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39998
  • 作      者:
    范丹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通过将能源效率的各种理论和方法进行整合,将二氧化碳排放纳入能源效率的评价体系中,以经济增长理论、生产理论、能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相关理论为基础,分别从宏观层面和中观层面考察了碳排放约束下中国能源效率问题,从而整合了能源投入、经济产出与环境污染三部分。全文以研究、解决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在实际可得数据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经济模型,尝试综合运用计量经济分析、数理经济分析和实证检验等分析方法,系统、全面地对低碳视角下的中国能源效率进行科学地评价。
展开
目录
变量名称表<br>前言<br>第1章&nbsp;&nbsp;中国能源与低碳发展的内外形势和研究现状<br>第1节&nbsp;&nbsp;国内外节能减排的现实背景<br>第2节&nbsp;&nbsp;中国能源效率的研究意义<br>一&nbsp;&nbsp;理论意义<br>二&nbsp;&nbsp;实践应用意义<br>第3节&nbsp;&nbsp;能源效率理论与研究现状<br>一&nbsp;&nbsp;能源效率的内涵与测算方法<br>二&nbsp;&nbsp;基于单要素生产率框架的中国能源强度变动机理研究<br>三&nbsp;&nbsp;基于全要素生产率框架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br>四&nbsp;&nbsp;现有文献研究的不足<br>第4节&nbsp;&nbsp;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br>一&nbsp;&nbsp;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br>二&nbsp;&nbsp;技术路线<br>第5节&nbsp;&nbsp;本书主要创新点<br><br>第2章&nbsp;&nbsp;中国能源效率及CO2排放的EKC扩展曲线的空问计量分析<br>第1节&nbsp;&nbsp;能源强度及EKC曲线的研究现状<br>第2节&nbsp;&nbsp;空间计量模型<br>一&nbsp;&nbsp;空间滞后模型与空间误差模型<br>二&nbsp;&nbsp;空间权重矩阵的设定<br>第3节&nbsp;&nbsp;中国能源效率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br>一&nbsp;&nbsp;能源效率的空间计量模型的设定与检验<br>二&nbsp;&nbsp;能源效率模型的估计与分析<br>第4节&nbsp;&nbsp;中国CO2排放的EKC扩展模型的空间计量分析<br>一&nbsp;&nbsp;空间计量模型的设定与空间检验<br>二&nbsp;&nbsp;二氧化碳排放的EKC扩展模型的估计与分析<br>第5节&nbsp;&nbsp;本章小结<br><br>第3章&nbsp;&nbsp;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及节能减排潜力分析<br>第1节&nbsp;&nbsp;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现状<br>第2节&nbsp;&nbsp;研究方法<br>一&nbsp;&nbsp;环境技术集<br>二&nbsp;&nbsp;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br>三&nbsp;&nbsp;节能减排模型<br>第3节&nbsp;&nbsp;投入产出指标的评价体系<br>一&nbsp;&nbsp;投入指标的界定与测算<br>二&nbsp;&nbsp;产出指标的来源与测算<br>第4节&nbsp;&nbsp;中国省域节能减排潜力分析<br>一&nbsp;&nbsp;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评价与比较<br>二&nbsp;&nbsp;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差异及收敛性分析<br>三&nbsp;&nbsp;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聚类分析<br>第5节&nbsp;&nbsp;中国省域节能减排潜力分析<br>一&nbsp;&nbsp;省域节能潜力评价<br>二&nbsp;&nbsp;省域减排潜力评价<br>第6节&nbsp;&nbsp;本章小结<br><br>第4章&nbsp;&nbsp;环境规制下的中国省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br>第1节&nbsp;&nbsp;包含能源和环境污染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现状<br>第2节&nbsp;&nbsp;研究方法<br>一&nbsp;&nbsp;方向性距离函数<br>二&nbsp;&nbsp;环境规制下的能源效率模型及环境规制成本<br>三&nbsp;&nbsp;序列DEA<br>四&nbsp;&nbsp;全要素生产率指数<br>五&nbsp;&nbsp;基于方向距离函数的经济增长分解模型<br>第3节&nbsp;&nbsp;数据来源与测算<br>第4节&nbsp;&nbsp;环境规制下的能源技术效率及环境规制成本分析<br>第5节&nbsp;&nbsp;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