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人追求脱贫致富
1.贫富现象及其内在含义
什么是贫?什么是富?这个问题看似浅显,实则深奥。说它浅显是因为贫与富是人间最普遍的现象,不仅人人都能随处看到别人或贫或富的样子,而且自己都亲身处于或贫或富的处境之中。亲眼所见,多数人会说,有钱就是富,没钱就是贫,有钱的人是富人,没钱的人是穷人。一般而论,正因为没有钱,所以吃的、穿的、住的都买不起,生活困难,而且长期无法改变,这就是贫困。正因为生活困难,又容易遭受病痛,遭遇欺凌而处于弱势,这就是贫弱。广受贫穷、贫困、贫弱煎熬,生活很苦,这就是贫苦。这些都是贫,都是穷人生活状况的表现形式。
富人则与此相反,富人有钱,要吃什么,要穿什么,都能买到,他们生活得很富足,而且样样都有剩余,即他们是富足有余,生活宽裕,过上了富裕的生活。正因为富足、富余、富裕,在各方面都呈现强势,就会逞强,这些都是有钱人富强、富贵的形象,这就是富。
这些都是对人们现实生活所需的生活资料进行对比,或比较之后得到的感性认识。例如,总认为吃、穿、住、用等物品,有则富,无则贫;多则富,少则贫;高档华丽的就是富,低等简陋的就是贫。这都是从物质生活角度讲的贫富。其实,人们还有精神生活。如果富足的人精神也很充实,那么他才是真正富裕的人;如果富足以后精神转向缺失,不知道怎么样使用他拥有的财产而陷入窘境或误入歧途,就会落得个由富转贫的下场。同样,在物质生活贫困的人中间,很多人人穷志不穷,靠自己的劳动过好自己的生活,甚至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脱贫致富;当然,也有人安于贫困而懒于劳动,甚至走上邪路,苟且偷生,那就一辈子都是穷人。
这样看来,所谓贫富是指人的整体生活状况及其改变前后对比的表现形式。生活在适合人性发展要求的环境里的人是富;反之,则是贫。或者说,生活状态符合人性发展要求的是富人;反之,则是穷人。也就是说,贫富现象的主体是人,构成其生活环境是否符合人性发展要求的条件,表现既相互依存,又互相转化。贫与富是两个对立面的统一。或贫或富,在既定的时间、地点内是相互排斥的,是贫就不富,是富就不是贫,因而存在着富人、穷人的差别,二者一旦发生改变,穷人会变成富人,富人也有可能变成穷人。一句话,贫富的载体是人,贫富变动的受体也是人,造成贫富变动的主体还是人,贫富是人间的现象,只有人间才有贫富现象。
人间贫富现象都是社会现象,社会现象也都有其贫富的演变形态。从人类发展史来看,古人贫而今人富,但相对后人的富来说,今人还是贫。这种贫富的历史形态表现在各个方面,例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生产能力较高、经济较为发达者富,欠发达或是不发达者贫;文化科技水平较高者富,较低者贫;社会发展先进者富,停滞、落后者贫,如此等等,都是贫富现象的社会表现形态。由此,又出现了许多富裕地区、富裕国家,同时,也存在不少贫困地区和贫穷国家。
人间贫富现象中的“人间”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人与人之间;二是区别于自然界的人间。也就是说,贫富现象是只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自然界是没有贫富现象的。
自然界是一片自然景象,是无所谓贫富的,任何自然物的存在形态及其演变,都只是自然现象。无论是动物中间的弱肉强食、逃生避死,或是植物的繁茂与凋零、花开花落,甚至狂风暴雨、风和日丽等,这一切都是自然现象。但是,不同的自然现象对人类社会的贫富却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地球上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共享的自然财富,使人类在其自然进化中获得了自然的“恩赐”。人类就是要在这个基础上开发利用各种自然物,进而建设社会,由贫变富。在这个进程中,不同的自然条件对各地的人们开展除贫求富活动将会产生或贫或富的影响,有的会助人致富,有的则给人们带来困难与灾祸。人类开展除贫求富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对自然界中的各种资源取其益而避其害,创造更为适合人类生活的自然生态环境。在这里,人是主人翁,是发挥主动作用的力量。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