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装备战斗损伤组合建模技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8093476
  • 作      者:
    王广彦,胡起伟著
  • 出 版 社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装备战斗损伤组合建模技术》共分为八章。介绍了装备战斗损伤组合建模研究的背景,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从装备物理状态改变、装备功能劣化、集群装备战斗力丧失等三个层面研究装备战斗损伤模型的层次体系结构,并研究物理状态改变与功能劣化战损模型的机制。介绍基础环境可组合性与运行时间可组合性的分析技术,以及可组合性判定流程。从元模型降低组合模型整体的可理解性、元模型相对于原始模型在实现功能上的不完备性、元模型误差所导致的仿真过程不可重现性等方法。还介绍了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理论的输入参数灵敏度分析方法,以及基于信息熵的输入参数不确定性分析方法。还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绪  论
  1.1  装备战场损伤与战斗损伤
  装备战场损伤是指在战场上需要排除、处理的妨碍装备完成任务的事件,包括战斗损伤、偶然故障、耗损性故障、人为差错、装备得不到供应品(油液、材料、备件等)、装备不适于作战环境等。
  在上述各种损伤事件中,战斗损伤是一种非常关键的装备战场损伤形式。装备战斗损伤简称战伤或战损,是指装备在作战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敌方武器的袭击使其零部件遭受破坏或是功能严重下降而影响使用效能的一种状态。如枪弹、炮弹、导弹所造成的装备损伤。显然,战斗损伤是装备在战场环境下所特有的一种战场损伤形式。据美军资料统计,战斗损伤约占全部战场损伤的25%-40%;而我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战斗损伤高达80%。虽然现代飞机、舰艇、坦克等装备在研制过程中提高了可靠性和生存性,但这只能使其被击毁的概率减小,而无法避免被击伤的情况,面对敌陆、海、空、天等高效能武器的打击,武器装备的战斗损伤比例将会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因此,战斗损伤是首先应当考虑和研究的。
  对于偶然故障、耗损性故障、人为差错、装备得不到供应品、装备不适于作战环境等损伤事件可采用可靠性工程、心理学、器材管理学等方法进行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完整的理论研究体系。相对上述损伤事件而言,装备战斗损伤研究起步较晚,目前无论在理论方法体系方面,还是在工程实践应用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我军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开展了装备战斗损伤理论及有关应用研究,军械、空军等系统开展了装备损伤及抢修试验、建模仿真研究,探索装备战斗损伤及修复规律。但是,就总体上说,由于作战条件与形势的变化,尚缺乏对新形势下装备战损规律的认识。国际上最近的几次战争和数据经验与我国国情、军情和装备状况差别甚大,难以获得和借鉴,尚不能作为我军装备战损规律研究的依据。我军目前获得的战损率及其分布等数据还主要依据专家经验。
  目前通常采用建模与仿真技术解决我军装备战斗损伤基础数据缺乏的问题。装备战斗损伤建模与仿真技术突破了“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传统研究模式,是探索武器装备战斗损伤规律的一种有效手段。
  ……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装备战场损伤与战斗损伤
1.2 装备战斗损伤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现状
1.2.1 装备物理状态改变层面的战损模型
1.2.2 装备功能劣化层面的战损模型
1.2.3 集群装备战斗力丧失层面的战损模型
1.3 装备战斗损伤建模与仿真技术面临的问题
1.4 仿真元建模技术
1.5 基于元模型的装备战斗损伤组合建模技术

第2章 装备战斗损伤模型的层次体系结构
2.1 装备战斗损伤模型的层次划分
2.1.1 装备物理状态改变层面的战斗损伤
2.1.2 装备功能劣化层面的战斗损伤
2.1.3 集群装备战斗力丧失层面的战斗损伤
2.1.4 各层面装备战斗损伤模型之间的关系
2.2 物理状态改变战损模型与功能劣化战损模型的聚合/解聚机制
2.2.1 物理状态改变战损模型与功能劣化战损模型之间的映射
2.2.2 面向装备形态的装备功能描述方法
2.2.3 物理状态改变战损模型与功能劣化战损模型之间的聚合/解聚方法
2.3 功能劣化战损模型与集群装备战损模型的聚合/解聚机制
2.3.1 功能劣化战损模型与集群装备战损模型之间的映射
2.3.2 装备功能损伤与集群装备损伤之间聚合/解聚机制

