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互联网金融法律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247042
  • 作      者:
    白洁,刘洪国主编
  • 出 版 社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作者从第三方支付、P2P网贷、众筹、互联网金融理财、大数据金融及信息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等七个方面,汇集了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109篇,虽然没有囊括互联网法律法规的方方面面,但它为人们提供了一扇“窗口”,便于人们查阅、研究,服务于互联网金融管理决策。因此,本书的出版恰逢其时!相信它的面世将有助于我国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建设,有助于推动我国互联网金融良性发展。
展开
作者简介
  白洁,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干部,有八年的网络信息传播和新媒体管理工作经验,专注于互联网金融产业政策和法律方向研究。刘洪国,北京市大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目前已成立国内首家互连线金融律师团队。
展开
内容介绍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备受关注。2013年互联网金融历经“元年”,2014年“走进”政府工作报告。随着互联网金融各类业务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法律漏洞和市场风险屡见不鲜。从监管层到实践者,要求加强互联网监管、出台相应管理措施、结束法律“真空”现状的呼声越来越高。本书梳理现有法律法规中适用互联网金融的内容,为管理层提供决策参考、有效推动互联网金额领域健康发展。
展开
精彩书评
  互联网金融,从“余额宝”的横空出世,到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再到央行密集出拳“降温”,人们对它的关注和争论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但有一点至少可以肯定,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仍是金融,风险防控要始终放在第一位。

  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离不开政策指引和法律规制。对此,刘洪国律师和白洁女士较早就开始专注研究。

  刘洪国律师是北京市大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党支部副书记。主要业务领域为金融法律、融资(金融)租赁法律及投融资法律;尤其擅长公司治理、设置及法律风险防范;擅长重组和并购、公司股权转让、激励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具有丰富的诉讼经验,对高端商事诉讼案件的顶层设计具有独到见解;目前已成立国内首家互联网金融律师团队,专注互联网金融法律实务的研究和创新,专注为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极致的法律服务。

  白洁女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具有法律职业资格,在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从事网络信息传播和新媒体管理工作,长达8年之久,从互联网金融诞生起便从法律的角度加以关注并研究,先后发表了《证券法律问题解析》、《特许经营  启动骨牌效应》、《互联网金融监管路径探索》、《众筹的美丽与哀愁》等数十篇文章;参与撰写了《关于北京市属新闻媒体网站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等数篇调研文章,还参与了《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等法规、政策的制定。

  目前,互联网金融大多是金融业营销模式的创新,要完善和规范监管,应该明确监管主体,实施泛金融综合性监管,越早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得就会越健康、越迅速。但是,互联网金融立法相对滞后、缺少司法先例。对此,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吴景丽法官是这样描述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变化快、形式多样,但制定法律必须全国统筹、深入研究、综合考量,这就出现了互联网金融方面监管立法相对滞后的状态。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法、证券法、票据法、担保法等法律都提出了新问题,立法机关必须对互联网金融尽快立法和做好相应的修法工作。

  在一片渴望立法、要求尽快出台互联网金融专门法律的呼声中,两位作者清晰地意识到,互联网金融并非“无法可依”。现行有效、涉及金融、互联网、电子商务、创业板上市、征信体系、消费者保护等各方面的法律法规中,适用于互联网金融的内容不在少数。正如国家二级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杜万华大法官近日在“中国互联网金融法治高峰论坛”上强调的一样,规制传统金融的法治规范同样适用于互联网金融。只不过,互联网金融的法律外延要更大且更广。

  与政府监管层不同,两位作者更多地站在被监管的中小微企业的角度,以专业的法律视角来观察、提炼适用于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法律法规,推出了这部《互联网金融法律集》。该书共分七大章节,并有一附录。七大章节是主体部分,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P2P网贷、众筹、互联网金融理财、大数据金融及信息网络安全、产业发展及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防控等方面,共109项;附录部分的58项因篇幅所限,只提供目录作为参考备查。两部分结合,尽可能囊括互联网金融领域涉及的法律、司法解释、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政策文件等。可以说,这本书是国内第一部互联网金融法律汇编,是完全植根于互联网金融领域,对现有运营模式进行了专业、精准的分类,所陈列的内容既有法理性、也有实操性,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法律工具书。

