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生真相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7002093
  • 作      者:
    桂厚瑛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生前在多种场合倡导过,科学与文学要互相融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也曾专门撰文《论科学与艺术》,认为科学和艺术是不能分割的,它们的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没有情感的因素,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的道路吗?没有智慧,情感能够达到完美的境界吗?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都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展开
作者简介
    桂厚瑛,1963年4月15自出生于湖北江夏,武汉理工大学教授,执业药师。20世纪80年代初,大学毕业即投身化工医药行业,勤勤恳恳奋斗20载,完成多项国家级重点攻关项目;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技术创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率领企业同仁将中国的抗炎镇痛药——布洛芬规模扩犬至全国第一,世界第三;曾任中国医药“新四大家”之一湖北制药厂CEO,湖北中天集团总裁等职。
展开
内容介绍
    《人生真相得失等于零》原本的专业是化学工程,后来渐渐成为知名的化工专家、制药专家,早些年曾撰写过《聚丙烯生产》、《聚丙烯生产100问》等数种如同奥本海姆所谓的“和我们日常经验的距离如此遥远”的专业著作。20世纪90年代里,他曾担任过一家有着数亿资产、数千名员工的大型国有医药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当时闻名遐迩的一位改革家、企业家。在他的事业最为辉煌的时候,香港《大公报》、国内的《新华每日电讯》等主流媒体,都曾经以整版的篇幅报道过他的生平事迹。从这些文章里,我们既看到了一位化工专家、制药专家所走过的充满“济世精神”的专业之路,也领略了一位企业家那“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商战经历,以及他叱咤风云的改革家的风采。一起来翻阅《人生真相得失等于零》吧!
展开
精彩书摘
    湖北蕲州自古以来人杰地灵,涌现出来的俊杰之士在历史长河中,如星光灿烂,其中,最著名的远有《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近有鲁迅衣钵传人,新中国文坛最大冤案——“胡风反党集团”的主角胡风。前天,在与蕲农化工公司进行技术合作之余,由该公司老总叶峥蝾先生带领下,有幸到胡风先生的故乡——蕲州下石潭村看了看。追今抚昔,感慨良多。
    说到胡风,在中国稍有文史知识的人都如雷贯耳,大多为其命运跌宕而悲悯嗟叹;尤其他的一封“30万言书”,几乎和彭德怀的“庐山意见书”一样闻名海内外。可以说,在毛泽东主政时期因言获罪的千万人中,胡、彭二人,一文一武,一前一后,是当代“文字狱”大悲剧中最具有标志性色彩的人物。胡风从1955年起,到1985年逝世,沉溺在人间苦难中,非一般笔墨难以尽述,从某种意义上讲,他就是中国的索尔仁尼琴。可惜的是,胡风有索氏之才华,却没有机会写出如索氏一样有分量的鸿篇巨制,而是带着满腹冤屈和遗恨离开人间。谁会想到,在新中国诞辰之初的1949年,他曾以火山爆发般的激情和才华,写出4600行交响乐式的长诗《时间开始了》,来歌颂毛泽东,欢呼新时代的到来?
