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罕布什尔旅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3949708
  • 作      者:
    (美)约翰·欧文(John Irving)著
  • 出 版 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欧文是一个很难定性的作家,即便看了他很多本小说,也无法归纳出这个作家的特点,他不会循规蹈矩地讲故事,但是却还是会在不同的小说里使用很多让你觉得眼熟的要素,这些特殊的要素会让人一眼就认出这就是欧文的小说,但结局总是出人意料,你永远都猜不到下一步会如何发展。
  《新罕布什尔旅馆》是一部非常“混乱”的小说:1出场人物众多,祖孙三代再加来来往往登场的形色人物不下二三十位,但令人惊讶的是,几乎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个性鲜明;2时间和地点跨度相当大,四十年的时间,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到奥地利的维也纳,但主题集中突出,作者的掌控又十分得力,并不觉得突兀和乱;3 小说里的人物和故事有种独特的魅力和气质,这些人和事你都无法在生活中遇见,但是对于他们的想法和举动又觉得非常妥帖,这是很奇怪的矛盾冲突,但是又觉得很理所当然,一切的可能和不可能都在《新罕布什尔旅馆》。
展开
作者简介
  约翰·欧文(John Irving),被美国文坛泰斗冯内古特喻为“美国最重要的幽默作家”,是当代最知名的小说家之一,他作品中所呈现的高超的说故事技巧与优美的文学性,使人们常将他与狄更斯和J. D. 塞林格等重量级小说家相提并论。他的小说不仅赢得书评界的一致推崇,而且叫好又叫座,是西方最畅销的小说家之一。
展开
内容介绍
  《新罕布什尔旅馆》是关于一个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家庭三代经营旅馆的悲喜剧,荒谬、哀伤又有趣。
  爷爷巴布是个没什么成就的中学足球教练,读哈佛的爸爸温斯洛在旅馆打工时邂逅妈妈玛丽,之后以闪电的速度一连生了五个小孩,大儿子弗兰克是热爱制作动物标本的同性恋,大女儿弗兰妮暗恋强暴她的学长,二儿子约翰是个有恋姐情结的健身狂,小女儿莉莉是个梦想着要长大的侏儒,小儿子蛋蛋有选择性重听,家中宠物是只跟犹太人买下的固执笨熊和一头臭得要命的老狗。
  他们开过三家“新罕布什尔旅馆”,经历过种种惊险和奇怪的遭遇,却始终没有放弃对理想、对家庭、对爱的热情和追寻。
展开
精彩书评
  “无人不冤、有情皆孽”,John Irving在《新罕布什尔旅馆》一书,展现其他小说家难以项背的写作技巧,创造他人无法模仿的文学语言,将新罕布什尔旅馆一家、周遭人物,与其存在的时代与城市,书写得淋漓尽致。
  ——张大春

  翻译欧文的作品对作为小说家的我来说是一种滋养。他的故事世界,会让人发现:“哈,是吗,还能这么去写啊!”
  ——村上春树

  于《大方》的长篇访谈中表示对欧文作品的喜爱
  就我个人的领会,欧文是位本质上非常单纯的作家。但由于太过单纯, 以致和这个不单纯的世界产生了龃龉,反倒令人觉得他的现代性更加明显。这种独特感真是不得了!如此的独特与激进,希望有更多人能够理解。
  ——村上春树

  一旦和纯粹而沉重的康拉德、浓烈而幽微的福克纳、锐利而絮叨的贝娄或佻达而炫奇的罗斯相较起来,欧文的小说总能在更多浪漫传奇式的悬疑和惊奇的交织之下让读者往复穿梭于倍胜于这些大师们所点染或镂刻的现实。
  ——张大春

  约翰·欧文是美国最重要的幽默作家。
  ——冯内古特

  这不是关于一个家伙如何要回他的手的故事,而是要探讨,到底有什么东西从我们的生活中遗失了。
  ——约翰·欧文

  在欧文的小说里总是有很多异乎寻常的故事,但是这次他超越了过去的自己,编造出更加怪异的事件,让整个故事充满幽默荒谬以及意想不到的尖锐讽刺。这是一个更轻松节奏更快的故事,相信他的书迷会更喜欢。
  ——《出版人周刊》

  至今尚在人世的作家当中,几乎没有一个比得上欧文。
  ——《华盛顿邮报·书的世界》

  约翰·欧文是美国最具想象力与热情的小说家……他拥有十倍于其他作家的想象力。
  ——《丹佛邮报》

  欧文是他们那一代最聪明、最痛苦,但也最愉悦的小说家。《新罕布什尔旅馆》是他最好的作品。
  ——《芝加哥太阳报》

  《新罕布什尔旅馆》是最有原创性的家族小说,约翰·欧文以狄更斯式的黑色幽默,描绘故事中的残酷、不道德、教条主义与不公平。
  ——《时代周刊》

  令人兴奋的事发生了,约翰·欧文完成了根据你我世界所写的新小说《新罕布什尔旅馆》……你务必要看。
  ——《洛杉矶时报》

  一口气读完让能觉得全身充满能量,《新罕布什尔旅馆》有最吸引力的人物、最戏剧性的变化与最可怕的意外,每一页有最无赖的……好玩。
  ——村声(Village Voice)

