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地域文化与文学走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7837507
  • 作      者:
    段崇轩著
  • 出 版 社 :
    北岳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段崇轩,生于1952年,山西原平人。1978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历任山大中文系教师,《五台山》文学杂志编辑,《山西文学》月刊社编辑、主编。现任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作家协会文学评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山西文学院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1978年开始从事中国当代文学及文学评论研究,在乡村小说、短篇小说、文学批评及山西文学等领域多有著述,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理论批评文章四百多篇,凡三百余万字。著有长篇传记《赵树理传》(合作),评论集《生命的河流》、《永驻的厚土》、《边缘的求索》,专著《乡村小说的世纪沉浮》、《马烽小说艺术论》,散文随笔集《蓝色的音乐》等十多种。有多篇作品获全国及省内奖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山西文学批评书系》入选的八位中青年评论家段崇轩、傅书华、苏春生、陈坪、杨占平、侯文宜、杜学文、王春林(以年龄长幼为序),都是当下山西文坛的骨干力量,都还在职,担负着宣传、文学、教育、科研等方面的领导或教书育人工作,并且都已经从事文学评论二三十年,出版和发表过许多专著和评论文章。这次,他们每个人都非常认真地遴选出近些年来发表的文章,结集成书,代表了他们各人的学术水平和评论风格,应当说,集中体现了山西批评家的整体成就,是山西文学界值得关注的一件重要事情,对于进一步促进全省、乃至全国文学创作健康发展,将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展开
精彩书摘
  山西的几代作家,心中都有一块沉重的“厚土”。不管你是从革命根据地走过来的老一辈作家,还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成长起来的年轻作者;无论你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作家,或是因种种“缘分”把你安置在这里的外籍作家……你生存、挣扎在这块土地上,这土地就会宿命般地积淀在你的心灵上。心中的厚土孕育了笔下的厚土,你依赖它获得了成功,它又使你终生不能割舍。半个世纪以来,三晋热土走出了几代卓有成就的作家,人才济济,后继有人。“山药蛋派”的变革和发展,正是这块古老土地养育的结果。许多评论家曾探讨过山西文学的创作特征,我以为其特征、其精神可以借用一篇小说的题目来概括——“厚土”。像厚土一般朴素、凝重,这正是山西现当代文学一以贯之的精神特征,也是山西文学区别于外省文学的艺术个性。
  评论家李国涛把以赵树理为首的山西老一代作家,名正言顺地称之为“山药蛋派”。这名称是极准确传神的。但现在的山西作家已是“四世同堂”、新人辈出,山西文学在“山药蛋派”之后的数十年间又有了崭新的变化和发展,我们虽然可以把今天的山西文学看做“山药蛋派”的深化和继续,但用“山药蛋派”这一名称来囊括整个山西文学,显然是远远不够了。之后又有了“晋军”的称谓,那是泛指山西的第三代作家的。我这里无意给山西的几代作家起一个流派式的名目(其实这很难),只是想从史的角度,来探索一下贯穿整个山西文学的那种基本精神特征。有评论家把山西文学称之为现实主义文学,这自然是恰当的;但“现实主义”这个词太概念、也太笼统了。因此我以为用“厚土”二字形容,来得更为准确和形象一些。山西文学在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像黄河一样历经曲折、时起时伏、变化多端,但它始终奔腾不息,保持着自己特有的风格和气派。纵观山西几十年来的文学,曾出现过两个鼎盛期,即50、60年代的“山药蛋派”时期和80年代的“晋军”作家时期。在艺术表现上也有两次较大的变革,一次是晋军作家在继承前辈的基础上,在表现方法上作了多向度的探索;另一次即是今天的一些青年作家(所谓山西的第四代作家),在艺术上大胆地融汇了一些现代表现方法。但是,不论山西文学有多少曲折、变化,山西几代作家有什么不同,山西文学的基本精神特征却始终不渝、代代相传,只是随着各种各样的变化,这种精神特征变得更加博大而丰富。
  ……
展开
目录
关注
永驻的“厚土”——关于山西文学一个侧面的考察
乡村小说:从山西到全国
“山药蛋派”里外观
奔涌不息的河流——山西文学五年述评
地域文化与文学走向
审视与体验——“晋军”与青年农民作者的比较
“安泰”之魂——山西青年小说家论
山西短篇小说的新风景——兼论山西新锐作家群

解读
民间:从破碎到沉潜——赵树理小说的一种解读
土色土香的农村“史诗”——马烽小说论
马烽、赵树理比较论
生存的勘探——常捍江小说解读
从乡村到城市——评张行健的小说创作
打开小说的“可能”之门——评葛水平的小说创作
在底层发现善和美——王保忠的短篇小说
重新发现张玉良
赑屃:一个内涵丰富的象征——读张不代长篇小说《草莽》
谁是历史舞台上的“主角”——读焦祖尧长篇小说《飞狐》
一腔深情话盐史——读周宗奇纪实文学《守望潞盐》
传统叙事艺术的回归与创新——评成一长篇小说《茶道青红》
回归乡土发现民间——读李骏虎长篇小说《母系氏家》
“细读”与“宏论”——读王春林《新世纪长篇小说研究》
融通:评论家的一种能力和境界——读侯文宜《当代文学观念和批评论》

聚焦
走近解放区作家
老照片中的赵树理
潇洒的写作——记钟道新
王祥夫的文人情致
曹乃谦与他的《温家窑风景》
吕新:三晋厚土上的“先锋派”作家
谭文峰:从“小我”到“大我”

放眼
关于农村题材小说的备忘录
乡村小说:一个世界性的文学母题
论90年代乡村小说的人物塑造
评论家要有读者意识
走向“三分天下”的文学批评
作协派批评的困境与自救
唤醒短篇小说的“野生性”
短篇小说须有“大境界”
世俗社会中的上下求索——近年短篇小说综论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