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后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反思及其对建构和谐社会的启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704440
  • 作      者:
    王平著
  • 出 版 社 :
    学习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平,男,1975年6月出生,江西安福人,博士,教授。200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为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院教授委员会委员、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带头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点导师、上海市哲学学会理事、上海市哲学学会青年学者论坛筹委会委员、中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员。曾作为教育部公派访问学者在美国西北大学访学~年。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上海市教委课题等纵向课题7项,在《哲学动态》、《学术月刊》、《中国人民大

展开
内容介绍

  《后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反思及其对建构和谐社会的启示》立足于后马克思主义出台的现实情境,从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逻辑理路出发,以现代性的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剖析后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生态运动、女性主义、话语理论、草根运动、激进民主、后左翼等等思潮的亲缘关系及差别,力图对后马克思主义的出台语境、历史渊源、理论谱系、逻辑理路、方法手法、内在困境、性质归属、政治立场、现实启示有一个全面把握,从正反两面看待后马克思主义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以期对于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和谐社会的建设能够起到理论与现实双重借鉴或启发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何谓后马克思主义
  何谓后马克思主义?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或许连问这么一个问题都显得不太合适。因为,尽管从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正式的话题进入人们的谈论域到现在,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也将近三四十年,人们对后马克思主义的谈论也非常热烈,但在后马克思主义究竟为何物这一问题上,人们却莫衷一是,只是统一认定:后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异彩纷呈、并非统一的学派。此种情形就像人们对后现代主义的评判一样,尽管大家都在谈论后现代主义,但究竟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人们很难给出一个固定的答案。
  后马克思主义产生于何时?它有哪些代表人物?它有哪些显著的理论学说和特征?它对于马克思主义持一种怎样的态度?它产生了怎样的学术效应?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仅是国内学者还是国外学者,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意见纷呈。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何谓后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国内外学者的若干意见
一、维基百科的意见
二、《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导论》的意见
三、《法国语境中的后马克思主义》的意见
四、其他国外学者的意见
五、国内学者的若干意见
第二节 本课题关于后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一、后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二、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年代
三、后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

第二章 后马克思主义出台的语境
第一节 后马克思主义出台的现实语境
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与失误
二、新社会运动的情景触发
三、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趋势
四、世界左翼运动的失利
第二节 后马克思主义现代性反思的思想语境
一、后马克思主义当中的结构主义因素
二、后马克思主义当中的后结构主义因素
三、后马克思主义当中的后现代主义因素

第三章 拉克劳、墨菲的“解构主义的后马克思主义”及其现代性批判路径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解释范式的失效
第二节 领导权:拉克劳与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的拱顶石
第三节 激进民主政治的致思向度
一、用话语政治替换本质主义政治
二、用文化政治替换革命政治
三、用身份政治替换阶级政治

第四章 后马克思主义的其他主要形态及其现代性批判路径
第一节 哈特和内格里的后马克思主义及其现代性批判路径
一、全球统治的新形式:帝国
二、反抗帝国的新力量:大众
三、未来社会的新形态:共有社会
第二节 穆泽利斯的“实用主义的后马克思主义”及其现代性批判路径
一、经济还原论: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症结的逻辑产物
二、两类四种还原论:还原论的类型学析分
三、理论化实用主义:穆泽利斯克服经济还原论的尝试
第三节 女权主义的后马克思主义及其现代性批判路径
一、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质疑马克思主义的三重维度
二、走向后现代: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话题的当代转向
三、乖谬与虚无: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荒诞之路
第四节 生态主义的后马克思主义及其现代性批判路径
一、现代性逻辑:生态危机产生的意识形态根源
二、资本逻辑:生态危机加剧的制度性根源
三、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运动取向
第五节 后马克思主义中的后政治左翼及其现代性批判路径
一、美国左翼历史概观及当前批判路径
二、美国后政治左翼的重建意向及思路
三、美国后政治左翼重建的启示
第六节 伊格尔顿的后马克思主义及其现代性批判路径
一、伊格尔顿意识形态问题指向的深层语境
二、伊格尔顿意识形态释义的多维性
三、伊格尔顿意识形态思想的要旨:意识形态即话语

第五章 后马克思主义现代性反思的真实理路及其对建构和谐社会的启示
第一节 后马克思主义现代性反思背后的真实图景
一、方法论上的“后”(post)主义
二、性质上的非正统马克思主义
三、政治立场上的自由主义
四、行动上的“精神社会主义”
第二节 现代性:后马克思主义批判马克思主义的逻辑预设及其归宿
一、后马克思主义的逻辑预设: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症结
二、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路径:后现代主义理路
三、后马克思主义的归宿:现代性梦魇
第三节 和谐社会如何建构:后马克思主义现代性反思之后的余思
一、坚持爱国主义教育:反对全球化背后的暗流
二、坚持理想:反对形式主义
三、坚持理想:反对虚无主义
四、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反对唯财富主义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