第3章 装备战损组合模型构建过程中的可组合性
3.1 仿真元模型的可组合性
3.2 装备战斗损伤组合模型的层次结构
3.3 装备战损组合模型在基础环境方面的可组合性
3.3.1 装备战损组合模型的基础环境
3.3.2 基础环境可组合性的判定方法
3.3.3 基础环境组合度
3.3.4 基础环境组合度分析算例
3.4 装备战损组合模型在运行时间方面的可组合性
3.4.1 组合模型的固有运行时间与实际运行时间
3.4.2 组合模型的固有运行时间分析
3.4.3 运行时间组合度分析算例
3.5 可组合性判定流程

第4章 元模型应用中的局限性及改进
4.1 元模型对组合模型的可理解性
4.1.1 黑箱模型与仿真元模型的关系
4.1.2 组合模型的灰度分析方法
4.1.3 仿真元模型对组合模型可理解性的影响及改进
4.2 元模型在实现功能上的不完备性
4.2.1 选用原始模型的基本问题
4.2.2 原始模型利用率测算方法
4.2.3 原始模型利用率
4.3 元模型误差导致的仿真过程不可重现性
4.3.1 元模型对于原始模型的可重现性
4.3.2 原始模型混沌特性判定
4.3.3 混沌动力学元模型构建的控制策略

第5章 仿真元模型输入参数筛选方法
5.1 输人参数分布规律未知条件下的筛选方法
5.1.1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灵敏度分析
5.1.2 输入参数筛选试验的正交表规模
5.1.3 螺线管制动器电磁损伤模型灵敏度分析
5.2 输人参数分布规律已知条件下的筛选方法
5.2.1 基于条件熵的输入参数与输出参数关系
5.2.2 模型条件熵的定量描述
5.2.3 组合模型的条件熵
5.2.4 装备破片战损模型输入参数不确定性分析

第6章 典型仿真元模型构建方法
6.1 基于经验公式的仿真元模型
6.1.1 采用均匀实验方法获取仿真试验数据
6.1.2 基于遗传算法的经验公式优化
6.1.3 温压弹药对工事热响应特性的经验公式
6.2 基于损伤相图的仿真元模型
6.2.1 损伤相图基本概念
6.2.2 损伤相图构建方法
6.2.3 冲击振动损伤相图的构建
6.3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仿真元模型
6.3.1 贝叶斯网络仿真元模型基本原理
6.3.2 基于损伤树工作机理的贝叶斯网络仿真元模型
6.3.3 基于参数学习的贝叶斯网络仿真元模型
6.3.4 基于结构学习的战场损伤相关性贝叶斯网络仿真元模型

第7章 基于元模型的装备战损组合模型
7.1 装备战斗损伤组合建模方法论
7.2 元模型选择与应用决策方法
7.2.1 仿真元模型构建的基本过程
7.2.2 面向组合建模的仿真元模型构建决策方法
7.3 装备战损组合建模与仿真平台设计
7.4 基于元模型的装备战斗损伤组合建模案例研究
7.4.1 典型集群装备战斗损伤组合模型
7.4.2 集群装备战斗损伤组合模型的仿真运行

第8章 装备战斗损伤仿真技术应用
8.1 装备战斗损伤仿真系统
8.1.1 系统整体结构
8.1.2 威胁建模子系统
8.1.3 装备建模子系统
8.1.4 装备损伤模拟子系统
8.2 基于战损仿真技术的装备易损性分析技术
8.2.1 装备易损性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8.2.2 针对单各因素的试验数据及回归分析
8.2.3 采用正交设计进行各因素综合分析
8.2.4 考虑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
8.2.5 距离对装备易损性影响的定量分析
8.2.6 各杀伤因素的综合分析
8.3 基于战损仿真技术的抢修时间分布规律分析技术
8.3.1 装备抢修时间仿真的基本原理
8.3.2 战损装备抢修建模
8.3.3 战损装备抢修时间仿真软件设计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