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罗斯金美学思想中的宗教观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026246
  • 作      者:
    魏怡著
  • 出 版 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从绘画美学和建筑美学这两个维度入手,阐发约翰·罗斯金美学思想中的宗教观,并探索其强烈的人文关怀与持久的道德诉求。
展开
作者简介
魏怡,(1983年),女,汉族,籍贯:河北。
2012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所,研究方向为美学。本科及硕士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2010年8月至2011年6月,由美国信仰与德性项目(Values & Virtues)选拔为赴美访问学者。研究兴趣:罗斯金美学思想、维多利亚时期文化、翻译。现为石家庄铁道大学外语系讲师,自由译者(有10年口笔译经验,译著30余部)。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旨在阐发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大文豪、美学家约翰·罗斯金绘画美学和建筑美学思想中的宗教观,试图从这两个维度入手,探讨他深厚的宗教观念、强烈的人文关怀与持久的道德诉求。研究发现,罗斯金的美学思想至少存在两个主要向度,一是强调上帝是世间万物的本源,亦是一切美的形式的根源。而人作为上帝的最高造物,必须服从热爱上帝,在艺术创作中虔心模仿上帝所造之自然。二是强调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与想象力。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除模仿自然外,人更要加入自身的解读与诠释。在此过程中,他始终要怀有深刻的道德诉求,审视艺术。这两个层面的关注密不可分。本书在研究上述问题时,除了细读文本、分析艺术作品与考察宗教信仰变迁之外,还尝试借鉴了历史语境、圣经注释学以及对比分析等相关方法,以便深入进行理论探索,并由此得出言之有据的结论。除导言外,本书共分五章。第一章简要论述了罗斯金宗教思想的变化历程。第二章:画论。此部分主要依据《近代画家》五卷本。第三章:崇高特征说。第四章:建筑美学思想。依据的相关原著以《建筑的七盏明灯》为主。结语:在持有坚定的福音派信仰时,罗斯金所谓的美是上帝永恒统一的神性显现。在宗教信仰发生动摇时,他又从上帝转向尘世人间,强调人类主观情绪和道德追求发挥的重要作用。可见,无论宗教信仰发生何种变化,罗斯金始终非常重视宗教与道德的教化意义。他认为通过审美欣赏和审美创作训练,可以加强宗教信仰,提高道德修养,彰显人类的部分神性。与此同时,本书还从实践的视角,进一步指出罗斯金美学的现实意义。与他所生活的19世纪英国社会一样,当代中国也出现了经济社会空前繁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现象。但在繁荣的表象下却隐藏着人们精神世界十分空虚,盲目追求物质享受和经济利益,贫富差距加大等严重社会问题。罗斯金强调通过追求艺术和美学价值,加深人类的宗教信仰,培养其神性,提升其道德修养,实现人文价值,促进社会进步。这一主张是否能够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绝不是几句空话即可断定,必须经过实践检验。
展开
精彩书摘
一、走进罗斯金
  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 18191900)是英国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Victorian Era: 18371901)最负盛名的学者、艺术评论家和美学家。在长达五十年的时间里,他一直被誉为“维多利亚时代的大师”(Great Victorian)Derrick Lewis Leon,Ruskin: The Great Victorian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49), p.xi. George P. Landow, Ruski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p.16.和“美的使者”(Messenger of Beauty),其影响颇为广泛,遍及艺术、美学、批评、建筑、工艺美术与教育等诸多领域。然而,这一代文豪在中国的影响却甚微,了解其人其说及其影响者甚少。这种现状只是到了最近几年才稍有改观,但深入的研究依然比较稀缺,从宗教角度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这一切便促成了本书走进罗斯金,探讨其美学思想中宗教观的尝试。
  (一)罗斯金其人
