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5144417
  • 作      者:
    许苏民著
  • 出 版 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史(套装2册)》全面论述16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和中国学者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填补了国内外学界至今没有一本涵盖中西、跨越400年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史的空白。以翔实的史料证明,中国哲人的辉煌理论创造受到不带偏见并具有卓越见识的西方哲人的高度评价和珍视。以中国哲学精华克服英美经验论与德国唯心论两大价值观念体系的弊病而重建现代理性,已成为世界哲学前沿最亮丽的风景线。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历史表明,无论是西方学者的东方探寻,还是中国学者会通中西的理论创造,都与解决时代提出的问题密切相关,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中西哲人深切的人文关怀。
展开
精彩书摘
  2.按照其学科建设的需要来评价和借鉴中国传统哲学
  任何一门人文学科,既然有其为时代所规定之特色,必然会以为社会存在所决定的社会心理和时代精神作为自己的直接来源:同时,每一时代的思想家,都具有以他的先驱者所传授给他、而他亦由此出发的先行思想资料作为前提。如果不是以狭隘的地域性眼光,而是以世界历史的眼光来看待文化的继承问题,那么,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都不仅需要继承和借鉴本民族的思想文化遗产,而且需要继承和借鉴其他民族的思想文化遗产。而且,不同的学科都有其与其他学科相区别的特殊的内在规律,这就需要按照其规律和学科建设的具体需要来借鉴外来文化。近代世界市场的开辟,打破了民族之间的文化隔离壁垒,使得世界文化的形成已成为文化发展的大趋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互相采撷、互相借鉴,不仅可能,而且已是明显的现实。一般说来,近代以来的西方学者都能顺应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并且能够尊重不同学科的内在规律,按照学科建设的具体需要来评价和借鉴中国传统文化。
  17-18世纪,西欧发生了用自律的道德代替他律的道德的变革。近代启蒙学者从中国传统伦理学中发现了性善论和大量提倡道德自律的因素,由于这些因素完全适合近代伦理学变革的要求,所以受到启蒙学者的高度评价。从菜布尼茨、沃尔夫,中经法国启蒙学者,到康德以至费尔巴哈,都不同程度地吸收了中国传统伦理学的合理因素,并将其融入自己的伦理学说之中。特别是中国的性善论,成为法国启蒙学者对于社会进步信念的理论支柱,因为在启蒙学者们看来,只要相信人性本善,就可以通过教育来改造环境和由环境所造成的恶德,使人性复归于善,实现社会进步的理想。20世纪以来,鉴于西方伦理学协调性道德不发达的状况,学者们又致力于吸取中国伦理学协调性道德的合理因素,来改造西方伦理学体系,在会通中西伦理学、研究协调性道德与进取性道德相统一的途径方面,作了可贵的探索。
  在“元哲学”层面上,康德曾指出斯宾诺莎(spinoza)的泛神论乃是中国道家泛神论思想的“升华”;法国启蒙学者所标榜的“理性”、“自然法”和他们用以反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自然神论和无神论,都曾从儒家哲学中得到启迪。如朱谦之所发现的,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与儒家经典《大学》的“三纲”、“八条目”有推演程序上的相似性。可见,他们都能按照哲学学科自身建设的特殊要求来借鉴中国哲学,乃至会通中西哲学。在20世纪中学西渐的高潮中,夏威夷大学教授穆尔更为自觉地提出了建立“世界哲学”的想法,他在《人生哲学之比较研究》一文中认为,东西方民族的哲学思想都曾各自侧重于不同的方面,把这些不同的方面汇集到一起,就能达到综合:正是这一综合才能把我们引向“世界哲学”(aworldphilosophy):“世界哲学”作为“通观全体”(totalperspective)的哲学,合乎真正的哲学性质,因此不愧被称之为“哲学”①。这表现了一个真正的哲人的恢弘胸襟。
  ……
展开
目录
上卷
导言:“大西洋的潮汐被中国的月亮牵引着”
——近四百年西方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史之概述
一、中学西渐的历史分期、特点及其规律性的考察
(一)中学西渐的历史分期
(二)西方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史的特点
(三)几点带有规律性的启迪
二、西方哲人如何论证哲学为中国固有之学
(一)从特定的哲学观出发所作的论证
(二)从中西思想和学派的相似性所作的论证
(三)中国哲学内在精神的探究
三、西方学者如何回应对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质疑
(一)关于is、essence及其他
(二)雷蒙·道森的启迪和回应
(三)弗朗索瓦·于连的“歪打正着”
第一章16—18世纪20年代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一、“发现的时代”
——16—17世纪的西欧文化背景与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一)“人的重新发现”与“世界的重新发现”
——西欧中世纪传统观念的危机
(二)“对中国人来说追求善和热爱哲学是一致的”
——16-17世纪的中国哲学西渐
(三)关于“中国礼仪之争”及其他
——17世纪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中心环节与争论的主要问题
二、在中国发现理性之光
——利玛窦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一)“吾天主乃古经书所称上帝”
—论中西哲学形上学之异同
(二)“人所异于禽兽者非几希”
——论中西哲学人性论之异同
(三)“儒教的箴言完全符合良心的光明与基督教的真理”
—论儒教与基督教的异同
(四)“中国没有真正的哲学,但能在哲学上超过西方”
——论利玛窦中国哲学观的内在矛盾
三、一篇比较哲学研究的奇文
——龙华民《灵魂道体说》的中西哲学观
(一)“二者皆能实体乎物”
—论“灵魂说”与“道体说”同具哲学形上学的四大特征
(二)“神明之体,造先之先”与“有体无为,造先莫先”
—论“灵魂”与“道体”的确切含义
(三)“与物同之道体”和“与物异之灵魂”
——论“灵魂说”与“道体说”的五大区别
四、寻找中国智慧的光亮
——笛卡尔、培尔、维科与中国哲学
(一)来自中国的“自然之光”
—笛卡尔与中国哲学
(二)在中国发现“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真理”
——比埃尔·培尔的中国哲学观
……
下卷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