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经济新常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611869
  • 作      者:
    曹立主编
  • 出 版 社 :
    新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经济新常态》共分为十一个议题,深入论述了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内容丰富、论述清晰、语言凝练,对实际工作有较大指导作用,适合党员干部和相关专业人士参阅。
展开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皆为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的教授、博导。
展开
内容介绍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将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发展方式,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为便于读者深入学习和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我社约请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编撰了《中国经济新常态》这本通俗理论读物。本书观点正确、说理明晰、通俗易懂,对新常态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适合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工作者和青年学生参阅。
展开
精彩书摘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
  30多年的高速增长带来了中国经济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其中也蕴藏了一些风险和问题,如资源紧张、产业结构失衡、收入差距扩大、环境污染等。如何化解这些风险,推动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重要使命,广大干部群众极为关注。比如,如何深化改革,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如何平稳度过经济换挡期?如何协调中国区域发展?如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化解产能过剩?如何充分释放国内的消费需求……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将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发展方式,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为便于读者深入学习和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我社约请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编撰了《中国经济新常态》这本通俗理论读物。本书观点正确、说理明晰、通俗易懂,对新常态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适合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工作者和青年学生参阅。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书的编写由曹立教授主持,特致谢意!
  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要“稳中求进”,即既要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促进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为改革创造必要环境和条件;又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创新、促发展、促转方式调结构、促民生。做好2014年经济工作最核心的是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而在布局经济体制改革时,首先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中还特别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这是我们党认真总结改革开放35年来的实践经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新的探索,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内涵的丰富和发展。
  一、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集中体现在混合所有制的发展上,具体说是在宏观层次上,就是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相互并存、共同发展的基本格局;在企业层次上,多种经济成分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股权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逐步出现与发展。由此可知,混合所有制是与社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主体多元化、运行社会化的财产制度。
  (一)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内涵
  什么是混合所有制经济?较为权威的观点认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不同性质的资本联合、融合或参股而形成的经济成分,一般采取股份制的资本组织方式。它以社会中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为前提,通过各类性质的产权在市场中以多种形式自主流动和重组形成,并适应竞争的需要不断变化资本结构。由此可见,对于混合所有制经济,既可以从宏观角度考察,即指整个社会 (或国家)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也可以从微观角度考察,是指不同所有制性质的投资主体共同出资组建的企业,即一企多制。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侧重于微观角度。从混合所有制经济产生的根源来看,它是一种次生的所有制形态,也就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原生或基本所有制形式通过联合、重组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所有制形式。因此,混合所有制经济包括两重含义:一是指整个社会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和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二是指不同所有制性质的资本在同一企业中的“混合”。混合所有制作为所有制关系中的一种新的所有制类型,它的出现打破了各种所有制之间自我封闭的界限,突破了单一所有制筹集资金渠道的局限,有效地解决了扩大企业规模和承担经营风险不对称的矛盾,从而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合理调整。
