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少年司法.2014年第3辑(总第21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911019
  • 作      者:
    沈德咏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法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少年司法(2014第3辑·总第21辑)》可以让广大少年司法工作者及时了解党和国家一个时期内对少年司法工作的大政方针、基本政策和工作要求,准确把握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对少年司法审判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工作部署,明确少年司法工作发展方向的平台。
  《中国少年司法(2014第3辑·总第21辑)》是设政策与精神、理论与实务研究、改革与探索、域外考察与借鉴、调研报告、规范性文件、统计分析和会议综述8个栏目。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少年司法(2014第3辑,总第21辑)》:
  其次,被告人的情绪会妨碍法庭教育的效果。在庭审阶段,特别是在宣判阶段,被告方(被告人及其监护人等)最关注的是审判的结果,对审判结果的高度关注伴随着强烈的情绪激动状态,这种状态可能不利于他们仔细聆听法庭教育的内容,会妨碍法庭教育的效果。这是因为,法庭宣判的结果,直接关系到被告人的命运,法庭宣判的任何结果都会引起被告方的情绪激动:
  ——如果法庭宣告的判决结果与被告方的预期相吻合,会使他们产生肯定的激动情绪,感到法官的判决确实公正,被告人受到了公正、公平的对待,因此,内心会充满快乐、兴奋等激动情绪。
  ——如果法庭宣告的判决结果轻于被告方对判决结果的预期,例如,被告方预期可能会被判处实刑,但是,法官却在判处实刑的同时宣告了缓刑;被告方预期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法官却判处了一年有期徒刑等,都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积极的激动情绪,甚至会欣喜若狂。
  ——如果如果法庭宣告的判决结果大大重于被告方对判决结果的预期,例如,被告方预期会宣告缓刑,结果法官却宣布判处实刑;被告方预期会判处一年有期徒刑,结果法官却宣布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等,都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消极的激动情绪,包括沮丧、愤怒、绝望等,甚至会对检察官、法官等产生仇恨等心理。
  在所有这些情况下,被告方的激动情绪状态,都会造成他们心理关注点高度集中的现象,从而会严重影响他们对于教育信息的接受。无论听到什么样的宣判结果,被告方的心理关注点都会高度集中于所宣判的刑罚或者其他处理结果,头脑中不断涌现的都是判决结果及其相关的内容,例如,听到宣告缓刑后,会产生对于缓刑情况的联想;听到宣告剥夺自由的实刑后,会产生对于监狱生活的联想,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很难将注意力分配到其他的事情上,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到法庭教育上,很难有心思聆听检察官在讲什么,法官在讲什么。检察官和法官等进行的法庭教育,很难“入耳人心”,真正影响到他们的内心深处。因此,如果将法庭教育的内容变成书面文字,随判决书送达被告人,他们会在情绪激动状态结束后,有可能在平静的心理状态中阅读法庭教育的内容,思考法庭教育的内容是否合理,然后再决定对待法庭教育的态度:心悦诚服地接受和遵从,吹毛求疵地辩解和抗拒,等等。如果他们在冷静状态中认真阅读了法庭教育文书,并且心悦诚服地接受其内容的话,就有可能按照法庭教育的内容去做,法庭教育的内容就能够发挥最大的预防犯罪的效果。
  再次,信息的接受方式会制约教育效果。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们对于信息的接收方式及接受效果是有差异的。一些人善于通过聆听接受信息,另一些人善于通过阅读接受信息。对于那些善于通过聆听接受信息的未成年被告人而言,在宣判过程中进行的法庭教育活动,有可能对他们产生实际的影响作用;但是,对于那些善于通过阅读接受信息的未成年被告人而言,在宣判过程中进行的法庭教育活动,就难以对他们产生实际的影响作用,如果将法庭教育文书送达他们,就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使其对这部分未成年被告人也能够发挥积极影响。
  第四,听觉的疲劳现象会影响教育效果。一般而言,法庭教育是法庭审判的最后环节,在是进行了很多审判活动之后才进行的活动。在这个阶段,未成年被告人往往会体验到程度不同的听觉疲劳现象,即在声音刺激长时间连续作用之后出现的听觉感受性显著降低的现象。听觉疲劳现象是听觉器官在受到较长时间的连续刺激后发生的生理抑制现象,在产生听觉疲劳的情况下,未成年被告人的听觉感受性显著降低,会出现“听而不闻”的现象:尽管表面上在“听”办案人员的教育,甚至是努力在“听”办案人员的教育,但是,实际上“听不进去”。因此,在长时间的庭审活动之后进行的法庭教育,其效果是有问题的。如果能够将法庭教育内容转变为文字,让未成年被告人在庭审之后阅读,也许效果会有改善。
  ……
展开
目录
【政策与精神】
在2014年全国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理论与实务研究】
论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的法律属性
寓教于审、预防犯罪的若干思考——以旁听李某某等5人强奸案一审宣判为切入点
近代中国少年司法改革的进展与高度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的“过”与“不及”
从刑事诉讼法的革新看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的完善
重建未成年人的避风港——监护失当未成年人监护权转移制度研究
【改革与探索】
“探望监督人”的创设实践与完善建议
论少年刑事审判的职能定位——以少年庭法官的“非审判事务”为研究视角
抚养费纠纷审理中的难题透视与立法探究
在社会化与刑事化之间:未成年人刑事审判权运行机制的合理构建
【域外考察与借鉴】
内地与澳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制度之比较
日本少年事件审前调查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调研报告】
关于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相关制度运行情况的调研——以江苏法院少年审判工作为视角
青岛法院依法审理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和建立预防性侵犯罪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
【规范性文件】
北京市海淀区委政法委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
北京市海淀区司法局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
共青团北京市海淀区委员会
北京市海淀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北京市海淀区涉诉未成年人信息限制公开的工作办法(试行)
江苏省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人民检察院
江苏省公安厅江苏省司法厅江苏省民政厅
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江苏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共青团江苏省委员会江苏省妇女联合会
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江苏省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工作实施意见(2013年2月22日)
【统计分析】
2013年度北京市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工作情况
未成年罪犯量刑规范化样本分析
【会议综述】
少年司法与预防青少年犯罪交流会综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