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卢梭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1097634
  • 作      者:
    (美)萨莉·肖尔茨著
  • 出 版 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李中泽,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毕业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理工大学。译有《当代社会文化流变》、《当代社会与文化艺术》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最伟大的思想家:卢梭》首先简要介绍了卢梭的生平经历,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然后则有选择性地着重对卢梭关于“教育”、“政治”以及“艺术”等方面的思想进行了深入论述,帮助读者既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卢梭的整体思想,又能把握其富有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
展开
精彩书评
  ★《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丛书是广大学生和哲学爱好者步入人类智慧殿堂的入门书。既简述了西方著名思想家的生平,又紧扣思想家的原著,并联系当前的现实,绍介了他们的最有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和命题,目的是激发读者思考问题、生发新的思想和进一步阅读原著的兴趣。
  ——张世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丛书集学术性与普及性于一体,每本书作者都是研究其所论述的哲学家的著名学者,在为本丛书撰稿时以普及和入门为目的,用概要方式介绍哲学家主要思想,要言不烦,而不泛泛而谈,特点和要点突出,文字简明通俗,同时不失学术性,或评论其是非得失,或介绍哲学界的争议,每本书后还附有该哲学家著作和重要第二手研究著作的书目,供有兴趣读者作继续阅读之用。由于这些优点,这套丛书在国外是不可多得的哲学畅销书,不但是哲学教科书,而且是很多哲学业余爱好者的必读书。
  ——赵敦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世人如欲快捷地了解最重要的一些西方哲学家们,这套《最伟大的[西方]思想家》丛书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作者们都是有关方面的学者,在不长的篇幅中明晓地勾勒出一位位哲学家的人生和思想,让不具备专业基础的有心读者也能得其要旨,赢得一个可继续探究的起点。
  我们生活在一个中西不得不遭遇、磨擦和交融的时代。如欲有深度地理解和转化我们自己祖先的哲理,必须对那些属于“他者”的哲学世界有切当理解。希望这套丛书在新的中西交汇中起到某种作用。
  ——张祥龙(山东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一千年后人类如果还在,他们的活法照样离不开《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丛书绍介的那些哲人理念的形塑效应。这或许也就是你应当通过这套丛书走进这些哲人的理念世界的最重要理由。
  ——刘清平(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导) 
  
  ★每一个思想体系就如一个精神殿堂。对于初学者而言,要想领略和欣赏其中的奥妙和美丽,需要一个好的引导。这位引导者需要给初学者既展示出其整体面貌又不浮光掠影。大部头的学术专著往往令人望而生畏,而思想史著作的章节因其篇幅限制显得过于简略。《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丛书的作者以其深厚的学术背景,深入浅出,用十万字左右的篇幅,向读者勾勒出了每位思想家的精神概貌,引人入胜。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专业研究人员,阅读这些系列丛书,都会感到获益匪浅。
  ——郝长墀(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导) 
  
  ★《最伟大的思想家》丛书集著名思想家生平、著作、思想为一体,生平评介客观公允、著作解读全面经典、思想介绍深入浅出。是一套集文化普及与学术研究为一体的精品力作。普通读者不觉其晦涩,专业研究者不觉其肤浅。是人类最伟大思想家的全景图谱。
  ——袁银传(武汉大学教授、博导) 
  
  ★《最伟大的思想家》丛书仿佛是一个思想导游,通过一部部深入浅出的“小书”,引领读者走进那些曾经影响世界的“大思想”,与令人敬畏的思想大师们展开一场场别开生面、穿越时空的思想对话。
  ——李超杰(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说它是小书,只是就装帧的体量而言,至于它在学术深度上,就决非小书。总之,套用《论语》上的一句话:(此书)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方旭东(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丛书能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容易看得懂的语言了解各大思想家的核心思想,一扫传统思想家传记晦涩冗长的毛病,而以简明、清晰、直接、具体的文风吸引人,是化繁为简、化厚为薄的佳例子。
  ——周伟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展开
精彩书摘

艺术与信札

卢梭在艺术和文学方面影响巨大。他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并且影响了数十位哲学家、作家、艺术家、甚至科学家。本章将综述他的一些论文,侧重于《论科学与艺术》和《致达兰贝尔夫人论剧院的信》两篇,接下来再分析他的小说《朱丽或新爱洛绮丝》。这两篇论文表达了卢梭在自然和不平等方面的观点;而小说不仅包含了类似观点,而且描述了“美的灵魂”——这一灵魂没有借助社会礼仪去摹仿自然,而是以简朴而自然的方式让德性流露出来。《论科学与艺术》是卢梭的第一部重要著述,于1750年赢得了“第戎科学院奖”,并于1751年出版。从这篇论文中,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卢梭的思路:他强调的是德性和真理,而不是公众舆论。他驳斥的是社会和经济方面的不平等。