  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西方学者讨论的“混合经济”与我们所讨论的混合经济有较大差异。新古典综合派继承了凯恩斯和汉森关于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的理论观点,以“混合经济”作为新古典理论分析的制度前提。凯恩斯在《通论》中曾说过,挽救资本主义制度的“唯一切实的办法”就是扩大政府的机能,“让国家之权威与私人之策动力量互相合作”。这是关于“混合经济”论点的最初由来。汉森在1941年发表的《财政政策和经济周期》一书中,较为系统地解释了“混合经济”的含义。他指出,从19世纪末期以后,世界上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纯粹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而是同时并存着“社会化”的公共经济,因而成了“公私混合经济”或称“双重经济”。汉森认为必须从双重意义上来理解这种“混合经济”,即生产领域的“公私混合经济”(如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并存)、收入和消费方面的“公私混合经济”(如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和福利开支与私人收入和幸福的并存)。根据汉森的看法,无论是美国或西欧,都存在着从个人主义的经济向社会福利为重点的“公私混合经济”过渡的趋势。萨缪尔森认为,“我们的经济是私人组织和政府机构都实施经济控制的‘混合经济’:私有制度通过市场机制的无形指令发生作用,政府机构的作用则通过调节性的命令和财政刺激得以实现”。日本经济学家都留重人对“混合经济”也曾做过探讨。他认为,由于市场导向型的自由企业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会转变为其他模式,这种其他模式因为现在还找不到一个更好的术语,可以称它为“社会资本主义”或“混合经济”,“也就是说,是一种在有众多的公共管理手段干预(以实现社会既定目标)下,价格机制作用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起作用的经济组织体系”。在此基础上,都留重人判断:“绝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进入了一个混合经济生产模式的时代。”都留重人提出的“混合经济”,是在技术进步的前提下,在经济私有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介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一种过渡经济状态。由此可见,西方学者所讨论的“混合经济”是以市场经济为主,通过价格机制调节和干预经济生活,以平息经济波动,保证宏观经济的均衡增长。一方面是针对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双重后果提出的对经济控制的新思路的概括,也就是所谓把“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这种对经济现状的概括,以淡化资本主义经济私有制的性质,而以“混合经济”这一模糊的范畴来说明当代资本主义。
  (二)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特征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由其控股主体的所有制形式来决定,不能笼统地说混合所有制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从资产运营的角度分析,混合所有制已突破了公有制和私有制的界限,因为无论资本来源是公有的还是私有的,都已融合为企业的法人财产。在现代公司中,各利益主体通过治理结构形成一种混合的、复杂的产权安排。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了财产主体的多元化、运作社会化,实现了对生产资料实物形态的“共同占有”和价值形态的“个人所有”相统一。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不同所有者在产权形式上的联合(劳动力在某种意义上是劳动者自己的财产权),使不同所有制形式及不同所有者主体得以融合,从而实现了产权主体多元化和分散化;混合所有制经济还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占有和使用,真正实现了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财产,实现了生产资料实物的“共同占有”和价值形态的“个人占有”,既承认主体的利益又能使资本使用社会化:混合所有制经济内部产权清晰,以此界定的责、权、利关系明确,相应的股权设置合理,因此,混合所有制经济运行规范、高效。
  第二,混合所有制经济具有很强的所有权兼容力。所有制形式是所有权运行的制度安排,所有权从根本上看,是一种利益载体。公有权和私有权的对立就是利益的对立,是个人利益和共同利益的对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承认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合理性,就是承认私有财产权与公有财产权一样具有合法性,那么保护和发展这种所有权对于所有者来说就是保护他们的利益,从而更能调动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混合所有制经济是财产权的联合,因此,在一种更宽广的范围内实现了私有权和公有权的融合,实现了个人利益和共同利益的统一。混合所有制是一种更开放,更具兼容力的所有权运行的制度安排,对于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具有积极意义。
  ……
展开
目录
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1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对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路径选择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20
◎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市场经济中的政府经济职能
◎全面推进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政策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与化解债务风险 /48
◎当前我国财税体制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是什么
◎如何看待我国的债务风险
◎为什么说中国的债务风险仍处于可控之中
◎怎样正确认识地方债和地方融资平台
◎怎样防范地方债务风险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68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态势
◎影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
◎区域协调发展的国际经验
◎构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型机制
◎目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
◎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100
◎城乡一体化及其现状
◎建设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要推进城乡人口的自由流动
◎要不断提升城乡人力资本
◎要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要促进城乡和谐社会建设
 
确保粮食安全 /131
◎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含义
◎确保粮食安全的战略意义
◎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
◎我国确保粮食安全的主要对策
 
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156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
◎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提高城镇建设水平
◎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
 
城镇布局与城市群发展 /182
◎城镇布局下城市群的形成
◎城市群的基本特征与演变规律
◎对城市群的研究与实践
◎我国城市群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我国城市群发展的战略构想
 
调整产业结构与化解产能过剩 /210
◎产业结构与产能过剩: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面临的突出问题
◎产能过剩形成原因及其微观基础
◎产业结构调整与化解过剩产能的原则与对策设计
 
应对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挑战 /240
◎什么是人口老龄化
◎中国人口老龄化状况及其特征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挑战
◎应对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挑战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66
◎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我国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的理论依据和重大发展
◎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新挑战
◎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取向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