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老和尚的禅机之饮水思源:佛源老和尚言行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376980
  • 作      者:
    释来浩编著
  • 出 版 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这是我在现代社会听闻到最具幽默感的老禅师,也是最严厉的老禅师。第一次阅读书稿,我被书中的故事逗得捧腹大笑。然而,越读越觉得如坐针毡,老和尚的棒喝好像时时就要从头顶落下来,不由得就要正襟危坐。
  老和尚身体力行,继承百丈禅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思想,在云门寺创下一派禅门农风。凤凰卫视曾多次做过关于老和尚和云门寺的专题纪录片,梁文道先生在节目中对老和尚和云门宗有非常深刻的解读。《空谷幽兰》作者比尔·波特更是专程拜访老禅师,并将老和尚的像悬挂工作室中,时时敦促和警醒自己。
  <老和尚的禅机之饮水思源>是一本值得放在案头或车上,时时翻阅的书,随处修行,随处警醒。
  ——本书策划编辑

展开
作者简介

  释来浩,潇湘人。性度率简,仪止方直,好慕佛法,少乐出家。初游学于湖、广之间,弱年于广东云门山大觉禅寺依禅门耆宿佛源老和尚座下圆具,并担任侍者,随学左右,亲聆教诲,颇得法益。 现就读于中国佛学院。


  释明向,明向法师,主编,俗姓黄,名向阳,1968年出生广东梅县。现任广东省韶关市云门山大觉禅寺方丈,广东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广东韶关市佛协常务副会长、乳源瑶族自治县政协副主席、韶关市政协委员、广东青年联合会委员等职。

展开
内容介绍

  “他是禅师中的禅师”,这是《空谷幽兰》的作者比尔·波特眼中的佛源老和尚。他1951年在虚云座下受戒,接云门宗法脉,成为虚云老和尚的嗣法弟子。老和尚得虚云真传,一心向佛,历经磨难,为国内外佛教的发展和交流做出重要贡献。他是当代佛教界的泰斗级人物,且为当代佛教界公认的高僧大德。
  禅是佛教的特质,中国禅则是中国佛教的特质。中国禅对中国文化艺术、对中华民族的心理性格,对中国人的思维和思想等等影响甚深甚广。
  《老和尚的禅机之饮水思源》汇聚了佛源老和尚修行体悟的精华,作者释来浩在服侍老和尚期间,处处体会源公在平常日用之中慈悲接引众生的禅法流露以及老和尚的言行事迹。他选用小故事、小公案的形式写作,生动活泼地再现了老和尚的智慧和风貌,老和尚以禅宗特有的方式,在生活点点滴滴处暗藏禅机,常常让人忍俊不禁,而后又有所开悟。在这红尘闹市之中,在这浮躁喧嚣之下,着实是一枚静心的法宝。
  文中穿插着精彩佛学漫画,看一个小片段,就是一堂很好的心灵功课,读一个小故事,即是一次很好的修心过程。以老和尚的禅宗特有方式,遣除情尘意垢,彻见真如本心,涵咏睿智灵动的禅诗,邀读者共同探索禅法机要。这是一本值得放在案头或车上,时时翻阅的书,随处修行,随处警醒。

展开
精彩书评

  ★佛源是真衲子,真铁汉,汝等当以其为楷模而效仿之。
  ——虚云老和尚


  ★十方翘首宗风振,第一功劳在树人。
  ——赵朴初


  ★犹如世间一轮巨日,普照后学!
  —— 一诚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


  ★功比崇山,愿等大海。
  ——传印法师(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恩师平日以“农禅”为家风,在挑柴担水、耕田种地、穿衣吃饭中,言传身教,于嬉笑怒骂、棒喝犍槌里,妙用善巧而奇特的手段施设教化,使学人当下获得法益。这种禅风犀利、雷厉风行的做法,完全具备禅门古德的风格,是一位宗门的实干家。
  ——明向法师(云门山大觉禅寺住持)


  ★他是禅师中的禅师
  ——《空谷幽兰》作者比尔·波特


  ★佛法无上甚深微妙。但归结到禅宗无非是“吃茶去”或“吃饭喝水”,方便法门处处有,一切皆可悟道成佛。禅师以珠玑之语令人顿开茅塞,让人亲近佛法,体悟大道。
  —— 凤凰网佛教频道


