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疆绿洲产业结构变迁与生态综合承载力系统的协调性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9187948
  • 作      者:
    支小军,刘永萍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产业结构变迁与生态综合承载力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生态综合承载力增强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会进一步提升生态综合承载力;相反,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会导致生态综合承载力减弱,生态综合承载力减弱会进一步阻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因此,只有实现产业结构变迁与生态综合承载力系统的协调互动,才能快速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资源禀赋的独特性决定了其产业结构变迁与生态综合承载力系统的协调发展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工业化进程加快,新疆产业结构变迁与生态综合承载力系统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开展新疆产业结构变迁与生态综合承载力系统的协调性问题研究意义重大。
  《新疆绿洲产业结构变迁与生态综合承载力系统的协调性研究》通过对新疆产业结构演进的生态效应分析、生态综合承载力的预测分析,以及产业结构变迁与生态综合承载力系统的协调性测度分析,系统地探讨了新疆产业结构变迁与生态综合承载力系统的协调性问题。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通过对新疆产业结构演进生态效应的实证分析反映出:1980—2010年新疆经济总量的增加和产业结构的变迁,对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其中工业废水、工业废气的结构效应数值大于规模效益的数值。这一结论表明,新疆产业结构变迁所导致的污染效应要大于经济总量增加导致的环境污染,即新疆产业结构变迁过程是采取了一条增加生态环境压力、与生态环境系统日益不协调的历程。
  2.通过对新疆生态综合承载力系统的实证分析发现:1980—2030年,新疆土地资源承载力和经济承载力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而水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环境承载力呈现出明显的“U”形趋势,即1980—2015年呈下降趋势,2016—2030年呈平缓上升趋势。在前述四种承载力的共同决定下,新疆生态综合承载力也呈现出明显的“U”形趋势,即1980—2013年呈下降趋势,2014—2030年呈平缓上升趋势。这一结论表明,水资源的短缺性和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对新疆土地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经济发展和人口发展等产生了巨大的约束,伴随着新疆农业的开发、工业化进程、城镇化建设,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必须深思新疆产业结构的变迁。因此,虽然预计2014年以后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实践,可持续发展战略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节水农业、生态农业、低碳经济等进一步发展,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的相继落实,新疆生态综合承载力将会平缓地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将会有所改善,水资源、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制作用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弱,但是,必须高度重视目前产业结构变迁对生态综合承载力系统的破坏,以及生态综合承载力系统面临的危机。
  3.通过对新疆产业结构变迁与生态综合承载力系统的协调性测度分析发现:1980—2010年新疆产业结构变迁与生态综合承载力系统的协调性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其中,1980—1999年新疆产业结构变迁与生态综合承载力系统的协调性处于基本协调阶段,且协调发展度D指数处于协调发展度C的下方,进一步表明该阶段属于生态环境滞后型中级协调发展阶段,即生态环境处于破坏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对生态环境的正效应没有显现出来,生态环境下一阶段将加速持续恶化。2000—2010年,新疆产业结构变迁与生态环境综合承载力系统的协调性处于濒临失调阶段,但是协调发展度D指数处于协调发展度指数的上方表明这一阶段为环境滞后型初级协调阶段,表明下一阶段生态环境将会有所改善。另外,预测表明2010—2030年,新疆产业结构变迁与生态环境综合承载力系统的协调性呈现出先缓慢下降后上升的特点,大约到2015年以后新疆产业结构变迁与生态环境综合承载力系统的协调性将逐步改善,基本实现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生态综合承载力系统的协调互动。
  4.针对新疆产业结构变迁与生态环境综合承载力系统的协调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本书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必须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高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延伸工业产业链条、优化工业结构、积极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来提高产业结构的发展水平;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加大环保投人、大力发展节水事业,全面推动新疆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的提升,促进产业结构与生态系统综合承载力之间实现协调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1.3.3循环经济学
  循环经济实质上是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学建立在生态经济理论基础之上。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受到宇宙飞船的启发,认为地球就像一艘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来维持,一旦其内部资源被消耗殆尽,就会毁灭。因此,人类必须不断重复利用地球上有限的资源,保持内部良好的环境,才可能延长这个系统的运转寿命,并在其中生存下去。由此,鲍尔丁主张建立既不会使资源枯竭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可以循环使用各种资源的“循环式经济”,以替代过去单向线性式的经济形态。在对大量观点和研究成果继承和批判分析的基础上,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奈尔斯在20世纪90年代主张,资源廉价而劳动力稀缺的“牧童经济”是一种过去的事物,我们必须快速转向资源被重复使用的“飞船经济”,形成物质循环的闭环。循环经济模式是一种“资源生产/产品一再生资源一生产/产品”的物质反复流动过程,以“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为基本原则(称为3R原则),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1.3.4产业生态发展理论评述
  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注意到,尽管自然界中每个生物种群的生长过程会有废物产生,但在各生物种群之间这些废物却是循环利用的,因而保证了自然界中的资源与物种能够可持续发展。在这个复杂的生态过程中,唯一被消耗的就是太阳能。受自然生态过程的启发,一些科学家提出了产业生态发展的思想,即按自然生态模式来统一规划和组织工业生产,从根本上解决人类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这为生态经济学、循环经济学找到了立论的坚实土壤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产业生态学按照自然共生系统的运作模式,规划建立企业、行业共生体系。产业生态学强调尽可能实现产业体系内部物质的闭环循环,建立产业体系中不同产业流程和不同行业之间的横向共生和资源共享,为每一个生产企业的废弃物找到下游的分解者,建立工业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通过最大限度地打通内部物质的循环路径,建立企业或行业共生体内部物质循环的链条,实现资源节约、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三赢。
  对产业生态学这一概念的具体阐述虽有差异,但基本内涵却大体上是一致的。耶鲁大学的格雷德尔在其著作《产业生态学》中,揭示了产业中的企业组织与生态学中的生物组织的相似性,重点从人类产业活动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中捕述产业生态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内容等。他强调,“与生态学不同,我们主要不是关心技术系统自身的运作,而是关心产业生态系统与地球自然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集中研究人类这一物种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艾伦比也在其著作中表明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工业过程的生态化意味着人类可以有意识地并理性地对地球安排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承载能力,其前提是有相应的可持续经济、文化和技术。这个概念要求产业系统不能再被当作一个与周围体系孤立的系统,而是要与它们相互联系。”在《商业生态学》一书中,鲍尔·豪肯将产业生态定义为提供了一种大规模、整合的管理工具以设计产业基础结构,使其成为一系列相互关联、与全球自然生态系统密切相关的人工生态系统,并进一步指出环境保护问题的关键是设计而非管理问题,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才是唯一的真正出路。厄克曼指出,产业生态学研究产业系统如何运作、规制以及其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并基于我们对生态系统的认知,来决定如何进行产业调整,以使其与自然生态系统的运行相协调。
  ……
展开
目录
1 理论透视
1.1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透视
1.1.1 结构优化理论
1.1.2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1.2 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理论透视
1.2.1 承载力概念的起源与发展
1.2.2 承载力的分类
1.3 产业结构变迁与生态系统关系理论透视
1.3.1 生态经济学理论
1.3.2 环境经济学理论
1.3.3 循环经济学
1.3.4 产业生态发展理论评述
1.3.5 系统动力学理论
1.4 协调理论透视

