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杜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1097238
  • 作      者:
    (美)罗伯特·B.塔利斯著
  • 出 版 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彭国华,人民日报社理论部副主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专业博士毕业,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哲学、当代中国思想理论。
展开
内容介绍
  《最伟大的思想家:杜威》首先简要介绍了杜威的生平,帮助读者了解其思想发展脉络。而后则对其实用主义哲学的发展立场,以及对哲学、经验、知识以及社会的改造分别入手,系统概要地阐述了杜威的思想体系,帮助读者理清和把握其富有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
展开
精彩书评
  ★《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丛书是广大学生和哲学爱好者步入人类智慧殿堂的入门书。既简述了西方著名思想家的生平,又紧扣思想家的原著,并联系当前的现实,绍介了他们的最有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和命题,目的是激发读者思考问题、生发新的思想和进一步阅读原著的兴趣。
  ——张世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丛书集学术性与普及性于一体,每本书作者都是研究其所论述的哲学家的著名学者,在为本丛书撰稿时以普及和入门为目的,用概要方式介绍哲学家主要思想,要言不烦,而不泛泛而谈,特点和要点突出,文字简明通俗,同时不失学术性,或评论其是非得失,或介绍哲学界的争议,每本书后还附有该哲学家著作和重要第二手研究著作的书目,供有兴趣读者作继续阅读之用。由于这些优点,这套丛书在国外是不可多得的哲学畅销书,不但是哲学教科书,而且是很多哲学业余爱好者的必读书。
  ——赵敦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世人如欲快捷地了解最重要的一些西方哲学家们,这套《最伟大的[西方]思想家》丛书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作者们都是有关方面的学者,在不长的篇幅中明晓地勾勒出一位位哲学家的人生和思想,让不具备专业基础的有心读者也能得其要旨,赢得一个可继续探究的起点。
  我们生活在一个中西不得不遭遇、磨擦和交融的时代。如欲有深度地理解和转化我们自己祖先的哲理,必须对那些属于“他者”的哲学世界有切当理解。希望这套丛书在新的中西交汇中起到某种作用。
  ——张祥龙(山东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一千年后人类如果还在,他们的活法照样离不开《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丛书绍介的那些哲人理念的形塑效应。这或许也就是你应当通过这套丛书走进这些哲人的理念世界的最重要理由。
  ——刘清平(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导) 
  
  ★每一个思想体系就如一个精神殿堂。对于初学者而言,要想领略和欣赏其中的奥妙和美丽,需要一个好的引导。这位引导者需要给初学者既展示出其整体面貌又不浮光掠影。大部头的学术专著往往令人望而生畏,而思想史著作的章节因其篇幅限制显得过于简略。《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丛书的作者以其深厚的学术背景,深入浅出,用十万字左右的篇幅,向读者勾勒出了每位思想家的精神概貌,引人入胜。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专业研究人员,阅读这些系列丛书,都会感到获益匪浅。
  ——郝长墀(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导) 
  
  ★《最伟大的思想家》丛书集著名思想家生平、著作、思想为一体,生平评介客观公允、著作解读全面经典、思想介绍深入浅出。是一套集文化普及与学术研究为一体的精品力作。普通读者不觉其晦涩,专业研究者不觉其肤浅。是人类最伟大思想家的全景图谱。
  ——袁银传(武汉大学教授、博导) 
  
  ★《最伟大的思想家》丛书仿佛是一个思想导游,通过一部部深入浅出的“小书”,引领读者走进那些曾经影响世界的“大思想”,与令人敬畏的思想大师们展开一场场别开生面、穿越时空的思想对话。
  ——李超杰(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说它是小书,只是就装帧的体量而言,至于它在学术深度上,就决非小书。总之,套用《论语》上的一句话:(此书)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方旭东(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丛书能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容易看得懂的语言了解各大思想家的核心思想,一扫传统思想家传记晦涩冗长的毛病,而以简明、清晰、直接、具体的文风吸引人,是化繁为简、化厚为薄的佳例子。
  ——周伟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展开
精彩书摘