  中年时期的罗斯金在罗斯金所处的时代,英国经济迅猛发展,科学技术取得长足进步,迎来了历史上发展最为辉煌的时代。她通过扩张海外市场、剥削殖民地,积累了巨大财富,一度被称为“世界工厂”。然而,在这貌似强大繁荣的表象下,社会问题却层出不穷,工人阶层乃至妇女儿童为了谋生都不得不在极其肮脏、危险的环境中工作,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社会思潮以及人们的精神层面皆出现了颇多不稳定因素。很多人逐渐对宗教信仰与传统道德价值产生了困惑与疑虑。罗斯金身处此境,常怀忧虑,相关思索表现在其作品之中。他的作品侧重于剖析、评述自然、社会以及人生等重大问题,长于说教,精于分析,工于描绘。整体来说,他试图在自然、艺术、宗教、人与社会之间构建一种和谐的关系。
  罗斯金著述颇丰,其《全集》(The Works of John Ruskin)有39集之多。代表其美学思想的主要著作有:《近代画家》 [五卷本](Modern Painters)、《建筑的七盏明灯》(The Seven Lamps of Architecture)、《威尼斯之石》[三卷本](The Stones of Venice)。以上作品也成为本书作者在研究其美学思想时的主要参考文本。从宗教观念切入,研究其美学理论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A.在维多利亚时期,虽然人们依旧推崇基督教各价值观念,但不少非基督教传统思潮亦此起彼伏。例如,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的生物进化论(evolutionary theory)对基督教的核心价值观造成了致命打击。传统基督教认为,起初上帝依自身形象造出人类。之后由于违背上帝训令,人类永远被逐出伊甸园,一生都要背负原罪,只有努力加深宗教信仰、完善道德修养,才有可能成为上帝的选民,重回天堂。而进化论则宣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类由猿猴进化而来。这是对整个基督教教义的颠覆。
  此外,实用主义在这一时期也大行其道,认为任何事物的价值都必须经过实用的检验。在此影响下,很多人醉心物质享受,忽略精神追求,将《圣经》等经典视为过时的迷信。有人提出,这些经典的价值也在于其是否实用。这些思潮也使当时掌握主要财富的资本家们更加肆无忌惮地剥削劳动者,丝毫没有任何道德顾虑。
  不过,这一时代仍造就了一大批倡导基督教价值观的牧师、传教士、神学家和作家。譬如:查尔斯·格兰迪森·芬尼(Charles Grandison Finney:17921875)强调个人意志在接受上帝救赎时发挥的作用,所谓“恩典的救恩因信而得”。查尔斯·斯珀津(Charles Spurgeon:18341892)不遗余力地布道宣讲热爱上帝的重要性,反对任何功利性的神学思潮。乔治·穆勒(George Mueller:18051898)从头至尾阅读《圣经》二百多遍,指出相信上帝救赎人类的许诺会带来奇异恩典,而不相信则会将自身推入痛苦的万丈深渊。戴德生(James Hudson Taylor:18321905)为英国基督教来华传教士,曾在中国生活51年。美国福音派传教士德怀特·穆迪(Dwight L. Moody:18371899)也曾指出,大多数人没有追随任何模范,生活没有任何计划,也没有任何明确目标。这正是当代人类悲哀、绝望和痛苦的根源。他们应该树立一个理想的道德模范,并倾尽一生追随其完美品质,以获救赎。这一楷模就是耶稣。
  总的说来,维多利亚时代的主流价值观建立在重道德观念的基督教教义和重实际的功利主义思想之上。一方面很多人在工业进步、生活富足的大背景下,迷失了方向,放弃了宗教信仰。更有甚者,有些人的道德观念走向败坏,沦为个人欲望的奴隶。另一方面,还有很多人固守基督教传统,克己自制、清心寡欲。更多的人在传统价值观念与科技进步、物质繁荣的碰撞中,表现出相当的矛盾性、复杂性。
  在精神生活中,罗斯金正是这样一个矛盾体。一方面,他的宗教信仰根深蒂固,渗透到思想的每个角落。他从小就在母亲的严格要求下养成了每日诵读《圣经》的习惯。甚至在他未出生前,母亲就决定模仿《旧约·撒母耳记》中的哈拿,将其“奉献给上帝”,John Ruskin, Praeterita (Oxford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49) , p.15. “My mother had, as she afterwards told me, solemnly ‘devoted me to God’ before I was born; in imitation of Hannah.” 使其“终身归于耶和华”。Also see 1Samuel 1: 28 in The New Oxford Annotated Bible with Apocrypha: New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p.401.  在阅读其作品的过程中(无论是宗教信仰变化之前还是之后),我们时刻感受到一种宗教性、超自然的上帝的存在。另一方面,在接触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理性主义等近代思潮后,他的信仰根基发生了巨大震动,业已形成的世界观、宗教观、美学思想几近倒塌。他感到自己像被剥离了精神家园那样无助。不过,在重拾信仰后,他似乎又寻回了一种心灵上的宁静。可以说,他对神性存在始终念念不忘。这并不局限于基督教的上帝耶和华,在更多时候是指宇宙中一种超自然的、主宰万物的力量。