  ★书中的对话和故事充满禅机,读起来轻松自在。看一个小片段,就是一堂很好的心灵功课,读一个小故事,即是一次很好的修心过程。看这个书,不必追求阅读的速度,放下心来,慢慢品味,就好了。
  ——葛红兵(著名作家、教授、博导)


  ★只饮一口,就让都市的心灵顿时清澈。 感激,与之相遇。
  ——刘昆   《女友》杂志(校园版)主编


  ★老和尚的禅,让你不得不服。一句话,就让你整个人都好起来了。老和尚嬉笑怒骂皆成禅机,像坐过山车一样,让你发愣,让你大笑。其中味道,你懂的。
  ——周语 (青年作家、“随身佛”微信平台主编)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福慧双修
  壹龙天推出
  1952年,虚云老和尚①离开云门后,群龙无首,不少人渐渐各自离去,但久随虚老的老参上座仍不愿离开云门,只是谁也不肯出来领众。
  印开、宽度二师便到上海请虚老回云门。但苇航、来果、妙真法师及赵朴初会长等均不同意,虚老即指示印开二师告知云门众僧,既然大家都怕,都不敢负责,那就学过去归元寺在韦驮菩萨前拈阄,连出三次者,出来领众,拈到谁就是谁。
  云门众僧一致同意,于是将全寺僧人名字一一写好,捋成纸团,放在筒里,在韦驮菩萨②前上供,敲木鱼念韦驮圣号,每人各拈三次。有的名字曾拈出两次,一直拈到下午,没有一个名字拈到三次,大家都很着急。上晚殿时又拈,便将“佛源”拈出三次,大家很高兴,放鞭炮祝贺。
  印开等便函告虚老,催源公回云门负责。那时源公不肯,虚老天天催源公回云门,公则天天到居士家躲避。虚老说源公不回云门,是没有良心,“云门是祖师道场,有这么多人盼你回去,你是韦驮菩萨要你去的,云门寺不搞好不行。”
  源公见如此,若不回,虚老必不会安心,只好答应。即与宽度师带了两箱蜜蜂回云门。源公自述当时心里十分痛苦,如失去父母一样,与老人含泪而别。
  贰人天楷模
  1957年春,源公往江西云居茅蓬看望虚老。虚老当众多弟子面示之曰:“佛源是真衲子,真铁汉,汝等当以其为楷模而效仿之。”
  聊聊数语,实见虚老对源公为人赞叹之心声!
  叁大师兄
  源公在广州住院时,意昭长老①前来看望。源公马上就让侍者搬来凳子给他坐,招呼喝茶。当时意昭长老很感慨地对源公说:“80年代我积极为重修南华寺和云门寺筹款,并从香港带来很多信众。大陆佛教环境好了以后,我去见某些长老时,没有给红包,面都很难见。只有你这么多年一直这么对我,今天我尊你为大师兄!”
  肆庸人自扰
  源公说:“过去的祖师们呀,以大地为床,拿白云当盖,用石头作枕,饿了吃几粒松子,渴了喝几口泉水,没一点儿事!”
  伍崽要顾娘
  某僧想接老母来云门小住一段时间,问源公可否。
  源公说:“当然可以啦,你叫你家里人来嘛,叫你娘来嘛!崽不顾娘怎么行,崽要顾娘呀,度众生先把父母度了!”
  “你看地藏王菩萨就是度娘,顾母亲嘛。目连救母嘛,黄檗禅师、虚云老和尚这里拜那里拜,都是为了娘呀!”
  陆心存观想
  某常住僧,第一次做佛事,心里很紧张,就去丈室请教源公。见到源公,顶礼三拜问:“师父,做佛事要怎么样才如法?”
  源公说:“你不管那么多,心里观想佛菩萨就可以了。”
  僧礼谢而去。
  柒严师家教
  源公叫一位师父寄包裹,此师就随便一包,觉得只要路上不烂就行了。但源公又重新用纸将它包了一遍,哪怕转弯棱角的地方,都折得像军用被一样整齐。
  源公对他说:“像你这样做事情的方式啊,如果是跟着虚云老和尚身边,早就把你轰出去了!”
  捌饭桶一名
  在成都文殊院,源公和宽霖老和尚①见面时,互相都非常恭敬。两位老人各自回忆起刚出家时的情形,宽霖老和尚谦虚地说:“当年我还是小和尚一名。”
  源公说:“当年我是饭桶一名!”逗得大家全笑了。
