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南宋社会民间纠纷及其解决途径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574834
  • 作      者:
    朱文慧著
  • 出 版 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朱文慧,女,1982年生,陕西宝鸡人。先后毕业于武汉大学和暨南大学,2011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宋史,近年专注于南宋法律史、社会史的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博士文库·南宋及南宋都城临安研究系列丛书:南宋社会民间纠纷及其解决途径研究》的绪论主要从宋代法制史所表现出的制度与现实的错位以及理学士大夫对社会的期待与现实的背离两个方面,揭开研究南宋社会纠纷及其解决途径的目的、旨趣。进而通过学术史的回顾,阐述《博士文库·南宋及南宋都城临安研究系列丛书:南宋社会民间纠纷及其解决途径研究》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节南宋社会的基本状况
  南宋社会绍北宋之续却又有不少新特点、新问题,乃至呈现出与北宋迥然相异的社会面貌。要论南宋社会的情况,又必须从两宋之交人手。本节从南宋时期的经济政策、法制状况、乡村社会及文化心理诸方面展开,以见南宋时期社会的基本状况。
  一、两宋之交的动荡与移民的影晌
  自“元祜更化”以来,围绕王安石新法的存废,新、旧两党逐渐陷人意气与利益之争,朝政目渐混乱,国家不断内耗的结果就是最终未能抵挡住金兵南下,酿成了靖康之祸。从宣和(1119—1125)末年金兵攻宋开始到绍兴十一年(1142)宋金和议签订之间的十余年,兵连祸结,宋朝政权与社会处于极度动荡之中。
  自建炎元年(1127)南宋政权建立到建炎四年兀术下令北撤前,南宋朝廷一直受到金军追击,仓皇躲逃。同时,赵构政权本身并不稳固。外有伪楚、伪齐傀儡政权的威胁;内有建炎三年苗、刘兵变,高宗一度被迫退位。绍兴七年(1137),又在收刘光世兵权时引发淮西兵变,造成南宋军队很大损失。此外,遍布南方大部分地区的流寇武装与大大小小的农民运动也时时威胁着新政权。在这种情况下,南宋政权必以稳固自身统治为要务,主要围绕对金媾和、镇压游寇和农民运动展开,对基层社会控制力之微弱可想而知。
  两宋之交南渡的移民由于数量巨大、分布广泛、成分复杂,又与流寇武装、农民起义夹杂在一起,关系到南宋初期政权的稳固以及后续的社会发展。靖康之乱的战祸迫使北方人民大量南迁,“是时,西北衣冠与百姓奔赴东南者,络绎道路”①。南方地区几乎全境都有移民涌入,据《鸡肋编》记载“建炎之后,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②。据学者估计,此次南迁人数约五百万,移民分布呈现出不同特点③。两浙、江东往往云集官僚士大夫及大商人④。江西境内以涌人大批流民武装集团成员为特点。如张用、李成在江西率领有十多万人,被招安或俘虏后经拣选,有相当一部分人及其家属就留在了当地。此外还有随隆祜太后进入江西的大批官吏、百姓和军队,有些后来就散居江西。福建路的福州、泉州、邵武军(治所在今福建邵武)、建州(治所在今福建建瓯)、汀州(治所在今福建长汀)也是移民较多的地区,泉州则是南宋宗子的重要居住地。
  由于缺乏政府的有效保护,一部分在战争情形下进行长途迁徙的百姓为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往往依附于武力集团,而原先的土著则因为游兵劫掠及赋税沉重,为求生计,也容易加入农民起义或流寇武装集团。南宋初期政令不畅,基层政权行政力量薄弱,这种无政府状态使得流寇武装往往难以剿灭或散而复聚。以虔州(今江西赣州)地区为例,自隆j;占太后随从兵变后,“凡十县之间,失业之民,率聚为寇”,经年不止。虽然过往朝廷已宽贷胁从之犯,但州县收缴民众家藏兵器不力,且“听讼理狱,往往许以追证旧事,闾里骚然,各怀反侧。则是朝廷已赦之罪,官吏犹得治之。使德泽阻于布宣,人情积于忿怨”⑧。南宋政府对各流寇武装采取分化利用、剿灭、招安等手段,到绍兴五年(1135)前后,流民武装基本得以平定。
  ……
展开
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范围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结构安排及主要内容

第一章 南宋社会的基本状况及民间纠纷之表现——以《名公书判清明集》为中心的讨论
第一节 南宋社会的基本状况
一、两宋之交的动荡与移民的影响
二、南宋的社会经济政策
三、南宋的法制状况
四、南宋的思想文化风尚
第二节 户婚纠纷
一、田土纠纷
二、婚姻家庭中的纠纷
第三节 乡里纠纷
一、豪民的不法行状——以《名公书判清明集》中“豪横”为讨论的中心
二、豪民生长的土壤——宋代乡村社会探究
第四节 官民纠纷
一、催科之扰
二、执役之苦
三、贪吏之毒
第五节 教俗纠纷
一、土地纠纷
二、寓居引发的纠纷
三、南宋教俗纠纷增多的原因
小结

第二章 民间纠纷解决途径研究(一):诉讼
第一节 何以“好讼”
一、争讼者的诉求与选择
二、“好讼”的社会助力
三、现实与观念:南宋社会“民风好讼”现象再认识
第二节 对“好讼”的规制——制度上的限制
一、有关“不受理”的规定
二、越诉之禁
第三节 对审判实践的考察
一、“情”、“理”、“法”:户婚类案件的审判尺度
二、惩恶锄奸与罪重刑轻:对不法豪横的审判
三、公义与务实平衡之难:对官民纠纷的审判
四、身份的影响?:教俗纠纷的审判
第四节 影响审判的其他因素
一、胥吏的介入与操控
二、裁判者的素养与经验
三、进步与困境:证据制度及检验制度
小结

第三章 民间纠纷解决途径研究(二):调解
第一节 南宋社会中的官府调解
一、官府调解的形态与适用的案件
二、诉讼进程中的宫府调解及调解依据
三、士大夫对官府调解的态度
第二节 南宋社会中的民间调解
一、纠纷双方选择民间调解的动因
二、民间调解的主体与方式
三、各方对民间调解的态度
第三节 对两种调解的考察与评价
一、对官府调解强制性特点的认识及评价
二、南宋民间调解存在的问题
三、南宋时期调解的发展在法制史上之意义
小结

第四章 民众的选择、官府的策略与理学家的努力
第一节 纠纷情境中的民众
一、信仰的感召力与约束力
二、法律在民众心理层面的形象与影响
三、实用理性:纠纷情境中民众如何抉择
第二节 官府的策略:规制与利用
一、从鬼神故事看民间宗教信仰与国家权力间的竞争:以《夷坚志》为中心的考察
二、官府对民间宗教信仰的规制
三、官府对民间宗教信仰的利用
第三节 理学家重建基层社会秩序的努力
一、唐宋乡村的变迁
二、理学家重建基层社会秩序的努力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