  ——环渤海金融业联合会会长
展开
精彩书摘
  ??支付结算办法
  银发[1997]393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支付结算行为,保障支付结算活动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速资金周转和商品流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下简称《票据法》)和《票据管理实施办法》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人民币的支付结算适用本办法,但中国人民银行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支付结算是指单位、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票据、信用卡和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进行货币给付及其资金清算的行为。
  第四条 支付结算工作的任务,是根据经济往来组织支付结算,准确、及时、安全办理支付结算,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管理支付结算,保障支付结算活动的正常进行。
  第五条 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银行)以及单位和个人(含个体工商户),办理支付结算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的各项规定,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第六条 银行是支付结算和资金清算的中介机构。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单位不得作为中介机构经营支付结算业务。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条 单位、个人和银行应当按照《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开立、使用账户。
  第八条 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单位和个人办理支付结算,账户内须有足够的资金保证支付,本办法另有规定的除外。没有开立存款账户的个人向银行交付款项后,也可以通过银行办理支付结算。
  第九条 票据和结算凭证是办理支付结算的工具。单位、个人和银行办理支付结算,必须使用按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印制的票据凭证和统一规定的结算凭证。
  未使用按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印制的票据,票据无效;未使用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格式的结算凭证,银行不予受理。
  第十条 单位、个人和银行签发票据、填写结算凭证,应按照本办法和附一《正确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的基本规定》记载,单位和银行的名称应当记载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
  第十一条 票据和结算凭证上的签章,为签名、盖章或者签名加盖章。
  单位、银行在票据上的签章和单位在结算凭证上的签章,为该单位、银行的盖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的签名或盖章。
  个人在票据和结算凭证上的签章,应为该个人本名的签名或盖章。
  第十二条 票据和结算凭证的金额、出票或签发日期、收款人名称不得更改,更改的票据无效;更改的结算凭证,银行不予受理。
  对票据和结算凭证上的其他记载事项,原记载人可以更改,更改时应当由原记载人在更改处签章证明。
  第十三条 票据和结算凭证金额以中文大写和阿拉伯数码同时记载,二者必须一致,二者不一致的票据无效;二者不一致的结算凭证,银行不予受理。
  少数民族地区和外国驻华使领馆根据实际需要,金额大写可以使用少数民族文字或者外国文字记载。
  第十四条 票据和结算凭证上的签章和其他记载事项应当真实,不得伪造、变造。
  票据上有伪造、变造的签章的,不影响票据上其他当事人真实签章的效力。
  本条所称的伪造是指无权限人假冒他人或虚构人名义签章的行为。签章的变造属于伪造。
  本条所称的变造是指无权更改票据内容的人,对票据上签章以外的记载事项加以改变的行为。
  第十五条 办理支付结算需要交验的个人有效身份证件是指居民身份证、军官证、警官证、文职干部证、士兵证、户口簿、护照、港澳台同胞回乡证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有关规定的身份证件。
  第十六条 单位、个人和银行办理支付结算必须遵守下列原则:
  一、恪守信用,履约付款;
  二、谁的钱进谁的账,由谁支配;
  三、银行不垫款。
  第十七条 银行以善意且符合规定和正常操作程序审查,对伪造、变造的票据和结算凭证上的签章以及需要交验的个人有效身份证件,未发现异常而支付金额的,对出票人或付款人不再承担受委托付款的责任,对持票人或收款人不再承担付款的责任。
  第十八条 依法背书转让的票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冻结票据款项。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九条 银行依法为单位、个人在银行开立的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和临时存款账户的存款保密,维护其资金的自主支配权。对单位、个人在银行开立上述存款账户的存款,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银行不得为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查询;除国家法律另有规定外,银行不代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冻结、扣款,不得停止单位、个人存款的正常支付。
  第二十条 支付结算实行集中统一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负责制定统一的支付结算制度,组织、协调、管理、监督全国的支付结算工作,调解、处理银行之间的支付结算纠纷。
  中国人民银行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根据统一的支付结算制度制定实施细则,报总行备案;根据需要可以制定单项支付结算办法,报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后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负责组织、协调、管理、监督本辖区的支付结算工作,调解、处理本辖区银行之间的支付结算纠纷。
  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总行可以根据统一的支付结算制度,结合本行情况,制定具体管理实施办法,报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后执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负责组织、管理、协调本行内的支付结算工作,调解、处理本行内分支机构之间的支付结算纠纷。
  第二章 票  据
  第一节 基本规定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所称票据,是指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和支票。
  第二十二条 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必须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
  票据的取得,必须给付对价。但因税收、继承、赠与可以依法无偿取得票据的,不受给付对价的限制。
  第二十三条 银行汇票的出票人在票据上的签章,应为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使用的该银行汇票专用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经办人的签名或者盖章。银行承兑商业汇票、办理商业汇票转贴现、再贴现时的签章,应为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使用的该银行汇票专用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经办人的签名或者盖章。银行本票的出票人在票据上的签章,应为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使用的该银行本票专用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经办人的签名或者盖章。
  单位在票据上的签章,应为该单位的财务专用章或者公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的签名或者盖章。个人在票据上的签章,应为该个人的签名或者盖章。
  支票的出票人和商业承兑汇票的承兑人在票据上的签章,应为其预留银行的签章。
  第二十四条 出票人在票据上的签章不符合《票据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和本办法规定的,票据无效;承兑人、保证人在票据上的签章不符合《票据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和本办法规定的,其签章无效,但不影响其他符合规定签章的效力;背书人在票据上的签章不符合《票据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和本办法规定的,其签章无效,但不影响其前手符合规定签章的效力。
  第二十五条 出票人在票据上的记载事项必须符合《票据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和本办法的规定。票据上可以记载《票据法》和本办法规定事项以外的其他出票事项,但是该记载事项不具有票据上的效力,银行不负审查责任。
  第二十六条 区域性银行汇票仅限于出票人向本区域内的收款人出票,银行本票和支票仅限于出票人向其票据交换区域内的收款人出票。
  第二十七条 票据可以背书转让,但填明“现金”字样的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和用于支取现金的支票不得背书转让。
  ……
展开
目录
第三方支付篇

