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幻灭:晚清洋务运动兴衰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9638522
  • 作      者:
    吕舒怀著
  • 出 版 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洋务运动”、一次鸦片战争、二次鸦片战争、辛酉政变、同治中兴、甲午海战、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这部围绕中国晚清“洋务运动”始末兴衰的纪实文学《晚清洋务运动兴衰记:幻灭》作者吕舒怀力图拨开蒙蔽在历史上的重重迷雾,以崭新的视角进行诠释,形象生动地再现那场深刻影响中国历史、却又错失振兴良机的“洋务运动”,展示了在那场历史的风云变幻舞台上的形形色色人物。
展开
内容介绍
    这部围绕中国晚清“洋务运动”始末兴衰的纪实文学《晚清洋务运动兴衰记:幻灭》,作者吕舒怀力图拨开蒙蔽在历史上的重重迷雾,以崭新的视角进行诠释,形象生动地再现那场深刻影响中国历史、却又错失振兴良机的“洋务运动”,展示了在那场历史的风云变幻舞台上的形形色色人物。《晚清洋务运动兴衰记:幻灭》涉及两次鸦片战争、辛酉政变、同治中兴、义和团运动、百日维新和甲午海战等重大历史事件:再现了慈禧和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皇帝、恭亲王等皇族亲王,以及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林则徐、左宗棠、偻仁等王朝大吏,魏源、容闳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以及形形色色洋人和巨贾买办等历史人物。那时的中国怎么啦?
展开
精彩书摘
    马嘎尔尼子爵抱恨终身的是他在1793年那个夏天的中国之行,倒不全是因为他辜负了英乔治三世国王陛下的神圣使命,令他无法宽恕的是,他竟愚蠢地允许大清帝国的官员在公使船的桅杆上悬挂用中文写成的告示,那告示写着的“红夷进贡”四个汉字明显带有屈辱性,伤了大英帝国的面子。没有适当的理由可以解释,那么子爵阁下一定是被东方燥热的阳光烤昏了头。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的夏季格外漫长而酷热,即便是天津卫的人海口——大沽口,太阳也像熨斗一样烘烤着海面。海水仿佛煮沸的汤,泛起阵阵泡沫。
    一支由三艘大船组成的洋人船队停泊在海岸边,远远望去洋船很高大,潮湿的海风扑打着白色船帆。。船头镶嵌一个金色的狮子头,面目狰狞地盯视孤立于世界之外的古老帝国。甲板上许多穿奇装异服的洋人忙碌着,一个个黄头发、蓝眼珠,面带古怪的表情。他们正从洋船上搬卸东西,这些东西全都是英国国王乔治三世送给乾隆皇帝过83岁生日的礼物。尽管两位帝国的首脑谁都没见过谁,又远隔千山万水,但惺惺惜惺惺,英王的礼物十分昂贵稀罕,有望远镜、镀铜榴弹炮、地球仪、自鸣钟、洋乐器、两驾马车和一个热气球,礼物有六百多件。因为洋船吃水大,进不了内陆河,只能装卸到清朝派来的平底船上运进内陆。洋船上站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儿,他伏在船舷边,睁着好奇的眼睛,凝望着这片神秘的土地。男孩叫斯当通,是英国派遣使团副使的儿子。他好像并不在意岸上神态悠闲的瞧热闹的中国人,他关心的是刚刚捉到的一只虫儿,中国人管它叫“蛐蛐儿”。
    这支英国使团船队,正是由爵士马嘎尔尼率领的,执行乔治三世交给的一项重大使命,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9月,马嘎尔尼率领由八百多名成员组成的庞大使团,离开英国的朴次茅斯港,踏上艰难而危险的旅程。沿大西洋南行,经佛得角,穿越赤道,绕过好望角,进人印度洋。经阿姆斯特丹至雅加达,又沿邦加海峡至南海,他们用了将近九个月的漫长航行,途中风暴和疾病夺去不少同行者的性命,好不容易于1793年6月21日在中国澳门口外的老万山靠了岸。
    此时的大清国经历康(熙)乾(隆)两朝,帝国已走向登峰造极,在当时世界上属于最富有的国家之一。“抚有四海”,国土广阔,资源丰富,人丁旺盛。在那些稍微知道中国的外夷眼里,大清朝像个巨人,拥有财富,神秘而又令人畏惧。其实“巨人”富而不强,它被自负和妄自尊大迷惑了、自我陶醉了,整天把自己关在富丽堂皇的宫殿里,过着悠然自得的日子,充耳不闻外面的世界究竟什么样儿。它甚至唯我独尊地认为,世界上的其他所谓国家,不过是愚昧笨拙、不足挂齿的番邦小国,那里的人民都是茹毛饮血的野蛮种族,根本不配跟大清国比。就算闭上眼睡大觉,它们也比不上中国。就当“巨人”关上门睡大觉的时候,它的远街近邻开始闻着味儿,陆续集中到门口。它们垂涎三尺,又心怀忐忑和惶恐,战战兢兢地前来叩门,企图跟巨人套关系,讨点好处。马嘎尔尼使团代表英国来中国,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英国使团的到来,朝野上下一片欢腾。已经当上太上皇的乾隆寿诞将近,他自然高兴,又一个遥远的番邦前来朝贺,多少为他的寿辰增添几分喜庆色彩。他明令地方官员以“不卑不亢”的姿态迎接远方觐见者。于是,马嘎尔尼率领三艘大船一路顺风,经福建、浙江、山东沿海,到达天津,然后再由水路通州赶往北京。一路上,清朝官员大肆喧哗,船队鸣锣敲鼓,桅杆上悬挂写着“红夷进贡”的汉字告示。在陆路行进时,英国大量沉重的礼物不得不用九十辆马车、四十辆手推车和两百多匹马、三千多人运送。进入京城后,按照乾隆的旨意,所有“贡品”被分别放到紫禁城、圆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陈列。 年迈的乾隆让位他的儿子嘉庆之后;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地退休,仍以“太上皇”的名义,控制着拥有三亿八千万人口的庞大帝国。在他眼里,中国是天朝,是世界唯一的强盛国家,其他的都是外夷番邦,都没有清朝强大,没有清朝富足。他们只有磕头进贡的分,根本没资格和帝国平起平坐。虽然他并不清楚大不列颠位于何处,有多大的国土面积,但他认为这些夷族仰慕天朝,无非是怕挨打而自愿臣服,所以他们的礼品无足称道。
    骄傲_的英国人却不这样看,小斯当通后来回忆道: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在给乾隆皇帝的信中说,为了向中国皇帝陛下表达其崇高的敬意,礼品的选择不能不力求郑重。贵国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任何贵重礼品在贵国看来都不足为奇,一切华而不实的奇巧物品更不应拿来充当这种隆重使命的礼物。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只精选一些能代表欧洲现代科学技术进展情况及确有实用价值的物品作为向中国皇帝呈献的礼物。两个国家皇帝之间的交往,礼物代表的意义远比礼物本身更珍贵。其实,这不过是英王乔治三世的一番客气话,恰好说中乾隆皇帝的心思。清王朝疆土广阔,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一个远在天边,听都没听说过的小国能有什么稀罕东西?当他率领众臣参观英使展示他们的礼品时,乾隆表现出极大的不屑。那六门架在车上、能连发的铜炮,-是准备带到承德避暑山庄鸣放礼炮用的。乾隆好像却对其很反感,后来命人丢在圆明园的茅房里。一百年后,英法联军冲进北京大肆劫掠时,又将它们拉了回去。至于那个热气球以及跟随来的驾驶员根本没派上用场。
    不论是乾隆皇帝还是朝臣们,当时都忽略了英王信中的一句话:两个国家皇帝之间的交往,礼物所代表的意义远比礼物本身更珍贵。当然,拉关系套近乎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两国相互间的利益,很明显地暗示英国使团此行是有目的的。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西风来兮
1.第一个叩门者
2.都是"三拜九叩"惹的祸
3.广东十三行
4.气死律劳卑
5.虎门烟未消
6.头狼人室,群狼跟进