  约翰·欧文近乎报复式地娱乐及诱惑它的读者,并持续着他惊人的原创性,《新罕布什尔旅馆》这本让人脸红的小说,充满着异国风味的特质,与最传奇性的事件。
  ——《纽约时报》
展开
精彩书摘
  莉莉最后的时光
  莉莉留的话一定把弗兰克吓坏了。他约完会回家时离她打来应该没多久;弗兰克打开答录机,一边刷牙一边听,准备上床睡觉。弗兰克漱过口,关掉浴室的灯,然后听见莉莉的声音。
  “嗨,是我。”她抱歉地对着答录机说。莉莉永远都在道歉。弗兰克微笑着掀开被单,爬进去之前他总要先把裁缝人形放上床。接着是一阵长长的沉默,弗兰克还以为机器故障了;它经常如此。但莉莉接着又说:“只是我而已。”她语气里的疲惫令弗兰克看了一下时间,焦急地等莉莉说下去。接着又是一阵长长的沉默,弗兰克还记得自己忍不住低语道:“说呀,莉莉。”
  然后莉莉开始唱她那首小歌,只唱一小段;那是首《侯伊利根之歌》——愚蠢而悲伤,一首属于老鼠王的歌。弗兰克当然熟悉得很。
  Verkauft's mei Gwand, I Fahr in Himmel.
  卖了我的旧衣裳,我要上天堂。
  “我的天,莉莉。”弗兰克对着答录机轻声说,开始迅速地穿衣服。
  “Auf Wiedersehen,弗兰克。”莉莉说,她的小歌唱完了。
  弗兰克没有回答她。他跑到哥伦布圆环,招了一辆到市区的计程车。虽然弗兰克跑得不快,我相信他一定没有浪费时间;换成我也快不了多少。我总是对他说,就算莉莉打来时他在家,比起赶过二十条街外加一个动物园,由十四层楼掉下去要快多了——从斯坦霍普十四楼转角的套房到八十一街和第五大道的人行道上。莉莉要走的路比弗兰克的短,也比他早抵达目的地——不论如何,弗兰克救不了她。即使如此,弗兰克并没有说——甚至没想到要说——“Auf Wiedersehen,莉莉。”直到别人带他看见她小小的身躯。
  她留的字条比菲格波清楚多了。莉莉没有发疯。她的遗书是认真的。
  抱歉,
  字条上这么写着。
  就是不够大。
  我最记得她的一双小手,每当她说出深思的话语,那双手就在她膝上挥舞着——莉莉总是深思不止。就如小琼斯说的:“她笑得太少,兄弟。”莉莉的小手停不下来,总是跟着她觉得自己听到的音乐起舞——也许是弗洛伊德用球棒打拍子的那首歌,也是现在父亲用球棒在他疲惫的脚边优美地和着的曲子。
  我们尽可能让莉莉的最后一刻平静度过,虽然她的崇拜者为数甚众。我但愿当时能鼓起勇气请唐纳·贾斯特写一首挽诗,但这只是个尽可能接近家庭式的葬礼。小琼斯来了,和弗兰妮坐在一起,我无法不注意他们手握着手的样子有多相配。人往往要在丧礼上才会发现谁又老了,我注意到小琼斯的眼睛周围多了几道细纹。小琼斯现在是个忙碌的律师——他念法学院的时候没半点消息,就像当年被克里夫兰布朗队的球员压在底下一样,几乎完全消失在学校里了。我猜想,法学院大概跟橄榄球差不多,都得钻深一点。小琼斯老是说,打前锋的经验为他做好了进法学院的心理准备,非常辛苦,但是无聊、无聊、无聊。
  接下来好一阵子,我们都得忍受那些满怀崇敬之情的吊唁者:他们崇拜自杀的莉莉——那些莉莉迷认为自杀是她终极的主张,也证明了她的严肃认真。说来讽刺,因为弗兰克、弗兰妮和我都明白莉莉的自杀——以莉莉自己的观点来看——反倒是她坦承自己不够认真的结果。但是这班人就是喜欢莉莉最讨厌自己的那个部分。
  一群莉莉的自杀迷还写信给弗兰妮,要她到全国各大专院校去朗读莉莉的作品——以莉莉的身份。他们要会演戏的弗兰妮扮莉莉。
  我们想起莉莉唯一一次当驻校作家的经验,还有她参加唯一一次英语系会议的回忆。在会议上,课务委员会表示经费不足,只能再请两个知名度普通的诗人,或者一个有名的诗人或作家,再不然就把所有的钱投在一个在全国大专院校巡回、扮演维琴尼亚·伍尔芙的女人身上,因为她要的费用很高。虽然全系里只有莉莉在课堂上教过伍尔芙的作品,她却是唯一反对系上请那个假伍尔芙的人。“我想伍尔芙一定希望这些钱可以用在一个真正的作家身上。”莉莉说。但全系都坚持他们要那个“演”伍尔芙的女人。