    春雨初晴,云白天青,我们沿乡间水泥道,驾车由蕲州镇往东经黄土岭村,过菩提村,来到目的地——下石潭村。一路上,丘陵起伏,山道弯弯,目之所及,春和景明:一丛丛雪白的野月季开放在山坡地角;油菜田里,菜花已谢,菜子初结;麦地里麦禾刚刚抽穗,在春风中摇曳。有几个七八岁的小孩,背着书包,相互追逐着走向学堂。村边水塘里,几只鸭子正在戏水。山林里田野间,有许多白鹭飞起飞落。
    到下石潭村后,我们向一位正在菜园里忙碌的中年妇女打听,胡风的故居在哪里?她很热情地告诉我们,故居就在村里,并到路边的一户人家里叫来一个瘦瘦的中年人,说他是村长,由他带我们去参观。村长自我介绍叫张群,很欢迎来胡风先生的故乡参观游览。得知我来自武汉理工大学,张村长说:我村也有一个小孩考入武汉理工大学,学船舶制造,毕业了,目前在上海工作。胡风的乡亲如此热情并郑重其事,我始料未及,心感温暖。
    看得出来,该村处在丘陵上,四周也是贫瘠的丘陵地貌,可耕种的农田不多。村庄很古老,除路边有几栋新盖的三层小楼房外,其余都是破败不堪的老屋,有的已经没有屋顶,留下残垣断壁,被野草占领成为废墟。有些年头的墙壁上还写有毛主席语录及“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标语。村里建有古老的前门和后门,不过,后门已经坍塌,仅留下石砌门框。村中,居然用青石板铺路——显示昔日的荣光,如今都淹没在丛生的野草中。许多老屋的门前有上年纪的大枣树,刚刚长出叶子,绿叶还没有盖住枝丫间的树刺。几株刺槐树正在开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槐花香。村里人很少,显得相当沉寂。有一个中年人正在屋顶上检查屋漏情况,一个年迈的老人扛着锄头刚从地里回来,两个妇女在门口择菜,一条小花狗在旁边转来转去,一个小女孩将鸭子赶到池塘里……
    在路边的草丛中,张村长扒开盖着的枯草和瓦砾,指着一块躺着的青石碑说:这块石碑很有名,上了蕲春县志,有点历史。并说,村里还有许多古老的东西,都在“文化大革命”中毁弃了。他说:下石潭村今天不怎么样,因生活所迫,全村1400人,年轻力壮的村民都外出打工去了。留守在家的都是老弱病残者。过去很有名,本地有“七县三个半湾”之说,意思是蕲州府所辖七个县里有三个半村庄很富裕,这其中的“半湾”就是指下石潭村。听其说话的口气,颇得阿Q之遗风。
    张村长领我们来到一块长满杂草的空地上,说这里就是胡风先生故居的旧址,好多年前毁掉了。我们一直想把故居修建起来,可心有余而力不足。县里只拨给20万元,到账是到账了,可不敢开工。经费显然不足,我们怕半途而废——那就成罪过了。
    ……
展开
目录
温暖与丰盈——桂厚瑛散文集序
我们在大地上寻找什么
大地之花
胡风故乡沉寂的春天——游蕲州下石潭村
春游武昌起义门
张家台的黄昏——谒张居正墓
青龙山中红叶覆盖的坟墓——深秋谒熊廷弼墓
山问的那堆黄土——薄暮谒海子墓
大地之花——谒李白、海子墓有感
隆冬时节游汤和墓
失忆的菜市口
游胡庆余堂
怀念本焕大师
怀念史铁生
指书大师——记荆门刘岳老人
享用热气腾腾的白面馒头的人——《德川家康》读后感
青春悠长的挽歌——《追忆似水年华》读后感
江山风雨
初春时节游狼山
杭州“世外桃源”听雨
雨中游华山(一)
雨中游华山(二)
夜宿浠水三角山
游黄石国家矿山公园
换个角度赏西湖美景
试看今日之“沧浪之水”
登洪山宝塔时的回忆
古佛塔旁的凉席
冰河徒步——世界上最危险的上学之路
雨中游缙云仙都
文天祥的故乡——游富田镇
欧阳修的故乡——游沙溪镇的西阳官
故园芳菲
故乡的沦陷
故乡秋色
拆迁的悲喜剧
老家是这样消失的
忙年
起篓子的故事
赤日炎炎的“双抢”——谨以此文感激敬爱的辛劳一辈子的母亲
父亲带我看病
父亲的老师
父亲买鱼鹰——1960年纪事
萝卜的冬天——1961年纪事
金黄的落叶
一张老照片——纪念父母的金婚
记忆中的外公
祭外婆文
平凡人的墓地
七夕随想
甜瓜的回忆
夏日的黄昏
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池塘里的天空
关于一本书的记忆
踏雪访师记
陪30年前中学老师故地重游
30年前给老师拜年
冷暖人生
秋月如霜秋风凉
我一直在寻找的天籁之音
下雨天我请你喝杯苦咖啡
人生真相得失等于零
弹弓王邓飞虎
为求职或者准备跳槽的人讲故事
我们都住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
小议职场做人做事“六力”
学会活在当下
修养与脾气
学会快乐别无他求
七月的校园与乡村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