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研究目标
本书的总目标是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流通体系的变动特征及其动因进行系统考察,在分析我国城乡流通体系自身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国外比较成熟的消费函数理论,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统筹城乡流通体系对扩大农村居民消费进而对扩大内需的作用,建立城乡流通协调发展的评价体系,分析我国统筹城乡流通体系的路径选择,为统筹城乡流通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提供可操作性的政策眭建议。
1.4.2研究内容
基于以上研究目标,本书主要分为8章,各章节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第1章,导论。主要介绍本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行为经济学理论、消费理论和流通理论等本书理论基础的基本观点,简要介绍本书的研究方法和数据的来源,简述本书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框架。
第2章,消费者行为学与农户消费行为研究综述。本章系统地介绍了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范式和研究的发展趋势,国内外有关农户消费行为的研究现状,以及统筹城乡流通对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明确指出流通研究者就统筹城乡流通体系的构建以及其对居民的消费水平的影响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但对于现代城乡流通体系的含义、包括的内容,以及城乡流通体系不协调对消费的制约的原因及构建策略涉及较少,并没有对其作更进一步的分析,同时,对统筹城乡流通体系对消费的影响方面也缺乏相应的系统深入的实证研究,较为科学的现代城乡流通体系协调发展评价体系也未真正建立。
第3章,我国农户消费行为的决定因素研究。本章先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户消费现状,进而从城镇化的角度分析了影响我国农户消费行为的宏观因素;其次以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建立农户消费需求模型,实证分析微观因素对农户消费的影响;再次以河南省为例,对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因素做了区域分析;最后构建了一个制度分析框架,从制度角度分析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不振的制度根源以及农村居民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形成机理,针对扩大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长效机制进行了制度分析,并给出了扩大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长效机制的路径选择。
第4章,我国城乡流通体系演变及其与消费的关系分析。本章从分析我国城乡流通体系的现状人手,通过对我国城市流通体系与农村流通体系形成过程的研究,分析城乡流通体系对各自形成过程的影响,正如马克思所说,“从本质上说,城市和乡村,既是商品流通发展的结果,又是商品流通发展不平衡的产物。”本部分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有关原理,分析农村流通体系落后于城市的深层原因,并重点探讨现阶段我国城乡流通体系的特征、存在的问题及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城乡流通体系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作用机理,认为城乡流通体系协调发展是现阶段我国扩大内需的有效路径。城乡流通体系的不协调及农村流通体系的落后既是商品流通发展的结果,又是商品流通发展不平衡的产物。
第5章,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对农户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与案例研究。本章实证分析统筹城乡流通体系对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作用。在理论分析统筹城乡流通体系对扩大消费的作用的基础上,利用抽样调查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对农村流通体系与农村居民消费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了构建我国现代农村流通体系的关键因素所在。然后利用抽样调查数据建立Logistic模型具体探讨分析家电下乡等对农户消费的影响,进而构建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长效机制的制度分析框架、形成机理以及实现和路径选择。
第6章,统筹城乡流通扩大农民消费与体系建设的国际比较。本章主要进行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与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国际比较。通过对促进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实施相对成功的美国、欧盟、日本及韩国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对中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与促进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的有益启示,这些成功的经验对我国的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与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都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7章,转变流通业发展方式统筹城乡流通体系扩大农民消费的路径选择。本章提出我国现阶段统筹城乡流通体系扩大农民消费的路径选择。认为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农村居民消费的升级都急需我国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优化农村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统筹城乡流通有利于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统筹城乡流通体系包括城乡流通组织的合理化、城乡流通方式的现代化、农村流通设施的城市化、城乡流通业态的多元化、城乡流通监管的有序化等部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