  玖培福惜福
  某日侍者给源公洗脚,水温没调好,搞了满满一盆。
  源公叹气说:“哎呀,这么浪费!有一次虚云老和尚脚趾丫里生癣,痒得不得了,医生让我弄点儿明矾泡水给老和尚洗,后来我就去街上买。一洗脚,老和尚问:这是什么东西?我说:医生说要用明矾。他问:多少钱?我说:五分钱。他说:五分钱呀?你怎么不跟我讲呢?钱你从哪里来的呀?这钱这么容易来?你不跟我打招呼!虚老狠狠骂我一餐!
  “你们现在五十块钱都不管,他那时管你五分钱不五分钱。现在很多新衣服都丢掉了,新鞋子、新袜子,现在那么好的菜也丢掉,老和尚(虚老)看到也会心痛呀。你看他不心痛?你们这么不知道惜福!”
  壹零威仪教相
  寒冬,某僧穿小褂来医院看源公。
  源公就呵斥他:“你要穿个长衫。你到香港去看,不管冬夏都要穿长衫,你不穿长衫,随随便便的和尚不行。搞不成好习惯不行呀,你搞个棉长衫穿嘛!”
  僧:“我怕路上不方便。”
  源公:“我不管你方便不方便,我们那个时候当小和尚在焦山读书,出门上街都要穿海青呀!”
  侍者:“嘿,穿海青?”
  源公:“上街都要穿海青,那天我在香港同融灵法师在讲这个问题嘛。他说:‘现在的和尚呀,还比不上过去街上的那些和尚,上殿也比不得外头那些和尚,外头那些和尚都穿了海青,眼观鼻、鼻观心,走起路来好威仪的。现在上殿呀,那些和尚也是脑壳东瞧西瞧,东看西看,没点威仪。’”
  “那天,我在香港同融灵和尚冲壳子(聊天)嘛,他同我差不多,小我几个月。
  那个时候,当小和尚哪有这么容易,两只眼睛东看西看,那怎么行?你要庄严威仪呀,‘威仪教相’没有威仪,教相怎么办?”
  源公问侍者:“你有什么衣服给他穿呀?”
  僧:“我有,有呀!”
  源公:“冷呀!”
  衣钵来起师拿来一件:“这件太长了。”
  源公:“够不够,还有没有啊?”
  来起师:“只有一件。”
  源公:“你那个披风呢?”
  来起师拿来披风。
  僧:“不要了,不要了!”
  源公对来起师说:“‘不要了’不好,把你身上那件给他!”
  僧:“我有,我真的有。”
  源公:“有个鬼!你到火车上面,北京冷呀,这个是早上人家送给来起的,那个是送给我的。”
  僧热泪盈眶。
  壹壹国盛教隆
  一次,侍者问源公:“为什么老让我们看经,自己却常看报纸?”
  源公说:“你出家人不看经书看什么呢?你看报纸没得看,都是些鬼名堂。你说你当个负责人,国家大事,你总要知道一点点嘛,你要了解,看看,到底搞什么名堂。”
  “我现在一天除了看报纸什么都不看,没得看,报纸也就看看题目。看他们讲什么,看台湾、看美国啰,美国在搞什么鬼呢,日本在搞什么鬼呢。现在,我们也很难过的,国家兴旺了,佛教才能兴盛嘛!”
  壹贰报国土恩
  2005年,湖南一位大和尚升座①,恭请源公为其送座。
  源公在升座庆典上发表讲话,讲到现在社会稳定,国富民强,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落实时,心情非常激动。刚好也是国庆期间,激动之余一拍桌子,手握拳头站起来高呼:“共产党万岁!”
  下面掌声如雷,在场所有人备受感动。
  壹叁学佛的孩子不会坏
  云门佛学院有一个小沙弥②班,以前叫“文化班”,后源公改为“养正班”,取其“童蒙养正”之义。主要都是些十几岁的小沙弥。
  按国家法律,宗教信仰自由,满18岁成年了可以选择是否出家。由于小沙弥年龄太小,为避免社会误解,认为寺庙是在招收童工或者虐待小孩,一般的寺庙是不敢收的。