第一论

当时狄德罗在樊尚身陷囹圄,卢梭徒步去拜访狄德罗的途中,读到了第戎科学院发布的论文竞赛题目。题目是“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利于道德的净化”。卢梭参加了竞赛,并且获奖。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前两名获奖者都表达了否定的观点。这篇以《论科学与艺术》为题的论文又常常被称作《第一论》。该文批评了启蒙运动在艺术和科学方面的发展,指陈这种发展对当时社会道德所起的腐蚀作用。“我是这样给它们排列顺序的。邪恶的第一个根源是不平等;不平等造成了富裕;贫与富的说法都是相对而言的,在人人平等的地方就无所谓贫富。奢侈和懒惰源自富裕;美术来自奢侈,而科学来自懒惰”。(《第一论》,45页)艺术和科学在现代的进步并不能传授道德。

卢梭是这样开始他的论述的。他认为,知识的滋养创造了需求和欲望。我们已经在《第二论》的讨论中对需求和欲望略有了解。需求和欲望在某种程度上奴役了文明的鉴赏力。当然,不无讽刺的是,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实际上偏离了轨道,用虚假的社会礼仪模糊了真理和德性的本来面目:“……在我们的科学和艺术趋于完美的发展进程中,我们的灵魂也被相应地腐化了。”(《第一论》,7页)接下来,卢梭简单地叙述了历史发展和由此产生的邪恶,涉及到了像罗马、埃及、希腊和君士坦丁堡这样的地方。现代中国就是体现艺术发展与人的堕落逆反关系的一个例证。相形之下,波斯、德国和斯巴达当然展示了对德性的热爱,而不是对鉴赏力的虚假关注。

卢梭援引苏格拉底在柏拉图的《理想国》(Republic)中的话说:诗人和艺术家宣传虚假的知识。卢梭认为,知识的激增无益于人类。相反,它教给我们的只是更多的谎言。卢梭此话的意思是:当我们开始学习德性的时候,我们忘记了如何实践德性。(《第一论》,11页)卢梭以勇气为例,说明了学习上的闲散是如何削弱人的体力和意志的。

在《第一论》的第二部分,卢梭直接了当地论及艺术和科学。他指出,艺术和科学的目的是徒劳无益的,它们的影响具有腐蚀作用。“艺术和科学都出自懒惰,而且轮流滋养着懒惰。因从事科学和艺术而失去的不可挽回的时间,必然给社会造成第一个伤害”。(《第一论》,13页)更为严重的是,经过传播的知识在人们的心里种下怀疑的种子,他们开始对信仰和政治发出质疑。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观点看来似乎与卢梭的思想有矛盾之处,一个民主的支持者和公众舆论的反对者是不应该建议民众不要去质疑权威或蔑视舆论的。的确,这一矛盾之处十分麻烦,但卢梭的担心在于:民众在质疑信仰和政治的同时会抛弃所有的德性,甚至包括社会偏见,而不是去寻求真正的德性。毕竟仅有极少数人能够理解德性。卢梭的另一个担心是,这些尊重德性的有识之士(卢梭认为他们是有识之士),只能把自己降低到大众礼仪的水平,不会获得他们真正能够获得的认识。

卢梭在论文的结尾处注意到那些所谓的哲学家的智慧(特别引用了斯宾诺莎和霍布斯的论点,并且提到许多其他哲学家)。每个哲人都认为自己知道真理,但是他们的学说恰恰又相互矛盾。卢梭进而批评了书籍印刷及其发行过程中的随意性。书籍在传播科学和艺术的同时散布道德的腐败。

论文在结尾之处呼吁民众恪尽职守。卢梭对于个人的职守给予了柏拉图式的解释。他说,极少数人天生就是为了研究科学和艺术、分辨真正的自然法则的。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只能探寻自然赋予我们的东西,而不要徒劳地去努力获得知识。幸福无法在公众舆论中找到,只能在实现个人的才能中获得。

展开
目录

1 导论

自然人与社会人

浪漫主义之父

法国大革命的哲人

一生坎坷的天才

2 卢梭小传

3 论教育

幼年时期

凭经验学道德

有用即价值尺度

情感

关于《萨瓦副主教的信仰誓约》

从宗教信仰到社会交往

爱弥儿与苏菲

4 论政治

论不平等的起源

社会契约论

5 艺术与信札

第一论

论剧院

《朱丽或新爱洛绮丝》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