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提出
在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从均衡发展战略到非均衡发展战略的演变过程中,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日趋严重,针对这个事实,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和政府有关部门经过广泛的讨论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①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出伊始,其基本内容②是:承认区域问不平衡发展的存在,鼓励一部分地区通过公平竞争先富起来,国家应该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继续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扶持,不能任由区域差异不受约束地扩大。实施空I司一体化战略,打破地区封锁,建立健全全国统一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经济布局和区域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更要健全区域管理,加强政府对区域问题的干预。可见,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出初期,并没有在具体措施上有更大的创新。随着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发布,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内涵和协调发展的方向逐渐明确。《纲要》中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概括为“引导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域;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全国经济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建立区域经济与发挥各省区市积极性的关系,正确处理地区与地区之问的关系。各地区要在国家规划和产业政策引导下,选择适合本地区条件的发展重点和优势产业,避免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化,促进各地区经济在更高的起点上向前发展。积极推动地区问的优势互补、合理交换和经济联合”。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方向,相关表达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经济内在联系以及地理自然特点,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在已有经济布局的基础上,以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为依托,逐步形成七个跨省区市的经济区域,即长江j角洲及沿江地区,环渤海地区,东南沿海地区,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东北地区,中部五省地区和西北地区”。“九五”伊始,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1999年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自2000年开始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和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投资,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大大地加快,与东部地区之间的增长速度差距逐步缩小,西部大开发初见成效。为了摆脱老工业基地逐渐衰退的困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200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做出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努力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成结构合理、竞争力强的新型产业基地,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新的重要增长区域。2004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首次被明确提出,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得到充分重视。该战略强调应加强中部地区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能源、原材料基地的建设,加快发展竞争力强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