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康德与直观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3167890
  • 作      者:
    王建军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建军,男,汉族,1969年8月出生,安徽省南陵县人。200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院,2005-2008年在武汉大学哲学院从事关于康德哲学的博士后研究。现任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德国占典哲学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康德的直观概念不仅包括感性直观与想像力直观,而且还包括理智直观。康德研究者们对康德的理智直观鲜有问津,这可能是由于这种直观作为上帝的认识手段与康德的先验人类学立场关系不大的缘故。但实际上,从直观理论本身来说,理智直观与感性直观以及想像力直观的关系非常密切。康德称感性直观为“派生的直观”,称理智直观为“本源的直观”。这种本源与派生的关系是从对象的实存意义上而言的,即理智直观是对象的实存的根据,而感性直观则依赖于对象的实存。但是,如果从理性的认识机能上来理解,那么理智直观与其他两种直观的关系可能就不再是对立的,而是处在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在康德那里,感性直观只为知性提供可思维的材料,但这本身就宣示了感性与知性处于一种对立之中(所谓“知性不能直观,感官不能思维”),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康德又积极谋求感性与知性的协作(所谓“思维无内容是空的,直观无概念是肓的”)。感性与知性的协作是通过想像力的直观来完成的,这在认识论中是通过先验想像力的综合功能来实现的,而在审美中则是通过想像力作为反思的直观来实现的。但无论在认识中还是在审美中,想像力都只是在表象的层面上来谋求感性与知性的结合的,它不涉及对象的实存。与之相比,理智直观才使得感性与知性真正达到合而为一。理智直观作为上帝的创世手段,是通过“理念”来具体实施的。理念在上帝那里既是直观的表象,也是关于对象本质的概念,因而是感性与知性的融合。由此可见,感性直观、想像力直观和理智直观这三者在康德那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而贯穿于这个系统的一条主线就是感性与知性的对立与统一。
展开
精彩书摘
  想像力的推移作用不仅仅造成了观念本身的转化,同时也造成了一个印象的活泼性的推移以及情感的推移。关于印象的活泼性的推移,休谟认为,一个当前的印象首先可以使想像力活泼起来,然后想像力又借助于关系而顺利地把这种活泼性传到一个相关的观念上。他说:“当心灵一度被一个现前印象刺激起来时,它就由于心理倾向由那个印象自然地推移到关联的对象,而对于那些关联的对象形成一个较为生动的观念。各个对象的交替变化十分容易,心灵几乎觉察不到,因而它在想像那个关联的观念时,也就带着它由现前印象所获得的全部强力和活泼性。”③在这种推移中,印象以及关系乃是推移的必要条件。休谟说:“如果没有现前的印象,注意力就不能固定,精神也就刺激不起来。没有了这种关系,注意力便停留于其第一个对象上,而没有更进一步的结果。”④
  关于情感问题,这是休谟考察人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休谟认为,情感的产生及其程度,主要还是取决于对象的本性,但情感在观念之间产生的推移,却与想像力直接相关。他认为,想像力在观念间所起的推移作用,有时顺利,有时困难。这种推移的顺利程度会造成主体在情感方面的变化,即引发情感的推移。他说:“想像的这种顺利的或困难的推移,对情感起着影响,推进或阻止情感的转移;这就清楚地证明,情感和想像这两种官能是互相联系着的,而且观念间的关系对于感情具有一种影响。”⑤休谟认为,人类在情感方面,“是大大地受想像所支配的”⑥。不过,他同时也主张,情感对于我们的想像力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人的心灵永远都有一种由一种情感转到其他任何与之相关的情感上的倾向,当一种情感的对象和另一种情感的对象相关的时候,这种倾向就被推进了。这样,两种冲动互相会合起来,就会使得想像力的整个推移过程变得更加方便和顺利。因此,情感与想像力之间实际处于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中。他说:“心灵的那两个官能,即想像和情感,在它们的倾向互相类似、并且作用于同一对象上时,是互相促进它们的作用的。”①另一方面,情感与想像之间也有产生冲突的时候。休谟认为,想像力的基本倾向是“由小及大”,比如我们由一个较小的对象去想像一个较大的对象要比以相反的方向来想像更为容易,而情感的基本倾向则是“由大及小”,比如我们由于憎恶某个大人物(主人)而迁怒于一个小人物(仆人)身上,这比我们以相反的方向产生情感要更为容易。他说:“想像由小及大比由大及小的转移较为容易;但是相反的,强烈情感易于产生微弱情感,而微弱情感却不容易产生强烈情感。在这种对立当中,情感终于战胜想像,不过这种胜利的取得往往是借着依从想像,并借着找寻出另外一种性质,借以抵消对立所由以发生的那个原则。”②这也就是说,当想像与情感发生冲突时.由于情感的活泼性要大于想像力的活泼性,所以通常发生的情况是,情感战胜了想像力并把心灵拉向了自己的一边。总之,在休谟那里,想像力与情感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他甚至还提出了“情感方面的人格同一性”与“想像方面的人格同一性”这样的概念,认为前者可以“证实”后者。③
  值得注意的是,休谟在关于想像力与情感问题的论述中,已经触及了审美的问题。他说:“想像有一套属于它的情感,是我们的美感所大大地依靠的。这些情感是可以被次于信念的生动和强烈程度所激起,而与情感对象的真实存在无关的。”这一句话似乎是休谟不经意地说出来的,但我们却不由地由此联想到康德关于审美判断中的想像力问题。尽管康德没有读过休谟的<人性论》,但这并不能排除他在想像力问题上、尤其在想像力与情感的问题上也受到休谟的深刻影响的可能性。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康德认识论中的“亚里士多德坐标系”
第二节 直观:坐标系的原点
第三节 想像力概念的发展史

第二章 感性的直观
第一节 经验性直观
第二节 纯粹直观
第三节 “特兰德伦堡漏洞”

第三章 自发的直观
第一节 “对象不在场”
第二节 想像力的综合
第三节 想像力与图型法

第四章 自由的直观
第一节 想像力与美
第二节 想像力与崇高
第三节 想像力与创造力
第四节 康德的自由理论与想像力的自由的限度

第五章 理智直观
第一节 “理智直观”的含义
第二节 理智直观的对象
第三节 理智直观的本源性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