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法学教育研究.第一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029506
  • 作      者:
    刘定华,孙昌军主编
  • 出 版 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法学教育研究(第一辑)》法学教育是教育领域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培养卓越法治人才为目标的法学教育改革正在广泛深入地进行。为使法学教育改革取得预期的成果,需要及时对改革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对改革的经验进行总结交流。
展开
精彩书摘
  《法学教育研究(第1辑)》:
  从课程设置的角度来看,我国法学教育的理论层次的课程占据主导地位,而实践课程明显不足。虽然在目前教学实践中为加深对概念、原理、规范的理解,有时也会参考一些案例,但这些远远不足以满足法律思维方式对实践知识的需要。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增加实践课程设置的比例,对于法律思维方式的培养来说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当然,我国所承袭的大陆法系法律传统决定了理论知识在法学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增加实践课程绝不是放弃理论教学,完全用实践课程替代理论课程。增加实践课程使两者保持合理比例是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可行性办法。
  3.教学方法的改革
  法律思维能力是法律思维方式的软件系统。法学教育要达到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目的的更重要的任务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形成除了依赖于知识基础之外,还依赖于法学教育对学生进行自觉的思维能力训练,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理性空间。
  法学教育要真正为思维能力训练提供平等对话的更改空间,首先对老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东吴法学院院长(1949)杨兆龙教授在《中国法律教育之弱点及其补救方略》一文中对法学教师应具备的条件做出如下的概括:(1)对法律理论与实际都有相当的研究。(2)对教授法学有浓厚之兴趣。(3)具有健全之人格。(4)专任而所任课程不多。[1]这虽是针对当时法学教育的现实做出的分析,但笔者认为,时至今日,虽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教育都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些概括仍具有现实意义:
  第一,法律这种实践理性决定老师既要精通专业理论又要具有实践经验。
  第二,法学教师担当着为法治事业造就高素质法律人才、繁荣法学学术和推进社会进步的社会职责。法学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才能践履其职责。
  第三,教师的人格是塑造学生的无形力量。“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这是从古至今不变的法则。
  第四,在当代社会,随着教师作用重心的转变,作为法学教师还应具备创新品质。现代社会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只有创新才能有效地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在制度创新、科技和教育创新中,教育创新是处于基础的地位,因为教育担负着为其他方面的创新提供知识和人才的重任。教育的创新关键在于教师。所谓“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表明的就是这个道理。作为连接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教师,应具有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创造性地应用教学方法的能力、发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这是时代的要求。法学教师只有具备创新品质才能为法律制度创新提供人力支撑。
  ……
展开
目录
法学教育基础理论研究
我国高等学校法学教育之检视 刘丹 彭澎
论我国现行法学教学模式的不足及调整 郭哲
中外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徐慧娟
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易卫中
中国高校“专业”理念之检讨与重塑 ——兼析法律新型专业之设置 周刚志
独立学院法科生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探析 胡君
“三横三纵”构建警察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体系 罗朝辉
商科院校法学本科课程体系设置探讨 曾荇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机制探究 ——兼议湖南大学法学院人才培养实践 陈锦红
地方性高校法律人才的培养定位与模式 ——基于分层培养理论的分析 刘铁光 胡正昌
浅论终身学习体系中法律教育学习资源设置 陈凤贞
论以应用和创新为核心价值的高校有效教学模式——VDSWE的解析与应用 冯汉桥
从知识层面、经验层面、动态层面对电大分校网上教学
资源整合的探析 ——以法学课程网上教学资源的整合与构建为例 严静
警察职业化建设中法学教育的应然导向 朱珍华
理工院校法学教育改革初探 阳明武
论商科院校之“法商结合” 贺志军
面向当地法律行业的二本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联合办学视角 李伟迪
中日法学研究生教育之比较 向佐群
论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接轨 刘作凌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背景下的地方高校法学教育转型之思 ——以湘南学院法学系实践性法学教育为例 周桂英 熊命辉 杨学科

法学教育教学方法研究
苏格拉底式法学教学法及其应用 陈 雄
论环境法学教育中伦理元素的融入 屈振辉 李爱年
从“教学”到“教问”:信息时代法学教学方略之革新 王红霞
司法考试背景下法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肖灵敏
改进刑法教学,开启司考之门 邱赛兰
我国高等学校法学教育之检视 ——从与司法考试相衔接切入 贺志军
公安院校刑事证据学模拟实践教学法的实施 袁 群
《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块的探索与实践——基于职业面向的高职财经类专业 黄亚宇
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黄笑鹤
如何通过法律案例教学启发学生思维 ——以《证据法学》为视角 刘记福
问题为本教学模式中“教”师向“导”师的转变 ——以《刑法学》课程教学为例 皮桂香
公司法学课程教学思考 石纪虎
衡阳电大法学专业教学的反思与探索 ——以导师制教学实践为视角 谢冰清
开放教育的法学案例教学法探析 谢立志
专业课程实时交互式网络教学方案探讨 ——基于民法学课程网络教学改革实践 杨秀朝
论法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邓永妍
基于税务流程的税法教学改革探析 李志春
“教学做”合一理论下的法学教育改革刍议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江万里

法学教育实践教学研究
全程实践:一种适应成人学习的法律实务类课程教学模式 刘建宏
论构建商科院校法学本科综合实践教学平台 胡艳香
在法学本科生中开展法律诊所教育的实验初探 肖艳辉
如何解决我国诊所法律教育面临的问题 蒋伟龙 王超海
高校法律援助的困境与出路 谭庆康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中实践训练多元化的思考 黄素梅 易卫中
论地方高校法律人才实践教学机制的改革 ——以吉首大学法律教育为例 谭正航
高校法学院系人权教育的思考 田维民
法学远程教育应凸显运用性、技能性教学特点 吴鹃
论远程教育模式下的法学实践教学导师制 姚春艳
学术的生命在于理论应用于实践 聂资鲁
法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就业全程化指导路径研究 袁露 曾恋
关于公安院校法学专业教育定位与特色的思考 ——以湖南警察学院为视角 黄志萍
电大远程教育是实施湖南农民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 刘 琳
基于交叉学科平台的法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郑谊英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