  领导下来视察,源公并没有让小和尚藏起来,而是带领导去看他们。源公说:“你们如果嫌他们在这里不放心,我随时可以解散。但是,他们很多是孤儿或是收养的小孩,如果让他们流浪到社会上,要没有好的安顿或教导,吃不饱,他就会去偷或者抢,这样世上多了一个恶人,就会危害到一群人。我们其实也是在减轻社会的负担,收养他们,教导他们的都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知识,加以与人为善、博大宽怀的佛教理论。所以古人讲,‘学佛的孩子不会坏’,其实他们有些是家里的独生子或自愿来这儿学习的,都有他的父母或师父,作为监护人的担保,所以,也请你们放心。”
  “18岁成年后,他们有选择的自由,要真愿意出家,那他们那么小童真入道,将来一定是大有作为的。要真不想做和尚了,其他我不敢说,最起码,我相信他能在社会上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因为他们的骨髓都已经灌入中国传统文化的仁爱美德和佛门慈悲的思想。这样几全其美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领导听后大悦:“老和尚就是老和尚,您老人家的威德和智慧,实在令我们敬佩,其他庙不说,你们云门寺可以收这些小和尚。”
  壹肆福慧双修
  有一位老居士来信,请源公开示:什么是修福修慧?
  源公回复:“这些问题,实际上你老已知道了。多看佛经增长智慧,多做好事、爱惜物命就是修福。与人为乐,广结善缘,不搞迷信,不欺人骗人,都是属福慧双修的事。戒杀放生,不食众生肉,是最大的福。身正、言正、心地慈悲,是最大的福德因缘。希望多看佛经,明白因果,拥护社会,稳定团结,做一个爱国守法的佛弟子。”
  壹伍老僧之意不在此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落实不久,源公在北京,那时,一般和尚还不怎么敢着僧服出门,而源公却穿着僧袍,将头剃得光亮,经常上街,故意去那些人多的地方,让人见见和尚,闲言闲语,他也不计较。
  大家渐渐都普遍认识接受了,当其他和尚也开始着僧服上街时,源公却不怎么出门了。
  壹陆护持道场
  源公让一位法师担任寺院重要职位时,这位师父自感年轻,怕做不好,想推辞。源公带他在寺院转了一圈,路上语重心长地讲:“古来的祖师,弄起一个道场很不容易的,你也不管,他也不管,都散伙好啦!现在搞得现现成成的,让你们管理一下都不干,又没叫你们去送命,怕什么呢?”
  如是这般,这师父便答应下来了。
  壹柒佛学院的卫生很差
  上午,源公到佛学院,某僧迎上去陪着一起转悠,因为放假,卫生很差。源公转了一圈,在佛学院的公布栏(小黑板)上用粉笔写上:佛学院的卫生很差。
  写完,源公看着那僧哈哈笑。
  壹捌爱护常住物,如护眼中珠
  一日,源公巡寺(平时只要不下雨,就算是病了,源公每天也会绕寺庙巡视,看哪里不如法就及时解决。)看到水沟里漂有黄色菜叶,即到斋堂大骂:“你们多大的福报,菜叶子黄点儿,你们就不吃了?以前(虚云)老和尚在的时候,哪儿有的吃,都是过开水堂(中午过堂时没饭吃,就每人喝一碗开水)。常住的东西要爱惜,古来祖师讲‘爱护常住物,如护眼中珠’,吃口饭哪儿有那么容易呀?”
  “中国13亿人口,广东粮食不够吃,一半靠进口,你们还不知道利害,所以我给你们讲几句。本来这些事情不是我讲的,是方丈的事情,我这个老鬼干什么呢?不过,我这个贱鬼就是看不得,天天要到外头看,转来转去。好多事情,不讲不行!”
  ……

展开
目录
佛源老和尚简介
序一
序二
前 言
第一章 福慧双修
第二章 棒喝慈心
第三章 涵盖乾坤
第四章 截断众流
第五章 随波逐浪
第六章 发长远心
第七章 圣凡无二
第八章 不昧因果
第九章 莫向外求
第十章 言外有音
本人小语
后记:心香一瓣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