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汉语佛学评论.第四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573219
  • 作      者:
    龚隽,林镇国,姚治华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汉语佛学评论(第四辑)》把国外同行的最新研究,或对佛学研究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议题,以专题、评论和译介等不同形式传达给汉语学界。在“民国佛教学档案”专题,首次发布了一批存于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教育部档的与太虚相关的档案,主要为太虚与民国教育部往来公文、信函,内容涉及太虚向教育部有司请拨汉藏教理院编译处经费,增设“僧师范科”以及“边教行政”之国策、问题与对策等,对于研究民国时期佛学有重要的价值。书稿中还有池丽梅关于《续高僧传》文本的演变论述,王磊关于涅槃道场与僧传叙事的论文,刘宇光以政教关系和教育社会学为线索的对泰国《僧团法》、僧伽大学与农民子弟僧的研究等,都是在各自领域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成果。
展开
精彩书摘
  从国家法律政策看,汉院与教部发生关联,首先是通过两者主首之间的“友谊”而促发的,但是,从档案内容来判断,教部对汉院的呈请均在国家律法、政策所许可的范围内来办理,并不僭越任一条文纲纪;因此,汉院与教部的关系,属于国家律法、政策范围内的关系。
  从行政程序看,档案所展现的各种要素,如来文机关、去文机关、事由说明、原件附录、收发文时间、司科会核、审议的事项、批复的理由、依据的法令、拟办的结果、公私的签章,等等,均严格遵循行政程序以及相关政策法令,并无任何人能够乾纲独断,也不存在仅由单一部门作出决议;因此,严格的行政程序将各种裁量权纳入公共理智和既定律令范围之内,由此而裁定“太虚一汉院”的各种诉求和悲愿。
  从这些档案的背景看,一方面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出现的“中土一边疆”危机,另一方面是国家政策对有志于服务边疆的民间人士给予支持和鼓励。该背景较为详细的情形,已在本刊本辑《“太虚档案”二:太虚法师与佛教教育(1938年之后)》的“整理者案”中有所交待,兹不赘述。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些背景构成了对档案解读的“前理解结构”。
  那么,这些零散杂乱的公牍,能够给我们带来哪些新问题呢?
  首先来看《太虚全书》和《太虚年谱》。对于档案中所展现的事件,这两套著作要么偶有述及却语焉不详,要么简化叙述,要么付诸阙如;因此,这批档案,不仅对《全书》和《年谱》能有所补正,而且还能引发出太虚毕生行迹中的一些阙如、简化、杂糅和微妙之处。如果我们就着《全书》《年谱》而将这些材料重新补入,则能够以“格式塔”的方式构筑起全新的太虚图像。
  其次,在《太虚全书》和《太虚年谱》中,给我们展现的图景就是,太虚以“大师”之名号和权威不断地向听众进行宣传和号召。然而,这些叙述,看起来更像是自我的“独白”。为什么是“独白”?因为《全书》和《年谱》虽然记载了一些“敌手”的反对声音,但是没有太多具体的内容;看起来,这些记载并非为了学术性反思的需要而准备的,而更像是门徒们为了护教而将“诋毁者”钉在柱子上。早期编纂的《全书》和《年谱》,在无意识地过度强调太虚“特立独行”的时候,恰恰忽略了其与外界应有的百动和对话,尤其是删削了一些带有否定性质的对话;这样的对话,本质卜就是一种“关系”或者“关联”。这些关联,并非不存在,也不是《全书》的编撰者不知晓,而是被刻意地忽略了——证据可见档案里的“批复”。
  再次,忽略本身,就造成了一个假象:看起来,太虚似乎在各种事务卜均处于主动、主导和支配的地位,乃至占据了“正法”的绝对性。然而,档案恰恰带来相反的情形。它不仅展示了《全书》和《年谱》所不曾记载的“太虚一汉院”的悲愿、诉求和困难,也重新将“他者”的一面置人到太虚的图谱当中。这样的重置,不由得我们不去重新思考太虚的“本来面目”。
  因此,对于笔者而言,“太虚档案”带来了莫名的“惊诧”;惊诧进而引发了研究。那么,我们如何来定位目前的这项“研究”?
  所涉的材料,一方面数量庞大,另一方面目前所整理的档案也非全部;因此,这注定了本研究只是非常初步的、探讨性的工作。这就是标题所特别注明的“引论”的意义。“引论”的首要任务,就是放在“重估”之上。之所以以“重估”命名,也有较为保守的考虑。第一,档案展现了“阙如”和“对立面”,也给出了某些具体事件的“起源”;由此而产生了各种问题和思考的空问。第二、目前确实也无法给出稳定的结论;所有看起来具有结论性质的句子,只不过是研究过程中阶段性的安营扎寨,还远不到涯岸绝巅。第三,本文拟先综合地给出一般性质的讨论,以呼应本刊所整理的三部分档案。第四,本专题以“工作坊”的性质,先将初步的研究提交学界,以求批评指正。
  至于笔者的立场和态度,或许可用“孔子入太庙,每事问”来描述,因为,这个典故包含着特殊的意义,即“熟悉的陌生”。
  基于以上较为宽松的自定任务,本文也就随适机宜:第一部分从整体上来讨论太虚与国家有司之间的“关系”,重点在于倒转性的视角;第二部分分别讨论三组档案所带来的问题;第三部分再稍作总结。
  ……
展开
目录
专题“太虚档案”的整理与研究
“太虚档案”一:太虚法师与民初(1912-1913)政党
“太虚档案”二:太虚法师与佛教教育(1938年之后)
“太虚档案”三:太虚法师与汉僧兵役(1943-1944)
重估太虚法师(引论)——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民国教育部档案为中心

中古佛教研究
“胡僧”面具下的中土僧人:智慧轮(?-876)与晚唐密教
《续高僧传》的文本演变——七至十三世纪

民国佛教学研究
虚云禅师(约1864-1 959)与其高龄神话的建构
补正与简评:汤著所参与民国教育部“著作发明与美术奖励”的审查资料及其他

印度与南传佛教研究
不害与刑罚的两难:早期佛教与婆罗门传统中的圣王想象
20世纪60年代泰国的《僧团法》、僧伽大学及农民子弟僧:以政一教关系和教育社会学为线索

僧传叙事研究
涅槃道场与僧传叙事

书评
简评《为佛而焚:中国佛教里的烧身》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