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青春肆虐的河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7091894
  • 作      者:
    晓剑著
  • 出 版 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晓剑,男,1952年9月24日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祖籍为河北省南宫市,汉民族。初中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附中;1969年到云南省河口县红河人民公社上山下乡当知识青年,后在北京电视学院编剧班及武汉大学作家班学习,1988年到海南工作至今。
    这本由其创作的《青春肆虐的河谷》描绘了文革时期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知青们的艰苦生活及时代赋予他们的鲜为人知的复杂心态。
展开
内容介绍
    一个无邪而又荒唐少年的悲凉人生!一对纯真而又放浪的男女的爱情秘闻!一段熟悉而又陌生年代的惨烈记忆!《青春肆虐的河谷》描绘了文革时期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知青们的艰苦生活及时代赋予他们的鲜为人知的复杂心态。
展开
精彩书摘
    消息传出,举国上下一片欢腾。
    而地处北京市海淀区的C大学附中的“金猴”战斗队总勤务员杨之洋却并不那么自在,甚至显得有些沮丧,一米八零的个子似乎因情绪不佳而矮了不少,本来就不英俊的脸越发有些丑陋,而近乎猿人。
    到十多年后他死时,也没向任何人说明过到底是因为他长得像类人猿而给自己的战斗队起了“金猴”的名字,还是因为他的战斗队叫“金猴”而被对立的那一派称为类人猿。
    也许二者兼有。
    杨之洋想冲进人民大会堂的念头倒不是因为林彪成了接班人而产生的。
    当时的确有一些明智之人对林彪的所作所为产生了怀疑,认为他是赫鲁晓夫式的修正主义野心家。但这些人不是将此种看法深藏于心底,就是说出来被当成现行反革命投人大牢。而大多数人对林彪是崇敬的,对一九二八年井冈山红军会师是由毛泽东和林彪完成的说法是认同的。
    一个赳赳武夫的杨之洋没有什么超人的头脑和特殊的认识,当然不可能得出林彪是坏人的结论。
    他冲进人民大会堂的唯一目的是为了向毛主席表忠心!
    在一天之前,他想成立一支红卫兵垦荒队去东北友谊农场开办红卫兵共产主义农业大学的提议被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否决了,他的性格使他不能接受这否决,因而产生了冲进人民大会堂的疯狂念头。
    杨之洋绝非政治型人物,冲人民大会堂也不是为了什么政治目的,说准确点,他有一股流氓无产者的气质,为人处世时像个黑社会小头目。这多少和他所受的家庭教育有关。
    他生父是胡风反革命集团中的人物,此案刚一定性便自杀身死,而他母亲为了使他不受牵连匆匆忙忙下嫁给一个蹬三轮车的工人。三岁的他便由一个大学系主任的公子成为了一个只会卖力气、发酒疯、说下流话、干仗义事的男人的儿子。
    他母亲成了奴隶和性交工具,他当然也成不了什么文弱书生,但他们母子却再也没受到过什么政治上的不公平待遇。
    杨之洋之所以能够进入当时所谓宝塔尖学校c大学附中,完全是因为他的工人出身,当时这所高干子弟云集的中学为了批判干部子弟特权思想,装点一下门面,首次招收了十名工农子女入学,他便有幸成为这十人中的一个。
    “文化大革命”轰轰烈烈开始以后,他从父亲那儿受到的影响便全部展示出来。第一个站到校长办公桌上,对校长歧视工农子女行为展开革命大批判的是他;当红卫兵还处于地下状态,公开张贴红卫兵宣言的还是他;把那些给他判过二分的老师们剃阴阳头的又是他。
    颇具政治家风度的高干子女们极力夸赞他工人后代的先锋队作用,把一切打头阵的任务都交给他去做,使他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他爸爸虐待他母亲的方式被他全部用到了女老师身上,而他爸爸吊打他的方式则被他一丝不差地用到了男老师身上。在“破四旧”和抄家的“红八月”狂潮中,他更是大显神威,只身活捉了北京著名流氓集团“九龙一凤”的大龙,一口气用皮带抽死了一个当过伪警察局长的老头子,扳倒了万安公墓中二十多个坏人的巨大墓碑,还敲毁了颐和园佛香阁上五十多个小佛爷的脑袋。
    为此,在整个海淀区他赢得了不小的名声,各校红卫兵的打手们听到类人猿的名字,都肃然起敬。
    他被称为海淀区“份”最大的!
    北京俚语中的所谓“份”,实际上就是一种名气的意思,不过早已成为黑道用语,在红卫兵时代,一方面破着“四旧”,一方面又有沉渣泛起。
    前些日子,就是一九六八年十二月的一个夜晚,由于无聊而出去和另一派红卫兵打了一架的杨之洋刚刚睡下,便被一阵阵锣鼓声和鞭炮声惊醒,全北京市一万一千八百多只高音喇叭同时响了起来,原来毛主席的又一条最新最高指示发表了: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到农村去,这可是杨之洋的向往之一,他很喜欢农村,上小学时,最令他高兴的事就是父亲带他回老家。
    蹬三轮的父亲的老家在北大荒,那里有成片的白桦林和美人松,有匆匆开放的野花,有一望无际的田野,有松鸡、野鸭,有狍子和狼,有时还能看到懒洋洋的熊和狡猾的狐狸,河流、水洼中的鱼用手都能抓住,叫不出名来的野果子和蘑菇遍布山谷。
    杨之洋一到了那里就不想回城市,和村里的孩子们在一起,从早玩到天黑,不知累不知乏,每天都有数不清的收获。
    他早就想砸烂那些死气沉沉的课桌,永远在农村里生活。他的性格使他天生就适合在大自然中做个无拘无束的人。
    毛主席的指示确实说出了他的心里话。
    他马上翻身起床,召集“金猴”战斗队的十九个类人猿,一同研究如何落实最新的最高指示。
    经过整整一夜的争论,最后意见趋于一致:到北大荒去,成立红卫兵共产主义农业大学!
    为此,他领着十几名男女冒着北国的风雪,来到他老家附近的友谊农场,和那里的造反派战友进行了联络。
    友谊农场很欢迎他们的到来,毛主席的指示同样使那罩一片沸腾,农场当即同意拨出一万亩土地和十排砖房让他们成立红卫兵共Jt主义农业大学,一分钱不收。
    谁也不会知道,这是十年之后承包制的雏形,所有研究承包理论的人谁也没有搞到当时双方会谈的第一手资料。
    杨之洋他们回到北京后,已是春暖花开时节,一份长达万言的报告送交到北京市革命委员会知青分配小组。
    然而,这个报告被无情地否决了,所有知识青年的去向要在一元化领导下决定。
    杨之洋怒火中烧,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有计划地去实现一个伟大的理想,却连第一步都没走出去。十几年以后,他还有过一次这样的计划,结局是死亡。
    他决定去冲人民大会堂,以表示自己的决心和信心。
    这种冲击在当时是非常时髦和奏效的。上万名中学红卫兵七次冲击公安部,致使中共中央文化革命领导小组不得不下令释放被关押的中学红卫兵领袖;大学红卫兵冲击外交部和人民大会堂,迫使周恩来不得不让陈毅出面接受批判;十万人冲击中南海达数十天,又使国家主席刘少奇站到了批判台上。
    杨之洋认为自己的冲击也会取得预想的结果。
    ……
展开
目录
代序 知青,一个难以诉说的字眼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后记 我的知青岁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