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在第一幕结束的时候,他决定要装疯,以便能够寻找复仇的机会。第二幕开始以后,我们就想看看这个年轻的王子怎样寻找复仇的机会,完成复仇的使命,但是情形不是这样,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疯疯癫癫的哈姆雷特。装疯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比如说,一个正常的人接受一个刺激信号“甲”,他就反应一个“乙”的行动。想装疯呢,他马上要把反应这个“乙”的行为遏制住,反应一个“丙”,人家才会看着他说:“噢,这个人不正常,他疯了。”可是,我们在哈姆雷特身上看不到这个过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被沉重的石头压垮的人的那种恍惚状态:他完全控制不了自己。比如说第二幕一开始,他遇到了波洛涅斯,波洛涅斯是他父亲时代的一个老臣,既是一个长者,又是一个帮凶,又是自己未来的岳父,具备这样三重身份的老人,哈姆雷特如果处在装疯的状态,他应该怎么样来对待?我们说不管怎么样,他应该设法隐藏自己内心复仇的意图而让这个老人感到迷惑。可是我们看到的不是这样,他见到波洛涅斯就痛骂起来,用的语言可以说是非常下流的,骂他像“一块臭肉”,“太阳照耀你这块臭肉,是因为你还可以孵化蛆虫”。他说这些话的时候,我们可以感觉到哈姆雷特面对这个可以说是杀死自己父亲的头号帮凶,他内心的那种仇恨,毫不遮掩地暴露出来了,观众不由得替哈姆雷特担心。后来他和两个同学相遇,这两个同学本来也是他的好朋友,现在被奸王收买,来刺探哈姆雷特是不是真疯。哈姆雷特洞悉了这一点,他应该把自己的内心世界闭锁起来,不让他们得逞。但哈姆雷特大谈他对丹麦的看法:“整个世界是一个监狱,丹麦是其中最坏的一间牢房。”我们觉得对哈姆雷特来讲,他跟他的同学说这样的话很不明智。特别让我们不能理解,甚至感到很不高兴的是他对善良的奥菲丽亚的态度。虽然,这时候奥菲莉娅也接受了克劳狄斯的指使,但是奥菲莉娅是无辜的,她完全是出于对哈姆雷特的爱来看望哈姆雷特的。哈姆雷特连起码的判断也失去了,说了一些相当下流的话。他说:奥菲莉娅,你进尼姑庵去吧,没有哪个傻瓜会和你结婚,因为和你结婚不知会生下来什么有罪的人。还说:“美丽可以把贞洁变成淫荡,如果你想保持贞洁,就要和美丽告别。”①这个时候哈姆雷特为什么这样对待奥菲莉娅?有一种解释,说他是想把过去的美好的记忆都从自己的头脑里驱逐掉,把美好的东西驱逐掉,以便把自己的精力完全集中在复仇上。这种解释来自于俄国的著名批评家别林斯基,有一定的道理,比如说你以前有一个很好的朋友,现在你意识到她不属于你了,你有些割舍不掉,这时,你很可能会产生恶语相向的欲望,快刀斩乱麻地把关系了结。总之,当时哈姆雷特就像暴风当中的一扇破门,随着狂风一开一合。他不能自主,被感情的风暴所翻转,就像大海上的一叶小船,没有被狂涛吞没,没有沉下去,是因为还有一丝理智的细线,把他束在岸边。这种状态,我们用心理学上的一个词来说就叫“情感杀害理智”,一个人的情感处在非常激动的状态时,往往很难思考,很难认真地做什么事情。这样的体会,我不知道你们是否也有?几个同学在一起,争论什么事,后来大家都激动起来了,这时,一个同学对你讲了很多非常没有道理的话,你被气得脸发白,嘴唇哆嗦,他的每一句话都是错的,但你想不出一句话来批驳他,气得不得了。晚上躺在床上,心情平静下来了,一串一串非常有力的凌厉的驳斥涌上脑际。这时候,你就想:啊!那时我为什么想不起来呢?这是因为激情压制了理智,或者说激情杀害了理智。哈姆雷特是一个情感非常丰富的人,丰富的情感在复仇的关键时刻,变成了理智的敌人。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