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现当代散文戏剧名作欣赏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207901
  • 作      者:
    余光中, 严家炎等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丛书荟萃《名作欣赏》杂志三十余年精选篇章,将四百余篇名家所写的赏析中外文学名著的经典文章,以古今中外为经,以文学体裁为纬,分门别类编辑成书,共十二分册。
    所辑篇目,从两万余篇文章中精选而出,名家行文,观点鲜明,功底深厚,语言生动,不拘一格,有很强的阅读性和欣赏性,值得珍藏。
展开
内容介绍
    《名作欣赏》杂志创刊于1980年,以鉴赏中外优秀文学作品、培养文学和艺术欣赏趣味、提升人文素养为宗旨,以发表名家赏析名著的经典之作为特色。
    杂志闻名于全国文化界、文学界、教育界,无数读者说,我们是看着《名作欣赏》长大的,许多业已功成名就的学者更是说,我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在《名作欣赏》上发表的。这些文章如一泓泓清泉沁入我们的心田,成为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也为许多作者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创刊三十余年来,《名作欣赏》获得过无数荣誉,是全国唯一以鉴赏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为内容的大型期刊,曾蝉联首届、第二届、第三届政府最高奖-一国家期刊奖,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展开
精彩书摘
    经这一番不落俗套的铺陈,海棠花立时有了声音的色彩,在本是恬静的千朵万朵花丛中,唱起了春之歌,回响起海的涛声,把一般赏花人视为静止的花赋予跃动的生命力。这里,诗人没有写花的形状和香味,但读者仿佛和千万赏花者一同在花潮中荡漾,看到繁花似锦,闻到花海腾香。这种化平凡为神奇的艺术功力,令人击节赞赏。文章从开头写到这里,区区六百字,写了花的色彩、花的景致、花的潮声,由色入景,由景入声,丝丝相连。可以说,如此描绘海棠花可谓达到了穷形尽态的境地。读来一气呵成,又从容舒展。这俨然是一帧艳丽、婀娜的海棠花会图。
    但是,文章如果有景而无情,或景浓而情寡,那就索然无味了。刘勰在《文心雕龙》的“情采”篇中说:“情者文之经”,“为情而造文”。写真景,抒真情,创造一种贮满诗情的艺术境界,才能把读者引入佳境,牵动读者的情思。《花潮》在写花咏物时,虽也曾倾注了诗情,但作者笔端凝聚的浓郁的感情,主要还是倾注在写赏花人上面。他用一半多的篇幅写人们如何在树下花间看花,“这棵树下看看,好,那棵树下看看,也好,伫立在另一棵树下仔细端详一番,更好,看看,想想,再看看,再想想”。人们在花下“一步千徘徊”,不忍离去。男女老少,徜徉在花海中,如痴如醉:扶着拐杖的老妈妈,竟情不自禁地折下一朵插在鬓发;穿红着绿、点胭脂、抹口红的姑娘少妇,欲与花争妍,“显得很突出”,那些带弹弓来射鸟的孩子们也被花“惊呆了”;画家和摄影的人们,更是目不暇接,不知要画花,还是要照人;连娇艳的茶花,俏丽的梅花,妖娆的桃花,旖旎的滇池,丰腆的平林和原野,在海棠花事面前,都黯然失色,无人问津。这样一写,不仅进一步烘托了“花潮”,而且写了人潮,潮潮相激,在读者心里涌起层层心潮。这因写花而写人,写人对于大自然的质朴的感情,表现了李广田散文一贯的风格,但却有鲜明的时代印记。李广田早年的散文,如《山之子》等,有一种对大自然和故乡的朴实的感情,但有时不免带着淡淡的忧郁情调。而《花潮》却感情浓烈,色彩斑斓,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已成了生活的主人,大自然的主人,他们不再为生计忧虑、奔波,劳作之余,尽情游乐。
    ……
展开
目录
鲁迅和瞿秋白
从《鲁迅杂感选集》及其《序言》说开去
尽在不言中
鲁迅先生书简注释及其他
半生辛苦万种情怀
读《〈呐喊〉自序》
生动传神蕴藉含蓄
《香市》赏析
“春光似海盛世如花”
读李广田散文《花潮》
满腔郁怒写真情
读《五月卅一日急雨中》
中国现代散文发轫期的力作
读冰心的《笑》
冰心《往事·二》赏析
伟大抗日民族战争的侧影
读周立波的《娘子关前》
爱的颂歌美的旋律
读沈从文《月下小景》札记
人生如树
读丰子恺的散文《梧桐树》
母爱,生命的乐章
解读老舍《我的母亲》
“巴洛克风格”的最佳体现
钱钟书的随笔《谈交友》
幽默观的形象化表述
钱钟书散文《说笑》赏析
读《管锥编》札记两篇
纯净精致的美文
杨绛早期散文四篇赏析
明心见性但凭写手
庄因散文《母亲的手》写作特色
读《劫后文存——贾植芳序跋集》
自由主义精神的深沉辩护
胡适散文《追悼志摩》赏析……
朱自清的散文
以《背影》为例谈方法问题
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记忆
以《王蒙自传》为例
试说“中国的奥勃洛莫夫”
从《王蒙自传》谈到倪吾诚形象的典型意义
敢问谜在何方?
梁衡散文《觅渡,觅渡,渡何处?》简析
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
读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兼谈其散文的诗性表述
有情有韵动人心目
余光中幽默散文《催魂铃》赏析
天下最怕伤害的是孩子
赵翼如散文《单身母亲手记》赏析
以天地自然之心体察万物
刘亮程散文《狗这一辈子》赏析
语言的艺术写意和绘画
贾平凹散文《邻院的少妇》赏析
用生命诠释美与自由
读高尔泰散文《敦煌四题》
对知识分子独立价值缺失的反思
读王小波的散文《花刺子模信使问题》
理性的光芒与快乐
读《王小波散文三篇》
一部特殊的史书
读曹聚仁《我与我的世界》
故乡:作为一种“现代神话”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的“故乡”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