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组织塑造与目标协同性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42389
  • 作      者:
    王新华[等]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王新华,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MBA教育中心主任。长期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系统评价理论与技术、矿业系统工程等,出版学术专著10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多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
展开
内容介绍
  《组织塑造与目标协同性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贯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组织与个体关系研究评述、组织认同研究现状、组织承诺研究现状、组织支持研究现状、组织变革研究现状、人员分层管理研究现状、目标协同性研究评述、目标协同性的基础研究、企业目标与员工目标关系研究现状、协同理论在企业管理领域的发展现状、协同性测度方法研究现状、协同控制机制研究现状等。
展开
精彩书摘
  5.2.3参量辨析
  组织和个体的互为塑造过程可以通过“塑造场”进行描述。在本节的研究中主要运用物理学中“场”的概念和管理学中的组织行为学理论来对个体与组织之间互为塑造作用中的塑造主客体、塑造空间、塑造时间、塑造矢量、塑造域和塑造度等“塑造场”的参量进行界定与辨析,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塑造场”来描述组织与个体的互为塑造关系。
  (1)塑造主客体。
  塑造主客体是指在塑造场中产生塑造作用的主体和客体,具体是指产生塑造作用的一方和受到影响、被塑造的另一方。由于塑造作用是一方对另一方发生的影响和作用,所以塑造主体就是指塑造场中产生塑造作用的一方,而塑造客体就是指塑造场中受到塑造作用的一方。但是我们研究的互为塑造作用是强调塑造方向的双向性,所以在互为塑造过程中塑造主体同时又是塑造客体,即塑造主体在产生塑造作用的同时又被塑造,也是塑造客体。
  本书主要研究的是个体对组织的塑造和组织对个体的塑造,体现了组织与个体的互为塑造过程,所以我们研究的“塑造场”主要是针对组织与个体之间的互为塑造关系。在塑造场中塑造的主客体是指组织和个体,而由于是互为塑造关系,塑造主客体会依据具体的塑造方向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塑造空间。
  塑造空间是指在“塑造场”中塑造主体和塑造客体之间发生塑造作用的地理位置和空间范围。由于塑造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塑造主体和塑造客体之间发生塑造作用的空间通常就可以理解成塑造主客体共同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交往场所。只有当塑造主客体同时处于同一空间内,才有可能发生塑造作用,所以塑造空间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客观必然性。
  “塑造场”中无论是个体对组织的塑造,还是组织对个体的塑造都有其发生的具体位置,而且这些塑造作用的发生范围通常在组织、部门、工作团队及少量的私人往来场合中,所以“塑造场”中的塑造空间也就是指这些塑造主客体的共同所在地。
  (3)塑造时间。
  通常来讲,时间既可以指一个时间点也可以指一个时间段。同样的,塑造时间也有两方面的含义,既可以指塑造主体对塑造客体发生塑造作用的时刻,这是一个点时间;也可以指塑造主体对塑造客体发生塑造作用并且产生塑造效果所用的时间,这是一个段时间。根据实际塑造情况的不同、塑造主客体的特征不同以及需要不同,塑造时间有不同的界定。
  当塑造时间是点时间时,塑造时间就对应着塑造主客体在此时的状态和特征,即此刻塑造相关要素的特点。塑造主客体的状态是指塑造主体和塑造客体处于某个特定塑造时间时其相关因素的特征,如组织所处的发展阶段、个体的年龄、个体在组织中所处的层次等,这些因素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在不同的塑造时间,“塑造场”内部的作用力方向和大小是不同的,即塑造主客体的位置和塑造方向与力度会随着塑造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当塑造时间是段时间时,就是指塑造主体在塑造空间内发生塑造作用并且持有塑造效果的时间。由于组织中的塑造作用有长期和短期之分,因此此时的塑造时间就可以用来衡量塑造的效果。
  塑造时间的长短是由塑造主客体的特征及塑造要素的特点来决定的,如组织文化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所以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方面的影响是长期的,此时的塑造时间就是从组织成员进入组织到离开组织的所有时间,具有明显的长期性;而组织培训由于其塑造效果的长期性,使其对组织成员的塑造时间也相对比较长,但是这种塑造作用产生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可能就是一个培训周期,塑造效果持续的时间就很长,因此,总的来讲,其塑造时间也是比较长的,可以认为组织培训因素的塑造时间也具有长期性。
  ……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贯彻
1.1.2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2 组织与个体关系研究评述
1.2.1 组织认同研究现状
1.2.2 组织承诺研究现状
1.2.3 组织支持研究现状
1.2.4 组织变革研究现状
1.2.5 人员分层管理研究现状
1.3 目标协同性研究评述.
1.3.1 目标协同性的基础研究
1.3.2 企业目标与员工目标关系研究现状
1.3.3 协同理论在企业管理领域的发展现状
1.3.4 协同性测度方法研究现状
1.3.5 协同控制机制研究现状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4.1 组织塑造研究现状分析
1.4.2 组织目标与员工目标协同性研究现状分析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组织与企业
2.1.2 企业目标与员工目标
2.1.3 协同性
2.2 塑造论哲学
2.2.1 塑造论哲学简介
2.2.2 人与自然的关系
2.2.3 塑造论哲学相关概念
2.3 企业及员工目标结构与特性分析
2.3.1 企业目标结构与特性分析
2.3.2 员工目标结构与特性分析
2.4 全书主要管理思想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相关资料的调查与分析
3.1 个体对组织的维护性与攻击性调查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3.1.2 调查指标的分析与确定
3.1.3 调查的实施与结果分析
3.2 目标协同性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
3.2.1 目标协同性影响因素遴选与调查
3.2.2 目标协同性影响因素统计与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组织中的互为塑造关系
4.1 概念界定
4.1.1 个体的塑造过程
4.1.2 组织的塑造过程
4.2 个体素质塑造
4.2.1 影响因素分析
4.2.2 影响因素重要性评价与分类
4.3 组织内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塑造
4.3.1 影响因素分析
……
第5章 组织与个体互为塑造的测度方法
第6章 目标协同性测度模型构建分析
第7章 目标协同性测度方法研究
第8章 目标协同性动态演化规律分析
第9章 目标协同性控制机制研究
第10章 规则管理及其制定研究
第11章 应用实例分析
第12章 结论与展望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