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毋庸惊诧,哲学诞生之后也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对于死亡的丧钟应该感到害怕还是表示欢迎?我们从发生的一切中能否观察到更多的东西?这些都是哲学家提出的问题。我们今天仍在追问。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灵魂”(soul)-词究竟意味着什么。最初它被认为和人的“精神”(mind)一样,代表人非物质的层面,以语言、思想、感觉或意图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身体和灵魂/精神之间的二元存在。它只不过说明了人类是这两个方面所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有形的元素可以具象地表现出来,无形的则不能。“灵魂”一词从未意味着不朽:精神会消逝,随着身体的死亡它也将死去,因为它本就源自身体。
毕达哥拉斯学派为这一思考提供了一种富有影响力的思路。这一具有神秘主义色彩的传统相信人死后仍然有生命,而且进一步指出,死亡不过是通往另一次生命的通道。毕达哥拉斯的追随者,包括柏拉图,都相信灵魂会转世。事实上,死去的人将踏上一段漫长的旅程,需要3000年之久。他或她不朽的灵魂,在某种意义上携带着此人的个性特点,将不断在大地、海洋和天空中的生物中轮回,直到又进入另一个人的身体。
据说毕达哥拉斯曾经路过某地,看到一只小狗被人鞭打着。他非常同情它,于是喊道:“停下来,不要打它;因为它是我的一个朋友的灵魂,我听到它的声音就认出了他。”另一个神话描述了他是如何首先生为欧福耳玻斯(Euphorbus),然后又转世为赫尔墨提姆斯(Hermotimus)的。在身为赫尔墨提姆斯期间,他决定验证一下灵魂的投胎。于是他进入一座庙宇,准确地辨识出一块古老盾牌的主人,尽管这块盾牌已经彻底腐烂。然后他转世成为皮拉斯(Pyrrhus),一个渔民,后来他又成了毕达哥拉斯。
如果你倾向于东方人对事物的理解方式,那么这些故事听起来就相当熟悉。例如,有知识的人据说有能力记住前世的生活。对转世的信仰又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素食主义相联系。它又被融入到其他的形而上学的信念中,比如永恒重复的概念、人生是一连串的不断重复的定律,太阳永远的升落和四季无穷的轮回就证明了这一点。
关于死亡、灵魂和自然之间的联系,还有一批哲学家以不太深奥的方式予以了思考——这是第二种思路——它们成为斯多葛学派的重要思想内容。他们想象人是由身体和灵魂统一构成的整体,虽然在这一架构中灵魂被认为可以分成若干部分,也就是现在被称为精神的不同功能:感情、意念、意识和理性。一个人的微观世界反过来是宇宙这个宏观世界本身的反应。可以说,斯多葛主义者认为每个人都包含着生命的一束火花,共享着宇宙的生命力。这被他们称之为灵魂,或者呼吸,它弥漫于人的身体中,与神经系统颇为相似。因为人体的构成材料与物质世界中的一样,所以他们推论出,人类也分享着宇宙的能量。人类和宇宙一样都被赋予了灵魂。
与这种理论有些接近的是最近出现的泛灵论。泛灵论源于在试图对灰色糊状的大脑缘何能产生心灵的丰富体验进行解释时遇到的困难。神经元的活动与鲜活的生命体验似乎完全没有相似之处,但是实际上两者却紧密相连。
……
展开
——威廉·埃尔温,宾夕法尼亚国王学院哲学教授
★“马克·弗农具有一种无与伦比的传达深邃哲学思想的能力,他的表述是易于理解的和个体化的,但同时又是严肃的并充满挑战性的。在亲切友好、幽默的文字背后,他对什么是与今天的我们真正息息相关的问题有着敏锐的感知力。柏拉图一定会感到很欣慰。”
——雷蒙德·塔利斯,《无限空间的王国:一场你头脑中的梦幻之旅》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