差异及其分解变量<br>一&nbsp;&nbsp;中国省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br>二&nbsp;&nbsp;全要素生产率与分解的时空演变<br>三&nbsp;&nbsp;最佳"创新者"地区分析<br>四&nbsp;&nbsp;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收敛性分析<br>第6节&nbsp;&nbsp;全要素生产率与"波特假说"的再检验<br>第7节&nbsp;&nbsp;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动力分析<br>第8节&nbsp;&nbsp;本章小结<br><br>第5章&nbsp;&nbsp;考虑外生环境变量的中国省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br>第1节&nbsp;&nbsp;考虑外生环境变量的能源效率研究现状<br>第2节&nbsp;&nbsp;研究方法<br>一&nbsp;&nbsp;四阶段DEA模型<br>二&nbsp;&nbsp;Bootstrapped&nbsp;DEA方法<br>第3节&nbsp;&nbsp;投入产出指标、环境变量的选取及数据来源<br>第4节&nbsp;&nbsp;中国省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br>一&nbsp;&nbsp;第一阶段传统DEA实证分析<br>二&nbsp;&nbsp;外生环境变量的Tobit回归分析<br>三&nbsp;&nbsp;投入调整后的DEA实证分析<br>四&nbsp;&nbsp;Bootstrapped修正后DEA实证分析<br>第5节&nbsp;&nbsp;本章小结<br><br>第6章&nbsp;&nbsp;中国工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br>第1节&nbsp;&nbsp;中国工业行业能源效率研究现状<br>第2节&nbsp;&nbsp;研究方法<br>一&nbsp;&nbsp;SBM方向距离函数<br>二&nbsp;&nbsp;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br>第3节&nbsp;&nbsp;数据处理与测算<br>一&nbsp;&nbsp;投入产出数据的选择与来源<br>二&nbsp;&nbsp;投入产出数据的统计分析<br>第4节&nbsp;&nbsp;碳排放约束下的工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br>一&nbsp;&nbsp;工业行业传统无效率与环境无效率及其分解<br>二&nbsp;&nbsp;碳排放约束下能源效率与传统能源效率的比较分析<br>第5节&nbsp;&nbsp;传统生产率与绿色生产率比较分析<br>一&nbsp;&nbsp;工业行业传统生产率与绿色生产率及其分解<br>二&nbsp;&nbsp;工业行业绿色生产率及其分解变量的动态分析<br>三&nbsp;&nbsp;工业行业能源效率的核密度分析<br>第6节&nbsp;&nbsp;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与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分析<br>第7节&nbsp;&nbsp;本章小结<br><br>第7章&nbsp;&nbsp;中国产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研究<br>第1节&nbsp;&nbsp;碳排放的因素分解研究现状<br>第2节&nbsp;&nbsp;研究方法<br>一&nbsp;&nbsp;基于能源投入的Shephard距离函数<br>二&nbsp;&nbsp;分解模型恒等式<br>三&nbsp;&nbsp;LMDI-PDA分解模型<br>第3节&nbsp;&nbsp;产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分解的实证分析<br>一&nbsp;&nbsp;数据来源与处理<br>二&nbsp;&nbsp;LMDI-PDA分解结果的总体分析<br>三&nbsp;&nbsp;LMDI-PDA分解的各影响因素分析<br>第4节&nbsp;&nbsp;本章小结<br><br>第8章&nbsp;&nbsp;基于低碳经济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br>第1节&nbsp;&nbsp;本研究的主要结论<br>一&nbsp;&nbsp;单要素能源效率空间计量分析<br>二&nbsp;&nbsp;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br>三&nbsp;&nbsp;环境规制下的省域全要素生产率分析<br>四&nbsp;&nbsp;考虑外生环境变量的省域工业能源效率分析<br>五&nbsp;&nbsp;工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与生产率分析<br>六&nbsp;&nbsp;产业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因素分解研究<br>第2节&nbsp;&nbsp;能源效率研究的政策启示<br>第3节&nbsp;&nbsp;本研究的局限性<br>第4节&nbsp;&nbsp;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的中国能源效率展望<br>参考文献<br>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