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波斯人信札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20087501
  • 作      者:
    (法)孟德斯鸠(Montesquieu)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这些波斯人,对于法国的风俗习惯,有时竟和我一样熟悉;甚至其中细微的情况,他们也都了解;并且我深信,许多游历过法国的德国人所注意不到的事物,他们全都注意到了。我想原因就在于他们在法国居留甚久;更何况一个亚洲人在一年之间熟悉法同人的风俗,比一个法国人用四年工夫熟悉亚洲人的风俗容易,因为法国人性格开朗,喜欢倾吐衷曲,正等于亚洲人沉默寡言,秘而不宣的程度。”
展开
作者简介
    孟德斯鸠(MONTESQUIEU,1689-1755),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著名思想家,也是近代欧洲国家较早地系统研究古代东方社会与法律文化的学者之一。他的著述虽然不多,但其影响却相当广泛,尤其是《论法的精神》这部集大成的著作,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人对东方政治与法律文化的看法。他的作品还包括《罗马盛衰原因论》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波斯人信札》问世于一七二一年,是孟德斯鸠惟一的一部文学作品,全书由一百六十封书信组成:郁斯贝克和黎伽两个波斯人在游历欧洲,特别是游历法国期间,与波斯国内的人通信,与少数侨居国外的波斯人和外交官通信,两个人不在一起时也会相互通信。信中有对当时法国社会的细致观察和犀利批判,对流血、肉欲和死亡的描绘,黑白阉奴与后房被囚妻妾的对话,以及身处异国他乡的主人的绵绵情话等。这是一部游记与政论相结合的小说,也是一部哲理小说。
展开
精彩书评
    欧洲的学者们自开始世界探险以来,就发明了东方学和人种志,作为适于了解劣等并通常不发达的兄弟的认识方式。稍加思考便会知道,不存在什么东方,东方不存在于任何地方,其根本理由就是东方人从来都是某个人的东方人。
    ——乔治·居斯多夫
展开
精彩书摘
    当初,我的第一个主人打定了残酷的计划,要将他的那些妇人交给我看管,并且百般威胁利诱,强迫我从此以后永成残缺不全的人。那时,我对最艰苦的差役发生了厌倦,打算牺牲我的情欲,借以换取安逸和富裕的生活。我真倒楣!在我分神的脑海中,我只看见补偿,没有看见损失。因为我当初希望,由于无力满足爱情,正好借此挣脱情网。唉!人家在我身上灭绝了情欲之果,而没有消除情欲之因。于是,远远不曾使我减轻情欲的负荷,周围的一切,反而不断地刺激我的情欲。一进后房,一切都引起我对于我所丧失的事物的悔恨:我觉得无时无刻不在兴奋中,千娇百媚,好像为了使我懊丧,才故意出现在我眼前。我的不幸真是到了极点,因为在我眼前,永远有一个幸福的男子存在。在那心烦意乱的时期,我每次将妇人领到主人床上,每次替妇人脱掉衣裳,回来的时候,心中必定燃烧着无可奈何的狂怒,灵魂充满可怕的绝望。
    我悲惨的青春就是这样度过的。除我自己以外,我没有一个心腹,我满怀苦闷和忧郁,不得不忍气吞声,以前我企图用那么温柔的眼光观看女人,那时只好用严厉的眼光去看她们。如果被她们看穿,我就完了。她们利用我的弱点,什么便宜不想占?
    记得有一天,我伺候一个妇人洗澡。我情不自禁到失却了全部理智,竟敢用手接触某一可怕的地方。当时我的第一个念头,认为我生命的末日到临了。幸亏我还算运气,避免了酷刑和惨死。可是那个美人,手中掌握了我的弱点作为把柄,使我付出很高的代价,来换取她的缄默:对于她,我的权威完全丧失;从此她强迫我冒了千百次生命危险,去做委曲求全的事。
    最后,青春的火焰熄灭了:我老了,在这方面进入平静的境界;我用漠不关心的眼光看那些女人;过去她们鄙视我、折磨我、使我痛苦,现在我以同样待遇好生回敬她们。我永远记得,我是为了指挥她们而生在世上的,遇到对她们发号施令的机会,我仿佛觉得自己重新成了男子汉。自从我用冷静的头脑观察她们,并且通过我的理智发现她们的全部弱点以后,她们就成了我憎恨的对象。虽然我替别人看守她们,但是她们唯唯听命,对于我不但是一种乐趣,而且是暗暗的欢喜。我剥夺她们的一切,仿佛她们为我而受罪,因而我总能得到间接的满足。我在后房内院好比在我的小小帝国中一样,于是我的野心--我身上所剩的惟一热情,也稍稍满足。我看见周围的一切都依靠我来进行,无时无刻不需要我,心中很高兴。我甘心情愿,负担全体妇人对我的憎恨,这憎恨巩固了我在后房内院的职位。因此,她们并不是和一个忘恩负义之人打交道,她们最天真无邪的乐趣,我总是先意承志地满足她们。我在她们面前,永远像一座不可动摇的栅栏:她们出主意、订计划,我突然间出来拦阻。我以“拒绝”武装自己;我满腹顾虑,好比刺猬遍身是刺;我三句不离口的无非天职、德行、廉耻、谦虚等字眼。我不断地对她们谈女性的软弱和主人的威权,使她们懊丧绝望。接着,我又自怨自艾,说我如此严厉,实在出于无奈,好像我要她们了解,我除了她们的利益,除了对她们十分关心之外,没有别的动机。
    ……
展开
目录
作者序
信一 郁斯贝克寄友人吕斯当
(说明出国游历,志在求知)
信二 郁斯贝克寄黑阉奴总管
(嘱咐他如何看守后房妇女)
信三 莎嬉寄郁斯贝克
(回忆旧日的恩情,诉说别离的愁恨)
信四 赛菲丝寄郁斯贝克
(诉述阉奴总管的专横)
信五 吕斯当寄郁斯贝克
(反映伊斯巴汗群众对于郁斯贝克出走的议论)
信六 郁斯贝克寄友人耐熙
(离乡背井,心有悔意,尤其不放心后房妇女)
信七 法蒂玛寄郁斯贝克
(后房妇女热情无处发抒,满怀怨愤)
信八 郁斯贝克寄友人吕斯当
(出游的真正缘由:逃避朝廷权贵的倾轧,与可能的陷害)
信九 阉奴总管寄伊璧
(分析阉奴的悲惨生活,以及由于痛苦的生活而造成的变态心理)
信十 米尔扎寄友人郁斯贝克
(问道德是不是幸福的根源)
信十一 郁斯贝克寄米尔扎
(穴居人的故事:人人极端自私,乃至彼此之间,没有丝毫公平与正义)
信十二 郁斯贝克寄米尔扎
(穴居人自私自利,自取灭亡)
信十三 郁斯贝克寄米尔扎
(穴居人子孙道德高尚,复兴了民族,繁荣了社会)
信十四 郁斯贝克寄米尔扎
(穴居人推举国王)
信十五 黑阉奴总管寄黑阉奴亚隆
(阉奴之间的友爱)
信十六 郁斯贝克寄三墓守者毛拉麦哈迈德·阿里
(虔信宗教的表示)
信十七 郁斯贝克寄麦哈迈德·阿里
(如何判别物体洁净与否)
……
附录一 信札残稿
附录二 关于《波斯人信札》
历史·哲理·小说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