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人将松、竹、梅并称为“岁寒三友”,皆因它们有一种共同的精神。天寒地冻,众芳摇落,惟松竹梅迎风不屈,沐雪不畏,一派生机,本色依然。苍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岁寒三友,更堪红白山茶!也有将“岁寒”另解为浊世的,三友为浊世中的清高之物: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松经霜雪更刚阿,皆属于风骨铮铮,正气凛然,品质高洁,是一种人格化了的德行。然而,岁寒三友又各具独特的个性:松,苍劲蓊郁,坚忍不拔,刚毅顽强,有拔地通天之气势,阳刚之气令人敬畏;梅,傲雪吐艳,凌寒飘香,疏影清雅,有冰清玉洁之灵魂,阴柔之美令人倾慕;竹,昂然蓬勃,洒脱俊逸,清丽脱俗,有刚柔相济之神韵,一一君子之风令人景仰。故有贤者谓之:梅松竹岁寒三友,廉正清为官三要!莫说为官须兼具梅松竹的品德,即便是做人,若是能以竹为楷模,也算是独善其身了。这大致是因为世人对竹的青睐和钟爱,并非局限于观赏与审美取向,而是更敬重她的人格价值。
“未出土时尚有节,人云霄处仍虚心”,人们为之崇敬并将其植人人格修养的,可能就是翠竹那苍苍劲节,虚心自持的天性,即所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当寒凝大地,万物萧煞,她那新一轮生命就已在泥土中节节孕育了.此时谓笋不谓竹,莫道土埋节短,青尖露后立刺苍穹!残雪尚存,余寒未尽,新笋便悄悄萌发了。倘若有一场春雨不期而至,她便以势不可挡的力量破土而出,如龙角戢戢而动,如雾豹初露斑纹,直指蓝天,节节拔高,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一节复一节,千杆攒万叶。春光明媚,她新绿凝香,轻巧娇柔,风情万种,不为俗屈,那盎然的气度,那生命的弹力,给予人的精神享受,何言悦目怡情,一个“美”字了得?赤日炎炎,她长舒广袖,挥洒青纱,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那翠幌婆娑的清丽,不卑不亢的气质,给予人们的心理感应,岂止是灵魂的净化,激情的腾升?竹敲秋韵,万叶千声,清风白月,凝露启翠,方显出她那柔中寓刚,豪气凌云的本色。“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川林惯作狂。唯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这种洒脱坚毅、高风亮节,不正是对我们人格修养的一种启迪么?历尽风雨的冬竹,其骨铮铮,其韵萧萧,老而不枯,虚心抱节,从不妄自尊大,更不盛气凌人。傲雪未必须张扬,红日归时现本色。其内在的美质与风神,又为我们昭示了一个人生哲理:有节则坚强,虚心则进取!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