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总第9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57680
  • 作      者: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编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成立于1982年6月。首届执行会长为肖前、赵凤岐、韩树英,秘书长:夏甄陶,副秘书长:赵光武、陈中立。冯定被聘请为研究会顾问。研究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于2004年11月27日在苏州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五届理事会。会长为杨春贵,肖前、韩树英、邢贲思、赵凤岐被选为名誉会长,副会长:庞元正、李德顺、陈中立、郭湛、杨耕、王东,秘书长:毛卫平,副秘书长:孙伟平、朱红文、杨信礼、崔唯航、聂锦芳、马俊峰,常务理事37人,其中中央党校的有杨春贵、庞元正、毛卫平三人;理事133人,除以上三人外,还有李秀潭、杨信礼、边立新。研究会自成立以来,开展了大量活动,在哲学学术、理论界具有广泛影响。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央党校哲学部积极参与研究会的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
内容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总第9辑,详尽阐释了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和价值论,马克思的自然观、资本批判、劳动概念、社会公正思想,现代性问题、机遇问题,威廉斯、阿多诺等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相关思想,以及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话语体系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展开
精彩书摘
  二
  社会基本结构形态的不同,必然也要求有与之相匹配的精神文化形态,否则一种社会便不能稳定地存在。社会结构形态的变化,必定会要求精神文化形态之变化,以求能够相互匹配。这是因为人的活动不仅要受客观物质条件的限制和社会制度的约束,而且必然要受思想观念的引导。人的活动是自觉的活动,是在客观条件约束下的具有主动性的活动。客观的物质条件和社会制度只是限定了人们可能活动的范围,但并未完全决定人们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在既定的条件下,人们仍可能进行多种选择。具体进行何种选择,这又是受人们所信奉的思想观念的引导。因此,仅有特定的技术条件和制度条件还不能保证某一社会形态的稳定存在,还必须有相应的思想观念去引导人们的选择,这样才能为之提供充分的保证。
  我们先看与共同体社会或非市场社会相匹配的思想观念是什么。所谓与非市场经济社会相应的思想观念,也就是与非市场经济社会存在的技术条件和制度条件相应的思想观念。这种思想观念要求把由这特定的技术条件和制度条件所决定的社会生活看成是理所当然的,并追求一种在这种条件下的理想状态,如果这种理想不能达到的话,也要为之提供一种无害于社会秩序的解释。在非市场经济存在的技术条件下,由于生产力水乎低下,人对自然基本上还是一种顺从关系,靠天吃饭还是常态,这种状态便要求人们对自然有一种敬畏态度。既然技术条件还不允许人们通过控制自然来满足自身的欲望,那就只能克制自身的欲望以达成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和谐关系。因此,对于非市场经济社会而言,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适宜的思想观念便应是敬畏自然,克制欲望的自然主义取向。而在这种制度条件下,由于只能借助于各类共同体来进行社会整合,生产出特定的社会秩序,且由于防止两极分化和消除自由竞争对维持特定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便要求一种视共同体绝对高于个人,并崇尚和谐、不争的态度。因此,在这方面,适宜的思想观念便是一种崇拜群体,甚至有将群体及其代表人物神圣化的取向。此外,在非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由于共同体对个人的绝对优势,个人无力改变自身的处境;另一方面,由于不同阶层的不平等终难消除,便要求人民将这种状况视为命定,从而不求改变而安于命运。因此,归总起来说,与非市场经济社会相应的思想观念从总体上说,便是一种定命论的群体主义的自然主义。侶现代资本主义所造成的社会基本结构的这种变化,使得精神文化的适应发生了一种根本性的裂变。
  市场经济存在的技术条件是工业生产,尽管市场经济不是从工业生产发牛的,但它的确自发地趋向于工业化,并且只有在工业化的条件下才能获得稳固的存在。工业生产的特点是其主动性,与农业生产的依赖性不同,工业生产趋向于不断地创造出更多的技术手段去支配、控制自然,使之有用于人类。这是为借助于机器手段进行生产的王业技术的扩张性所决定的。在手工劳动条件下,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是使操作工具的人手专门化。将本来非专门化的人手专门化,需要长期训练。但人手专门化指示出了一个新的可能,那就是有可能用某种机械装置去代替由于专门化而大大简化和规则化了的操作功能。代替人手操作功能的机械装置的出现,不仅本身就是一场革命,还是一系列革命的起点。这一替代首先使人体作为动力显得极不适应,于是便有了动力机的发明和使用。而由动力机的发明和普及引起的工业革命,又使得劳动过程的控制功能和管理功能成为不适应的,于是又有了计算机革命,用机器的调控和管理功能来代替人脑在劳动过程中的功能。这种由其本性决定的技术的扩张性发展,使得人类Et益更为深入、更为广泛地改变了自然,给自然打上了人类的烙印。与这样一种咄咄逼人的进攻势头相适应,必然要求形成一种人能够改造自然、控制自然、成为自然的主人这样一种观念,以期去支撑人们的实际行为,赋予其行为以意义。这样一种思想观念和意识,表现于实用性文化和日常意识之中便是一种事功意识,一种效能感,一种对于自身能力的信心。而在作为理想性文化的哲学中,则是称为主体性意识的东西,为方便起见,可将前者称为实用或实践主体性意识,后者则称为理论或理想主体性意识。
  ……
展开
目录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马克思与辩证唯物主义【安启念】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现代性精神现象【王南湜 夏 钊】
“感性自然界”的存在论定位与生态意义【陈立新 周章领】
我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杨思基】
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话语体系【崔唯航】
马克思对劳动概念的重释与辩证法的问题域转换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辩证法思想探析【张海燕】
在现代性视阈中理解马克思的资本批判【周 丹】
马克思对资本“悖论”的批判和诊断
——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考察【万晓飞】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社会发展视域中的机遇问题【丰子义】
社会公正与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夏兴有】
文化、虚无主义话语与社会发展:德国对中国的启示【刘森林】
科学发展观:实践和实现的机制探析【贾英健】
历史的动力与当代中国的发展【曾祥富】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研究
价值论研究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意义【马俊峰】
现代性原初价值立场及其扬弃【郑 伟】
舍勒“先天价值秩序”之反思【张永芝】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正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刘秀华】
马克思正义观的解放旨趣【温 泉】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试析威廉斯文化社会学理论【杨生平】
在发展中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英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启示【张 亮】
论阿多诺的生命辩证法【罗松涛】
论阿伦特对马克思劳动解放理论的批判性诠释【马骁毅】
论大卫·哈维的资本主义积累理论【崔丽华】
生产方式批判范式:詹姆逊三重维度的重释【王智勇】
阶级意识、“存在的计划”和革命——梅洛-庞蒂阶级意识思想初探【刘 溪】
从确立阶级意识到救赎自由
——卢卡奇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理论的政治诉求解读【陈永盛】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