支付结算办法

(银发[1997]393号)1997年12月1日起施行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令[2010]第2号)2010年9月1日起施行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0]第17号)2010年12月1日起施行

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

(银发[2012]54号)2012年3月5日起施行

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2]第12号)2012年11月1日起施行

支付机构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试点指导意见

(汇综发[2013]5号)2013年2月1日起施行

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3]第6号)2013年6月7日起施行

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业务管理的通知

(银监发[2014]10号)2014年4月9日起施行

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

(银发[1999]17号)1999年3月1日起施行

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3]第9号)2013年7月5日起施行

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5]第23号)2005年10月26日起施行

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

(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1号)2009年3月31日起施行

网络交易管理办法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60号)2014年3月15日起施行

P2P网贷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主席令[1995]第五十号)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2000]第44号)2000年12月13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法(民)[1991]21号)1991年8月13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通知

(法[2011]336号)2011年12月2日起施行

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令[1996]第3号)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金[2001]77号)2001年3月26日起施行

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改进和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通知

(银发[2006]5号)2006年1月12日起施行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

(银发[2008]137号)2008年4月24日起施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

(银监发[2008]23号)2008年5月4日起施行

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改进小额担保贷款管理积极推动创业促就业的通知 一

(银发[20081 238号)2008年8月4日起施行

……

众筹篇

互联网金融理财篇

大数据金融及信息网络安全篇

产业发展篇

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防控篇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