓住“资本与劳动”关系范畴,对财产权去合法化,实现近代政治哲学正义研究视域的重大创新。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正义观、分配正义观、社会正义观,对于思考当今我国的正义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理论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同时,政治解放“完成了从政治等级到社会等级的转变过程。或者说,使市民社会的等级差别完全变成了社会差别,即没有政治意义的私人生活的差别。这样就完成了政治生活同市民社会分离的过程”。它一方面把人归结为市民社会的成员,归结为利己的、独立的个体,另一方面把人归结为公民、归结为法人,实现了对个人世俗利益的尊重与维护。政治革命承认了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分离,普遍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冲突,承认市民社会中追求私人利益的正当性。即是说,政治解放把人们从宗教禁欲主义的牢笼中解放出来,宣布发财致富是人的天职,市民社会的精神原则。如此一来,政治解放消灭政治桎梏的同时也就粉碎了束缚市民社会利己主义精神的羁绊,把市民社会从政治中解放出来,甚至是从一切普遍内容的假象中获得解放。所以,马克思高度地赞扬:“政治解放当然是一大进步;尽管它不是一般人类解放的最后形式,但在迄今为止的世界制度的范围内,它是人类解放的最后形式。不言而喻,我们这里指的是实在的、实际的解放。”
  但是政治解放不是人类解放,政治解放只实现了一般分人的解放,人的一定程度的解放,市民社会中现实的人只是一种孤立的、自私的、分裂人格的人。这种片面人的克服则是人类解放的题中之义。例如,政治解放使整个市民社会都像犹太人那样,把做生意挣金钱看作了至上的事业。因此,实际需要,自私自利就成了市民社会的原则。钱成了市民社会的神,成了统治一切的力量。“钱是以色列人的妒嫉之神;在他面前,一切神都要退位。……犹太人的神成了世俗的神,世界的神。期票是犹太人的真正的神。犹太人的神只是幻想的期票。”对金钱的崇拜代替了一切,而钱蔑视人所崇拜的一切神并把一切神都变成商品。因此它“剥夺了整个世界——人类世界和自然界——本身的价值。钱是从人异化出来的人的劳动和存在的本质:这个外在的本质却统治了人,人却向它膜拜”。人的异化生存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状态,它导致了拜物教的兴盛,人受外在物的奴役和控制,忘却了人的真实生活、扭曲了人的本真性情。按照马克思的话,金钱世界的增值是以人的贬值为代价,结果造成“抽象统治人”,物奴役人的非人景况。
  所以,“政治解放本身还不是人类解放”。而要超越政治解放,克服市民社会,实现人类解放,只有依靠现实的人,依靠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来完成。由于现实的人正是市民社会中被国家夺去了人的类本质、夺去了共同性和普遍性的利己主义的人,因此,实现人类解放,就表现为市民社会中人的自我异化的克服。马克思说,“只有当现实的个人同时也是抽象的公民,并且作为个人,在自己的经验生活、自己的个人劳动、自己的个人关系中间,成为类存在物的时候,只有当人认识到自己的‘原有力量’并把这种力量组织成为社会力量因而不再把社会力量当做政治力量跟自己分开的时候,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人类解放才能完成”。
  虽然人类解放的概念提出了,但其内容还相对贫乏,在《黑格尔法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提出无产阶级解放的问题,深化了对人类解放物质承担者的认识。马克思明确提出:“就德国来说,对宗教的批判实际上已经结束;而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彼岸世界的真理消逝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就成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于是对天国的批判就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就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就变成对政治的批判。
  ……
展开
目录
导论 处在历史旋涡中的正义观

第一章 马克思正义观的思想渊源
一、自由平等的个体正义观
二、理性普遍的整体正义观
三、劳动公正的空想正义观

第二章 马克思正义观的生成路向
一、高扬自由理性正义旗帜
二、突破资产阶级正义视域
三、创立新的正义研究范式

第三章 马克思正义观的方法论阐释
一、近代正义观的方法论基础
二、马克思正义观的方法论原则
三、马克思正义观的主要观点

第四章 马克思的政治正义观
一、国家合法性的理性思考
二、人民主权论的当代意蕴
三、真正的民主制理论构想

第五章 马克思的经济正义观
一、“自然正义”的历史探寻
二、“分配正义”的综合考量
三、“拜物意识”的科学祛魅

第六章 马克思的社会正义观
一、社会正义的民生关切
二、社会正义的高远旨趣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