  “好吧,”最后莉莉说,“我同意,但是她要演到底,不能打折。”整个英语系顿时鸦雀无声。有人问莉莉她该不会是说真的——难道她的品位坏到要人家到学校来自杀?
  “照我哥弗兰克的说法,你们这些人——还是正牌的文学教师——真是低级透顶:情愿把钱花在一个死作家的假货身上——而且还不教这个作家的作品,也不愿给一个活作家——反正活人的作品你们大概也不念。何况,”莉莉说,“想想看,你们不教又要人家来演的那个女人,对伟大和装腔作态之间的分野有多么执著!你们居然想花钱找人来演她?你们真该惭愧。”莉莉对他们说:“尽管去找好了,我会帮那个人在口袋里装石头,再带她去河边。”
  对那些要她扮成莉莉到全国各大专院校演出的人,弗兰妮就是这么回答的。“你们真该惭愧,”弗兰妮说,“何况我比莉莉高太多了。我妹妹其实'小'得很。”
  那些自杀迷听了只认为弗兰妮“无血无泪”——经过联想,再透过媒体形形色色的报导,我们便成了一个对莉莉死活毫不关心的家庭(因为不肯为这些莉莉的假货帮腔)。气急败坏之下,弗兰克自愿在一个自杀的诗人和作家的公开朗诵会上“扮”莉莉。当然,没有一个诗人或作家亲自朗读他们的作品;尽是些请来的朗诵者,好一点的对死者的作品还有共鸣,糟的呢,只对死者的生活方式——意思差不多等于是死亡方式——有共鸣;他们朗诵那些自杀者的作品,仿佛逝世的作家可以死而复生。弗兰妮不愿参与,弗兰克则自愿出席;但他被拒绝了。“理由是我不够真心,”他说,“他们认为我不是真心的。操他的,我当然不是!”他吼道:“他们都该尝尝真心到底是什么滋味!”
  于是我们继续做梦,在梦里创造人生。我们给自己一位成圣的母亲,使父亲成为英雄;还有别人的哥哥、别人的姐姐——他们也成了我们的英雄。我们创造自己的钟爱与恐惧。梦里永远有个失落的勇敢小弟弟——也有个失落的小妹妹。我们继续做着梦,伟大的旅馆,完美的家庭,度假的生活。而我们的梦想从眼前逃开,几乎和做梦时一样清晰。
  在新罕布什尔旅馆里,我们一辈子都锁死了——话说回来,水管进一点儿空气,头上淋一堆屎又怎样呢?如果你拥有美好的回忆。
  我希望这个结局还适合你,妈——还有你,蛋蛋。这个结局有你最喜欢的风格,莉莉——也是你长得不够大,永远写不出的结局。或许这里的举重器材不够满足爱荷华巴布,宿命论也不够满足弗兰克。或许对父亲和弗洛伊德那些梦想的本质谈得不够,也缺少弗兰妮的恢复力。我想,这个结局可能对苏西不够丑、对小琼斯不够大。我也明白它不够暴力,不足以取悦过去的好友和仇敌;或许还及不上尖叫安妮的一声呜咽——无论她此刻躺在何处尖叫。
  但这就是我们做的事,做梦,然后梦想从眼前逃开,几乎和做梦时一样清晰。就是这么回事,不管你喜不喜欢。正因如此,我们才有这种需要,我们需要一只聪明的好熊。有些人的头脑好到可以完全自给自足——头脑就是他们的聪明熊。我想弗兰克就是这种人,他的头脑就是聪明的好熊。他并不是我误以为的老鼠王。弗兰妮有只聪明熊叫小琼斯,同时她还擅长远离哀愁。而父亲有他的幻想,这些幻想够强够大,最后也成了他的聪明熊。这样就剩下我了;当然,我有苏西熊——还有她的强暴防治中心和我的神话旅馆,所以我应该没什么问题,都快有小孩了,最好是没问题。
  巴布教练始终都明白,你必须择善固执、终生不渝。你必须继续走过打开的窗口。
  ……
展开
目录
1  那只叫缅因州的熊
2  第一家新罕布什尔旅馆
3  巴布教练的胜利季
4  弗兰妮输了一场架
5  圣诞快乐,1956
6  弗洛伊德来信
7  哀愁再现
8  哀愁浮起
9  第二家新罕布什尔旅馆
10  歌剧院的一夜:鲜奶油与血
11  爱着弗兰妮;面对道夫
12  老鼠王症候群;最后的新罕布什尔旅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