  因此,无论是从罗斯金所处的社会大背景,还是从他本人的宗教和思想变化入手,将宗教信仰作为研究其美学观点的切入点都合乎历史事实,并具有奠基意义。
  B.罗斯金也曾明确指出,想要理解其著作,一个根本前提就是要理解他极富个人色彩的宗教信仰。在自传中他提出,对于任何想要领会《近代画家》及其他著作的读者,都“必须细致、明确地区分上帝的特征和为大家所普遍接受的基督教教义”。John Ruskin, Praeterita, (Oxford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49), p.57. 他还曾在《近代画家》第二卷第一章中强调:“人的作用是见证上帝的荣耀,并在理性的服从与随之而来的愉悦中升华对上帝的赞美崇拜之情”。John Ruskin, Modern Painters (New York: Merrill & Baker, 1897), Vol. II, p.4.  他坚信,只有人类才会热爱上帝、遵循神性的照耀和指引,最终使自身灵魂臻于完善。如果失去这种能力,人与动物无异。因此,应该倡导上帝与人之间的私密关系,并将其作为人类一切活动的源泉。
  他的写作风格、措辞与作品中俯拾皆是的宗教典故都进一步说明,我们有理由、有必要从宗教观念出发研究其美学思想的逻辑发展。在《近代画家》、《建筑的七盏明灯》、《威尼斯的石头》、《艺术演讲》(Lectures on Art)、《给未来者言》(Unto the Last)、《给英国工人的信》(Fors Clavigera;或译为《命运,持棒者》)、《两条路》(The Two Paths)、《时代与潮流》(Time and Tide)等作品中,他引用《圣经》典故时均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在其作品中看似很自然的一种措辞、一个短语,若细究起来都源于《圣经》,例如:“上帝的荣耀”、“七盏明灯”、“他”等用语。中文中显示不出来。在罗斯金的作品中,常用大写的He来代表上帝、造物主。 甚至在他在世时,就已经有学者将其作品中的《圣经》典故编辑成一部长达300多页的书籍。Mary and Ellen Gibbs, The Bible References of John Ruskin (1898), (New York: Kessinger Publishing, 2008). 
  由此可见,就文本细读而言,罗斯金宗教背景和宗教观也是无法忽略的重要部分。
  C.罗斯金曾提出艺术的三大功能:强化人的宗教意识;完善人的伦理形态;给人以切实的帮助,使他们的道德情操获得洗礼,精神追求得到提升。在《近代画家》第一卷第二版序言中,他将自己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分为以下三大类。首先,努力运用科学、精确的方法考察和整理大自然的种种实际存在。John Ruskin, Modern Painters (New York: Merrill & Baker, 1897), Vol. I, p.xlv. “In the first, I shall endeavor to investigate and arrange the facts of nature with scientific accuracy; ……” 其次,分析美和崇高的感情特性,详尽考察每一处风景的独特之处,尽最大能力将上帝赋予所有客观事物的永无止境、完美无缺、深不可测、无穷无尽的至美展现出来。Ibid., p.xlv. “I shall proceed, in the second portion of the work, to analyze and demonstrate the nature of the emotions of the Beautiful and Sublime; to examine the particular characters of every kind of scenery, and to bring to light, as far as may be in my power, that faultless, ceaseless, inconceivable, inexhaustible loveliness, which God has stamped upon all things, if man will only receive them as He gives them.” 第三,追溯和挖掘上述一切对人脑与人心的影响,表明艺术的道德功用和目的,证明艺术在人思想中占据的位置及其对人类生命的重要影响,以此赋予艺术家传道者的身份,并在大众心中激发一种热爱艺术的品质。Ibid. “Finally, I shall endeavor to trace the operation of all this on the hearts and minds of men; to exhibit the moral function and end of art, to prove the share which it ought to have in the thoughts, and influence on the lives of all of us; to attach to the artist the responsibility of a preacher, and to kindle in the general mind that regard which such an office must demand.” 可以看出,这三个任务逐层深入。
