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与基督的关系,一直是西方思想史上的一个难题。
自罗马帝国和基督教结盟以来,基督教在西方占据了支配性地位。然而,基督教与罗马帝国显得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自近年以来,随神圣罗马帝国的离散、民族国家的兴起、自然科学的兴盛,基督教开始分裂、世俗化以致衰微,基督教的欧洲似乎要回复到异教的欧洲。尼采把欧洲的命运当成“大政治”来思考:基督教衰微处境中的欧洲精神往何处去?
教会神学家一般不理会尼采,似乎因为尼采对西方基督教说了许多听起来十分刻毒的话,谁研究尼采,就有“搞虚无主义”之嫌。尼采同样刻毒攻击苏格拉底-柏拉图,哲学家并没有因此不理睬尼采。话说回来,正经的神学思想家并不像一般教会神学家那样不理尼采:从巴特解释圣保罗的《罗马书》时引证尼采看得出来,青年巴特曾嗜读尼采;朋霍费尔的《伦理学》一开始就关注谎言与真理的关系,明显受到尼采思想激发。尼采与基督教的关系相当复杂,不能简单地用“尼采敌基督”这种说法来打发这个思想史的重大问题。尼采与新教神学大师欧维贝克的私人和思想友谊所具有的重大思想史意义,迄今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1]天主教神学家巴尔塔萨这位牧师之子不过把基督教的主题颠转过来,而尼采自己则说,怕斯卡尔是他最喜欢也最难对付的思想对手。
围绕理解尼采和基督教的关系问题,笔者编选了这个集子,共分三个部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