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刑法学的新发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41595
  • 作      者:
    刘仁文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刘仁文,湖南隆回人。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经济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博士后(北京大学)。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刑法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曾任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德国马普外国与国际刑法研究所访问学者,并任国际刑事法院检察长办公室法律顾问。已出版学术专著《刑法的结构与视野》等八部,学术随笔集《法律的灯绳》等四部,主编《刑法学的新发展》等五部,主持翻译《死刑的全球考察》等七部。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中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在《读书》、《财经》等发表散文、评论和各类随笔若干。另有内部研究报告数十份,合著二十余部。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法学新发展系列:刑法学的新发展》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组织编写的“法学学科新发展系列丛书”之一种,旨在展示新世纪以来我国刑法理论研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轮廓。全书以我国传统刑法学总论为基本范围,兼及刑法分论、刑事政策、外向型刑法,以及域外刑法的新理论和新视角,试图为处在变动社会中的中国刑法知识的守本求新留下一段学术史的记录。
展开
精彩书摘
  一
  刑事一体化分析框架在应答实际问题时的有限解释力
  针对犯罪和社会治安问题,国家相关决策机关提出了“综合治理”这一旨在治本的措施。但是,“面临居高不下的犯罪率和不断发生的严重罪案这个‘近火’,综合治理似属救不了‘近火’的‘远水”’。①所以,在“近火”面前,我们一方面要反思现行的国家本位的犯罪控制模式,使刑法运行模式从“国家本位”向“国家、社会双本位”过渡;另一方面,也应该同时反思我们既有的思维框架本身——仅仅在“刑事一体化”的范畴之内,我们能否获得对于相应问题的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和彻底解决?
  刑事一体化的分析框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在应答司法实践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的时候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刑事领域“一体化”的考察有利于我们以较为宽阔的视野审视问题并且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刑事一体化的分析框架在应答实际问题时的解释力又是有限的,因为其解释的界域标定在“刑事领域”之内,所以其对于具体问题的解释力也因此受到了限制,故此,得出的结论也就可能是表层的、片面的,甚至是偏颇的。
  比如,对于司法实践之中广泛存在的“刑讯逼供”问题,如果仅仅局限于从刑事诉讼法的角度考察非法证据的排除,以及刑法领域的严重刑讯逼供行为构成犯罪的问题,我们便难以获得对于刑讯逼供问题的透彻认识。可以说,在面对刑讯逼供问题的时候,“刑事一体化”分析框架的解释力是十分有限的。只有在反思作为行政权的运行样态的警察权的不当行使过程之中,从对于警察权这一公共权力的规范与制约的角度,从如何保障公民权利不受国家公共权力非法侵害的角度,我们才能够获得对于刑讯逼供这一公害的深刻认识,从而找到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①又如,对于司法实践之中的另一“毒瘤”——劳动教养问题的研究,也应该超越现有的“刑事一体化”的分析框架,将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学科作贯通一体的审视,从限制公权力的视野和公民宪法权利保障的角度,观察和思考劳动教养问题的症结所在。
  可见,刑事一体化概念和理论在具备强大的解释力和生命力的同时,这一分析框架也存在着不足。可以说,“刑事一体化的走势虽是必然,但刑事系统涉及自由、人权的维护以及机关、部门的权力分配等等问题。多元社会格局下存在多元价值,但这并不排除而是更说明刑事治理社会要有统一的价值标准。这正是刑事一体化产生的必然性,也是我们要时刻关注的前提性问题。”②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从刑事一体化到公法一体化的问题终于在一些学者积极的推动之下浮出水面。
  二公法一体化:一种学科发展路向的展望
  “人类生活的最大公害恰恰出自公共权力的专横和腐败,公共权力的专横与腐败又出自公共权力不受约束或者约束不力,而人类社会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比法治更好的防治公共权力专横与腐败的办法来。”⑧事实上,我们之所以认定仅有“刑事一体化”是不够的,我们之所以倡导在“刑事一体化”的基础之上将研究者的视野导向“公法一体化”,在“大公法”的框架之内去考察、研究和判断,就是因为许多现实生活之中的问题、纠纷与案件,其解决已经不单纯是一个刑事上的问题,它实际上已经溢出了刑事领域而成了一个“公法”问题。其原因在于,这可能“涉及到公权者的权力边界和范围,涉及到私权者的权利如何排除公权力的干扰和侵害而得以保全,涉及到私权者在其私人生活很大程度地依赖公权者的恩惠而不得自治时还能理直气壮地向公权者主张自己的权利”④。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刑事一体化的由来与发展
第一节  刑事一体化的发展轨迹
一  李斯特及其“整体刑法学”:刑事一体化理念的渊源
二  安塞尔及其社会防卫论思想:刑事一体化理念的拓展
三  甘雨沛及其“全体刑法学”:刑事一体化理念的本土化萌芽
四  储槐植及其“刑事一体化”:刑事一体化理念的个性化宣扬
五  陈兴良及其《刑事法评论》:刑事一体化理念的接力式实践
第二节  刑事一体化的价值诉求
一  刑事一体化理念是一场刑事法观念上的革命
二  刑事一体化理念是研究方法上的突破
三  刑事一体化理念的倡导有助于推动刑事法学科建设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第三节  刑事一体化的未来走向
一  刑事一体化分析框架在应答实际问题时的有限解释力
二  公法一体化:一种学科发展路向的展望

第二章  刑法研究方法的新拓展
第一节  刑法的经济分析
一  刑法的经济分析在中国的发展
二  对我国刑法经济分析理论的检讨
三  刑法经济分析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第二节  刑法的社会分析
一  刑法社会学方法论的理论问题
二  刑法社会学方法论的演进过程
三  我国刑法社会学方法论的展开
第三节  刑法的政治分析
一  犯罪论体系的政治分析
二  刑法类型的政治分析
三  死刑的政治分析

第三章  法治视野下的刑法基本原则
第一节  罪刑法定原则
一  罪刑法定原则的价值诉求
二  罪刑法定原则的具体内涵
第二节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一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
二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立法实现
三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司法实现
第四节  罪刑均衡原则
一  罪刑均衡原则概述
二  罪刑均衡原则的立法实现
三  罪刑均衡原则的司法实现
第五节  法益保护原则
一  法益的基本内涵
二  刑法法益的功能
三  法益保护原则
第六节  责任主义原则
一  责任的含义
二  责任主义原则的内涵及其演变
三  责任主义原则的贯彻

第四章  刑法解释的第三条道路
第一节  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
……
第五章  刑事管辖权之界定
第六章  犯罪概念与本质的形式和实质之辩
第七章  犯罪构成理论的“变性”之争
第八章  刑法中的行为与行为理论
第九章  因果关系:从归因到归责
第十章  错误理论的发展方向
第十一章  并未停止的犯罪停止形态研究
第十二章  十字路口的共同犯罪理论
第十三章  刑事责任要否转型为责任主义
第十四章  罪数形态研究要略
第十五章  走向规范化的量刑
第十六章  累犯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第十七章  自首、坦白与立功
第十八章  数罪并罚研究新进展
第十九章  缓刑、减刑与假释
第二十章  刑罚消灭制度的评与析
第二十一章  刑法分则研究观察
第二十二章  刑事政策研究的中国特色
第二十三章  刑法中的温情:未成年人刑法
第二十四章  外向型刑法研究概览
第二十五章  风险刑法的理论迷局
第二十六章  他山之石:域外刑法理论新视角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