第二章 血腥辛酉
1.声色皇帝的混乱年头
2.两广总督叶名琛的倨傲
3.换约换出场战争
4.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5.狂妄的代价怯懦的结果
6.搬到热河的半个朝廷
7.这一边烽火连城那一边生死夺权
8.恭亲王的秘密使命
9.不是尾声是序曲

第三章 千古变局
1.书生呐喊无人应
2.战火中诞生的总理衙门
3.汉吏称雄天下
4.偏师借重"洋枪队"
5.安庆军械所始洋务运动起
6.旋涡中暗流强劲
7.同文馆掀风波
8.廷议拼个你死我活
9.千古求一变

第四章 同治中兴
1.派个洋人做清朝形象大使
2.大江南北洋务勃兴
3.左宗棠创建福州船政局
4.天津教案又生乱
5.容闳十六年的梦
6.出国幼童黯然收场
7.乱哄哄,旧朝换新朝
8.薪火相传,张之洞缔造江汉洋务
9.打造亚洲第一舰队
10.一战,恭亲王下了台

第五章 龙旗坠落
1.从根子上开始烂了
2.叫你弱,小个儿也敢欺负大个儿
3.进兵朝鲜人圈套
4.仓促应战怎能不败
5.威海的悲歌
6.登门求饶的《马关条约》
7.李鸿章"以夷制夷"的失策
8.赔了夫人又折兵

第六章 共和前夜
1.短命的戊戌变法
2.义和团风起云涌
3.对全世界宣战
4.一个女人的死和一个时代的结束
5.残局难撑风潮乍起
6.武昌枪响帝国坍塌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