2 新疆绿洲产业结构演进
2.1 新疆绿洲三次产业结构演进
2.1.1 新疆绿洲三次产业结构演进概论
2.1.2 新疆绿洲第一产业结构的演进
2.1.3 新疆绿洲第二产业结构的演进
2.1.4 新疆绿洲第三产业的演进
2.2 新疆绿洲主导产业的演进
2.2.1 重工业产业结构演进
2.2.2 新疆工业各个时期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演进

3 新疆产业结构变迁的生态效应分析
3.1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
3.1.1 农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
3.1.2 农业结构变迁对生态环境的促进
3.2 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
3.2.1 工业产生大量的水体污染
3.2.2 工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
3.2.3 土地破坏
3.3 第三产业结构调整对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
3.4 新疆产业结构变迁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实证分析

4 新疆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现状及发展态势
4.1 新疆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概述
4.1.1 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的内涵与外延
4.1.2 绿洲综合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4.1.3 新疆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的特征
4.1.4 新疆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测算方法
4.2 新疆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的设计
4.2.1 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的测算方法
4.2.2 各子系统之间的因果关系
4.2.3 新疆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系统模型指标的选择
4.2.4 新疆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系统模型的设计
4.3 新疆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现状及趋势分析
4.3.1 仿真结果及可信度分析
4.3.2 资源子系统模拟预测结果
4.3.3 生态环境子系统仿真模拟
4.3.4 经济子系统仿真模拟
4.3.5 人口子系统仿真模拟
4.4 新疆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发展态势分析

5 新疆绿洲产业结构变迁与生态综合承载力系统协调性测度与评价
5.1 建立产业结构与生态综合承载力系统协调发展测度的指标体系
5.1.1 建立的目的
5.1.2 建立的原则
5.1.3 指标体系的建立
5.2 权重的测定
5.3 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的测定
5.4 新疆绿洲产业结构与生态综合承载力系统协调性的评价分析
5.4.1 1980—1999年产业结构与生态综合承载力系统协调性分析
5.4.2 2000—2010年产业结构与生态综合承载力系统协调性分析
5.4.3 2010一2030年产业结构与生态综合承载力系统协调性分析

6 新疆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
6.1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6.1.1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6.1.2 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6.1.3 大力发展再牛能源、新能源产业
6.1.4 做好节能基础工作
6.1.5 建立节能激励机制
6.2 调整新疆农业结构,优化耕地资源利用
6.2.1 调整新疆农业结构,促进林牧产业科学发展
6.2.2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科学保护耕地资源
6.3 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延伸工业产业链条
6.3.1 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6.3.2 发展高加工度工业产业
6.3.3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6.4 着力发展节水事业、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
6.4.1 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
6.4.2 继续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6.4.3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6.5 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增加环保投入
6.5.1 加强环保立法执法
6.5.2 加强环保监管
6.5.3 确保环保投入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