  由此可见,罗斯金著书立说的目的就是将审美欣赏与宗教感知联系起来,强调审美体验的作用在于提升人们的宗教信仰和道德修养。可见,宗教观对其美学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言蔽之,罗斯金的每一部作品都渗透出深厚的宗教思想。他在艺术和美学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都源于他对宗教信仰和传统道德规范的推崇。因此,只有了解其宗教信仰和宗教观念,并在美学范畴内发掘他表达这种观念的不同方式,才能充分理解其美学思想。
  (二)“宗教观”一词的含义
  本书在撰写时,对于“宗教观”这一措辞的选择可以说费了一番工夫。原本“宗教信仰”等语词也都在备选行列。之所以确定使用“宗教观”,是基于以下原因:
  “宗教信仰”是指信奉某种特定宗教的人们对所信仰的神圣对象(包括特定的教理教义等),由认同崇拜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之所以在选择本书题目时未使用这种表达,是因为后面还要指出,罗斯金的宗教信仰经历了多次变化。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中,他甚至放弃了原有的福音派宗教信仰。因此,使用“宗教信仰”一词略显狭隘,无法囊括其在放弃信仰那段时间的思想变化以及之后重新获取的那种与福音派截然不同的宗教思想。
  相对而言,“宗教观”即“宗教观念”,是指人们对宗教、超自然存在等问题形成的一些观点、见解、认识等。可以说,拥有宗教观的人并不一定信教,每个人都可以对世界上任何宗教持有自己的见解,形成某种宗教观念。前文已经说过,在宗教信仰方面,罗斯金一生中经历了几番大的变动。在某一特定时期,他曾经放弃原本的福音派宗教信仰,而之后重拾的也不再是这种信仰。但无论在宗教信仰发生变化时,还是放弃宗教信仰时,他的宗教观始终都在发挥作用。譬如,他对上帝是否存在的思索;对上帝功用的看法;对宗教应该发挥何种功能的主张;对艺术、宗教和道德之间关系的强调等等,都是其宗教观的具体体现。在他关于典型美与活力美、崇高与宗教性敬畏的关系以及在建筑美论中牺牲明灯、真实明灯等观点的探讨中,都可见他对这些具体宗教观念的阐述。因此,选择“宗教观”一词作为切入点,来理解罗斯金美学思想,是合理而符合实际的。
展开
目录
  导言1
  一、走进罗斯金1
  二、研究现状8
  三、重估罗斯金14
  第一章宗教信仰及其变化历程15
  第一节早期信仰——福音派16
  第二节中期放弃信仰23
  第三节后期重拾信仰27
  第四节宗教信仰变化在其作品中的表现29
  第二章画论中美的形态说31
  第一节美的错误观念分析31
  第二节两种形态的美39
  一、 论美39
  二、 典型美(Typical Beauty)42
  三、活力美(Vital Beauty)71
  四、典型美与活力美的区别和联系93
  第三章画论中的崇高特征说95
  第一节罗斯金之前的崇高学说96
  一、托马斯·伯奈特96
  二、约翰·丹尼斯、约瑟夫·艾迪生及其他98
  三、埃德蒙·伯克101
  四、罗斯金与上述学者崇高观的异同102
  第二节罗斯金的崇高观105
  一、崇高与美无关:从早年诗作到《近代画家》第一卷106
  二、杂糅传统因素的崇高观:《近代画家》后四卷109
  三、崇高观与宗教信仰的变化113
  四、对崇高的系统论述:《建筑的七盏明灯》115
  第四章建筑美学理论的圭臬119
  第一节“七盏明灯”的宗教意味121
  第二节“七盏明灯”的理论内涵及建筑的真谛124
  一、奉献明灯(The Lamp of Sacrifice)——建筑的无用之用128
  二、 真实明灯(The Lamp of Truth)——建筑的道德特质132
  三、 力量明灯(The Lamp of Power)——建筑的崇高力量137
  四、美之明灯(The Lamp of Beauty)——建筑的形式之美142
  五、生命明灯(The Lamp of Life)——建筑的创作之魂145
  六、记忆明灯(The Lamp of Memory)——建筑的历史使命149
  七、顺从明灯(The Lamp of Obedience)——建筑的无上法门152
  第三节“七盏明灯”的喻示原则156
  结语:理论与实践的融合158
  主要参考文献16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