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喜悦》:
区分内心的“我”与社会的“我”蒙田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大的事莫过于知道怎样去了解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烦恼和困惑,其实这与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有关。人们时刻都在与自己相处,如果一个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对自己有合理的期望,确立自己适当的生活目标,学会积极地自我评价,那么他的一生就会快乐、充实而有意义。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客观地了解自我的,人们常常分不清内心的“我”与社会中的“我”,而仅凭片面的评价一味地认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却无视此种认定是否正确,以致给自己的人生画下了疆界,设下了障碍。因此,我们需要区分内心的“我”与社会中的“我”。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保持稳定的喜悦状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所谓内心的“我”,指的是个体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包括对自己的智力、性格、气质、信念、理想、能力、情感、行为模式等方面的意识。比如:“我的性格比较内向”,“我的信念很坚定”等。
而社会的“我”则是个体被知觉为特定的人的特定集合体。社会自我基本上是通过与他人进行交往而形成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当我们与所处环境中重要的人相互作用时——父母、兄弟、姐妹、朋友、老师——我们就开始发展自我概念,它大部分建立于别人的评价基础之上。也就是说,我们是根据别人的观点来评价自己,而不是根据我们自己内心真正的感觉。
人们依赖于别人的评价,原因在于被积极关注的需求。当我们满足别人的需要时,我们会体会到自身积极关注需要的满足。同时,我们渴望从他人那里获取积极关注的需要远比要求运用自身的机体评价过程迫切得多。例如,我们感觉到攻击别人是错误的,但是如果一个有影响的人赋予它积极的意义,我们可能会忽略真正自我的真实感受,而是根据他人的期望来表现自己的行为,以获取他人的认可。
这种寻求认可避免否定的需要导致了社会自我概念的产生。这种自我概念是伴随着有条件的价值感形成的。我们的知觉和经验如果能获取他人的认可,我们才会接受它们。如果经验和行为不被认可,那么我们会倾向于拒绝它们。
事实上,正如罗杰斯认为的那样,促进个体发展成为一个充分发挥智能的人的最理想的条件是他人真诚的关心和无条件积极关注。在无条件积极关注下,自我概念的形成就不会受到有条件的价值感的影响。这样,真正的内心的我与社会经验是一致的,个体在心理上也就会是健康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赋予行为很多价值评判。在社会化过程中我们逐渐懂得,我们自己感觉到的以及表现的行为是正确的,而其他人的则是错误的。当这种标准原则与我们的机体评价一致时,那么我们就会与真正的自我相联系,朝着自我实现的方向继续发展。这样我们的社会的我和内心的自我是协调的。因此,父母以及其他人应该建立起一个有创造力的环境,鼓励孩子探索、自立以及尊重他人。哈林顿、布洛克等研究表明,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更具创造性。那些严厉、控制欲较强的父母没有给予孩子做决定的自由。
斯特罗特研究表明,如果让人们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不对他们作任何消极的评价,那么他们在解决一项困难时会表现出更多的创造性,他们会想出很多解决此问题的方法。相反,如果给他们特定的指令,那么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则缺乏创造性。
总而言之,不管是怎样的情况,只要我们遵从他人的期望与内心的评价相反时,问题就会产生。这样,社会的我会阻止我们靠近内心的我,我们真实的感受就会被隐藏起来。如果社会的我与内心的经验不和谐,就会导致不正确或错误的象征和判断。在不和谐的情况下,个体能模糊地感觉到自己好像是错了。这种威胁能被个体意识到。也就是说,个体能体验到心跳、呼吸加速,会感觉到紧张。这种紧张会形成防御机制来处理这种威胁。但是一旦社会的我与内心的我之间的不一致太过强烈,这种防御就会失败,乃至导致精神疾病。
古往今来,不管是取得了怎样的事业成就,即使是在历史上十分显赫的人物,若难以区分内心的我和社会的我,都会进行不当的自我评价,被蒙蔽被误导,从而使自己陷入种种困境和失败。
汉高祖不仅战胜强敌项羽,结束战乱,建立西汉的统一王朝,而且深知“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所以取天下也”。但胜利的社会环境使他自以为是,终于忌杀韩信、彭越,逼反英布、卢绾,甚至疑忌萧何,特别是箭伤发作,病重时,居然骂医思药,说道:“吾以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刘邦因此活活地痛死,成了老糊涂。
汉武帝雄才大略,但惑于巫蛊神仙之说,一再上当,把女儿嫁给方士栾大,封他为五利将军,还因此诛杀宗族大臣,连太子和皇后也不放过,直到临终时才对群臣说:“向时愚惑,为方士所欺。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他算是到死才承认自己是个受巫师、骗子捉弄的迷糊。
唐太宗聪明仁智,能够重视臣下的意见,把能提供减少不确定因素的信息的臣子(如魏征)当作镜子而和他们进行推心置腹的交际。
……
展开
——星云大师
★看开、看淡,反而轻松愉快。让自己随时随地都觉得十分幸福。时时全力以赴,随时拥有幸福的感受。因为有感谢的心而充满了喜悦。遇见比自己成功的人不必羡慕,遇见比自己不如的人不可骄傲。
——曾仕强
★负面的情绪就像黑暗一样,你驱不走它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带进光来。光出现了,黑暗就消融了,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记住,喜悦是消融负面情绪最好的光。
——张德芬
★四禅八定,到了这个境界之后会有一种莫名的喜悦,这种喜悦不能由其他任何形式替代。你的能量高到一定程度之后自然会进入到这样一种喜悦的感觉。
——胡因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