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国诸子经济思想的系统性分析
春秋时期的社会经济的剧烈变动至战国时期发展得更为激烈。随着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地主土地所有制得到更为迅速的发展。新兴的封建生产关系日益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同时商品生产也日趋发达,大小城市越来越多。但旧的封建政治上层建筑不仅不能为新型的封建经济基础服务反而日益阻碍着后者的发展。于是,新兴的地主阶级和工商业阶层为保护和发展自己的阶级利益的反格局要求,和一般人民为解脱灾难的反格局要求汇合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反对诸侯格局、要求建立全国统一政权的革命洪流。
因此战国的历史任务不仅是地主阶级政权取代贵族领主政权,而且是要以全国统一的地主阶级政权来结束贵族领主的割据局面。这一历史任务决定着战国时代一切社会经济生活的过程,并且要求一切为这一任务服务,意识形态领域也不例外。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割据斗争,其队伍由社会各新兴阶级和阶层的理论代表组成。这些阶层各有其阶级本性和利益,以及根据它的本性和利益所提出的不同的现实要求,每一阶级或阶层的观点也决定了它本身的经济状态的发展程度。这就使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更加丰富多彩。
1.道家学派的经济思想
道家的代表人物大都是贵族领主阶级中分化出来的一些没落贵族知识分子,由于该阶级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他们为了逃避现实、保护自己,不关心社会经济生活,而将注意力转移到自然界的考察上,因此在自然观赏上建立起原始的自然形成的唯物主义。因为他们特别尊重自然,认为人们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不能同自然进行积极的斗争,所以他们必然反对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对任何新生事物都抱有消极的、反抗的情绪。道家代表作以老子书为经典,下面分析老子书中的经济观念。
(1)无为论。“无为”是道家在社会经济各方面所坚持的最基本的观点。他们认识到了万物变化的客观规律性,并把这种规律应用到社会现象上,认为人们的活动必须符合自然规律,不可任意行动,只能消极地顺应自然。一切社会活动都应以“无为”为最高的行动准则,经济活动也不能例外。
(2)反对私有制。老子反对私有制,主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这句话应用到社会经济制度上来,即要求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但不能占有生产资料以及产品,因此他们反对私有制。而且私有制的存在不能使人“见素抱朴”。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