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经济转型与发展之中国道路:中英双语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40392357
  • 作      者:
    洪银兴著
  • 出 版 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洪银兴,1987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获得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现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商学院教授,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组首席专家,中共十七、十八大代表。1991年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颁发的“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2000年9月作为中美富布莱特杰出学者出访美国,2009年6月被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授予名誉法学博士学位。2009年入选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
展开
内容介绍
  《经济转型与发展之中国道路》为中英双语对照阅读图书,为国内外读者高度概括了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特征和问题,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变化和特点,在论述过程中还对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诸如城乡一体化进程、发展知识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等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经济转型与发展之中国道路》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主题,有助于读者系统了解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的过程。
展开
精彩书评
  ★过去三十年来,中国经济之崛起举世瞩目。然是否确有中国模式?中国是如何从苏联式经济结构进至更具市场影响与面向全球之体系?中国著名学者洪银兴博士在其15篇精选文论中,作出了极富洞察力之剖析。文论涵盖中国经济面临之挑战、如何推动市场为导向之改革、经济转型对公共产品供应之影响,以及怎样创立一个更加开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有鉴于此,对于任何意欲倾听行家论证中国经济进步与挑战之读者,这都是一部极具价值之著作。
  ——安托尼·赛奇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大宇国际事务讲座教授、亚洲研究所主任
  
  ★著名经济学家洪银兴教授在其论文集里,阐述了中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经济挑战。由于作者在中国决策层和学术界具有广泛影响,此书当使英语读者受益于其观念。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作者长期坚持这一观点,并提出加强科研和创新,以实现向“竞争优势”之转型及提升价值增值链。他还呼吁中国模式应摆脱对出口之依赖,通过适当的监管和更严格的法律体系来规范市场发展之强劲动力。如果这些措施能被全面采纳并实施,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有望在未来一、二十年内保持势头,,我向政策制定者和学者们推荐这部睿智之作。
  ——戴维·兰普顿 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关系研究院海门讲座教授、中国研究系主任
展开
精彩书摘
  二 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本身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达到完全的、成熟的社会主义的标准,主要表现在: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不可能很高。不仅公有制有多种形式,各种公有制形式也有不同的实现形式和经营方式。公有资产不一定都在完全的公有企业中经营,也可以在包含了私有制成分的混合所有制中实现。第二,按劳分配不可能充分实现公平。按劳分配的“劳”,无论是流动形态,还是潜在形态,还是凝固形态,都不能正确反映劳动者的劳动贡献。而且在不同部门、不同企业的劳动者同劳不能同酬。第三,共同富裕还是很不完全的。地区之间、部门之间、不同的劳动者之间存在先富和后富的差别。
  显然,依据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处于初级阶段的特征,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改革和调整经济体制,使其不是反映未来的高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而是反映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框架中,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不论是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共同发展,还是公有制为主体的含义都具有中国特色。
  首先是公有制为主体含义的转变。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问题。过去的理论特别强调企业所有制性质的纯粹性。因此公有制为主体就被定义为公有企业在数量上为主体,而且公有企业被界定为单一的国有制(或集体所有制)。改革的实践打破了这种教条。理论的进展是,公有制经济不是指公有制企业,而是指公有资本,包括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这样公有制为主体也有了新的含义,指的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个理论进展对经济转型和相应的改革有重大的指导价值。第一,公有资产不一定都在完全的公有企业中经营,也可以在包含私有资产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经营。这样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体现在公有资产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控制力。第二,国有经济将主要集中在应该发挥作用的领域,其中包括国民经济命脉部门,如铁路、航空、港口、邮电、通信、金融等;以及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但又处于薄弱环节的基础工业部门,如能源、原材料工业,在这些行业保持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而在其他领域(在这里称为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并没有占支配地位的要求。即使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部门,也不需要国有全资(涉及国家安全的部门除外),完全可以通过股份制的形式出让一部分股权,使非公有制资本进入这些部门。
  二是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突破了制度界限。过去私有制经济(包括外资和民资)是属于“制度外”的,现在成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制度内”部分,其发展就突破了制度的限制。在广度上,连过去认为必须由国有制经济垄断的领域如零售业、外贸、金融保险、通信业甚至铁路等都准许外资和民资进入。发展的趋势是,只要是不影响国家安全的、不违反国家法律的领域都将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在深度上,明确了混合所有制可以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中外合资企业,各种所有制相互合资合营等都是混合所有制的具体形式。这意味着私人产权也可以进入公有制企业。因此,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共同发展不只存在于企业的外部关系中,在同一个企业内部也可以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过去的理论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同经济制度联系起来,即所谓的社会主义实行计划经济制度,资本主义实行市场经济制度。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进展是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规定为属于资源配置方式即经济运行机制的范畴。这样,经济运行机制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不反映经济制度的性质。资本主义可以有计划,社会主义可以有市场。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需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调节作用,国家则加强宏观调控。在这里,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前者反映社会主义制度特征,后者是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也可以说,后者是市场经济共性,前者则是中国特色。
  只要是发展市场经济,市场机制就必须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这是资源配置效率的基本保证。要做到这点,关键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四个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一是等价交换的机制。这种机制不仅为有独立利益追求的企业所接受,而且以社会必要劳动消耗为标准将资源配置到各个生产领域。按此要求,就需要推进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让价格在市场上形成。二是竞争机制。
  ……
展开
目录
前言
导论 中国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
上篇 经济改革和开放的中国模式
第一章 转型经济理论
第二章 经济转型进程
第三章 中国渐进式改革
第四章 市场秩序建设
第五章 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改革
第六章 开放型经济模式转型

下篇 经济发展的中国道路
第七章 经济发展动力
第八章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第九章 新经济及其影响
第十章 创新驱动经济发展
第十一章 城乡发展一体化
第十二章 三农现代化
第十三章 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
第十四章 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发展
后记
参考论著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