  哲学的源泉
  问题:或然性世界中的生命
  人们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或然性世界之中。从坏处说,他的存在包含着一场赌博。世界是一个冒险场,它是不确定的,不稳定的……(EN,LW1:43)
  当我坐在写字台前将这些文字输入电脑的时候,窗外街道上的汽车喇叭声,已经盖过了聚集在电话线上和附近树上小鸟的吱喳声。这些鸟鸣声对屋内音响放出的轻音乐来说,是一种奇怪的补充。这是一个温暖而晴朗的日子,窗子开着,清风从户外吹入,掀动了我放在桌上的笔记。当我重新整理散开的书页时,我注意到阳光耀眼地射入窗内。如果阳光过于强烈的话,我将不得不拉上窗帘。然而,如果我拉上窗帘,清风就会被挡在户外。这样,我也许将不得不使用空调以使室内保持合适的温度,因为如果室内过热的话,电脑就会发生故障,我也将被迫停止工作。
  在我看来,我的写作发生在不同的自然要素和技术要素形成的奇怪的组合之中。汽车、鸟群、电话线、树木、电脑、音乐、太阳和我都被包含在一个共同的环境之中。我的行为——写作——必须与其他要素相协调,否则就会受到干扰。但何以见得杜威所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就是世界的特性呢?
  我们不时打断自己日常行为的流程而注意到环境——我们赖以开展行动的一系列条件。我们一般根本不会想到自己的行为是在特定的背景中产生的,我们仅仅行动,我们在做事。我们忽略了世界与我们自身在本质上的相互联系。我们倾向于认为,在我们的“内在”自我和“外在”世界之间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分裂,而行为充其量构成了这些彼此分离的领域之间的一个界面。但是,在杜威看来,我们在本质上不仅仅是内在于环境的动物,而且依赖于环境(LI,LW12:32)。我们的生存不仅仅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我们即生活在这些条件之中;我们不仅仅将行为加诸世界之上,我们本身就是世界的成员。
  因此,环境是一个基本的要素。人们可以说,我们在理论上能够离开环境来生活。即便如此,这种说法还是容易引起误导。“环境”这一术语意味着存在一种我们的生活所依赖的、外在的、静态的实体。这种说法可以促使我们忽略两个事实:(1)环境不是一种严格地外在于我们的实体,我们就是环境的一部分,我们生活在环境之中;(2)环境并不是静态的,它是过程性的、易变的、动态的。“环境”这一术语并不表示某种永恒的、独立的实体,毋宁说,它是对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活动着的力量和要素的一种描述,这些力量和要素构成了我们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生活于其中的条件。
  我们并不习惯于以这种方式来思考我们自己与世界,因此让我们来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您现在正读着本书中的一个句子。阅读这一行为只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才能进行,例如,没有充足的光线和安静的氛围,阅读就是不可能的。让我们暂时停下阅读来环顾四周,您居身于何处?在环境中有哪些影响您阅读的力量在起作用?有可能在您和周围条件之间作出一种确定的、持久的区分吗?
  我们通常认为自己生活在皮肤以下。事实果真如此吗?在您的皮肤以下有器官、骨骼、肌肉、血液与细胞,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协作以维持您的生存。这些看来是内在的活动实际上与环境的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例如,当我们呼吸的时候,我们便从环境中吸取空气。随后,呼吸系统便将氧气与其他气体分离开来,氧气被留在体内,其他气体则被排回到环境之中。人体的其他重要机能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从严格的字面意义上来说,您在环境之中,环境也在您之中。您的皮肤并不是一道将您和环境分离开来的屏障。相反,您的皮肤,就像您身上的其他器官一样,都是环境的一种延续。您是一个有机体,也就是说,是一种过程,进行着持续的交换,与环境中的其他力量进行着某种交易。您绝不是世界中孤立的看客,而是世界中活的生物。
  您的生存依赖于您与环境中的其他要素之间的一种交易行为。例如,一旦环境不能提供充足的氧气,您的呼吸就会停止,您将会死去。幸运的是,空气是环境中相对稳定的因素,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氧气的供应还是充足的。但是,环境是可变的,而人类在很多方面却是脆弱的。因为环境是一种由互动力量形成的动态组合,它们可能失去稳定。飓风、洪水、瘟疫、干旱、野外的火灾以及地震等都是环境可以威胁到人类安全的实例。在这些情况下,有机体必须借助于环境中的其他因素来克服困难,如用水来灭火及用抗生素来对付疾病。
  我们无须用更大范围内的灾难作为例子,来显示环境可能失去稳定而给人类带来麻烦。不稳定性在更小的范围内同样存在。晒斑、霜冻和脱水是相似的危险。当人类的有机体与环境中特定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被损伤、妨碍或隔断时,这些症状就产生了。环境提出了人类无法抵御的挑战,结果是有机体受到伤害。如果这种伤害到达极致,有机体就会死亡。此外,我们当然还可以举出更小的例子。微风拂过我的书桌,将我的笔记吹落到地上,因而给我带来了妨碍。为了复原,我试图恢复环境的秩序。阳光在我的电脑屏幕上产生了反光,使我看不清所打的文字。于是,我便拉下了窗帘。也就是说,我干涉了当前的条件,我运用环境来改变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我改变了世界。

  ……

展开
目录

致谢

篇名缩写

1 导论

约翰·杜威是谁?

实用主义概览

本书的研究计划

2 改造哲学

哲学的源泉

杜威对哲学传统的分析

改造的一般策略

本章概要

3 改造经验

传统的经验论

杜威的经验论

本章概要

4 改造知识

杜威与认识论传统

实验性的认知理论

本章概要

5 改造社会

改造道德理论

作为生活方式的民主

本章概要

6 一个预见性的结论

关于进一步阅读的建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