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域外随笔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309532
  • 作      者:
    陈九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第二天就要回美国,三周的中国之行的确短了些,微多老朋友新朋友才知道我来,刚要表示表示,人却要离开了,这儿天的电话格外多、到北京后朋友借给我一部手机,说,敞开打,国内国际,别管结账的事。
展开
作者简介
  陈九,原名陈志军,男,祖籍河北,1970年加入铁道兵。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1986年赴美,先后就读于俄亥俄大学国际事务系,纽约石溪大学信息管理系,获硕士学位。现就职于纽约市政府,主任数据师,居纽约。陈九是北美地区深具影响力的华文作家和诗人,其作品常见于海内外华文媒体。著有诗集《偶然》,散文集《车窗里的哈迪逊河》等。曾任美国海外华文作家笔会会长,现为美国《侨报周刊》专栏作家。
展开
内容介绍
  《域外随笔》是北美地区深具影响力的华文作家和诗人陈九先生的随笔集。《域外随笔》收录了《北京的公交车》、《魔幻般的浙江沿海》、《年年都是坎儿》、《超市可否架张床》、《让我们风花雪月》、《别动“男人的乳房”》、《“走路”的汽车》、《北京遇海归》、《相声不止在官家》、《厕所比情人还重要》、《女人的美代表着时代》、《不了不了不了情》、《从火化到火葬》、《?支撑着中国》、《官衔官衔处处开》、《中国医疗:爱你恨你都不易》、《国内买玉险些被骗》、《卡拉OK,不散的宴席》、《寻找我的幼儿园》等文章。
展开
精彩书评
  陈九先生的文字,最难能可贵的一点,是身在北美,心在北京。正像他自己所说的:“我仍记得当年胡同里的泥土湿润得泛着绿苔。”就这样淡淡的一句,足以感动所有的游走在五大洲胡同里的同胞,我们都是这个温暖的星球上的绿苔,都不要忘怀生养我们的那片湿润的泥土。
  ——孔庆东
展开
精彩书摘
  上篇  聊聊回家那些事儿
  哭泣的老母亲
  回家那些事儿先从最近的事说起,返回美国的那个早上。
  第二天就要回美,三周_的中国之行的’确短了些,很多老朋友新朋友才知道我来,刚要表示表示,人却要离开了。这几天的电话格外多。到北京后朋友借给我一部手机,说,敞开打,国内国际,别管结账的事。他这:么一说我倒小心,总怕给他添麻烦,可最后这几天的电话我必须接,告别,告别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说实在的,它比久别重逢还重要,告别是一种仪式。
  很多人都要送我去机场,可我坚持自己走。虽说我这个人感情兮兮的,有点儿疯疯癫癫,可不知为何,我不喜欢临别时缠缠绵绵的场景。怕看到别人湿润的眼睛,也怕别人看到我哭泣的面容。这么大岁数了,把一份似水柔情隐藏得越深越好,像当今人类苦苦寻觅的石油和天然气,那一定是亿万年前神仙们生离死别的泪水凝聚而成。深藏方可传世,轻易挥洒倒不值钱了。
  可绕来绕去,还是绕不过朋友的一片热忱。离开的那天早上,手机响起。一位在中央戏剧学院任教的老朋友说,他就在楼下等着呢,已经两小时了,估计我快要下楼才打个电话。我心头一热,忙说,好好,我这就下去。
  行李装上车,年近八十的老母亲非要与我同行,送我去机场。她二话不说打开一扇车门上了车,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我坐在她身边,握起她一只手,我感到那只手有些冰冷,有些颤抖。出国几十年,来来往往,还很少看到母亲这个姿态。
  机场大厅人影纷乱。朋友在外面等候,他对我母亲说,伯母,您进去吧,别急,我就在这儿等您。我问他,会被警察罚款吗?他推了推我说,这又不是美国,你就放心吧。走了几步我回头,他还在那里向我挥手。我笑笑,算是告别。
  在走进安检门前的瞬间,我对母亲说,妈,我走了,您快回去吧,他们不让您进去的。以前我回美时,在这个时刻这个地点,都会对母亲说同样的话。每次说,她都默默地望着我,望着我走远,消失在人海之中。这次我想她还会一样,默默地望着我远行。可是,当我转身刚要跨人安检门,只见母亲扑上来一把抱住我,呜呜地哭出声来。我一惊,紧接着也抱住母亲矮小的身体。妈妈,我才意识到,我已经多久,多久多久没拥抱过您了。母亲断续地说,妈妈老了,常回来看?我。
  安检门很窄,等待的队很长。没人吵我们,直到我们彼此松开手。
  国人喝酒令我震惊,无语凝噎地震惊。任你多有才,有多少文墨,都无法表达我看着朋友们喝酒时的心境。我相信应该是这样,如果我是电影导演,“对对,别动,就这样,半张着嘴,别让哈喇子流出来,凝聚眉头,目光一半是困惑一半是恐惧,像见到外星人,好,来个Pose(姿势),开始!”
  其实我做的肯定比导演要求的更好,我的惊讶完全发自内心。每次和亲朋好友下馆子吃饭,都为他们喝酒喝得如此之?,昏过去八百多回。出国前,当然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儿,我也好饮,年轻倜傥,每遇知己总会狂饮宿醉。可再怎么狂饮,四两、半斤,我说的是白酒,到头了,不会再多。仅仅二十来年,经济发展了,人的酒量怎么也发展了,我真闹不懂这两者间的线性关系。你知道他们怎么喝吗?论瓶喝,每人起码喝一瓶,否则无地自容。我算客人,给予特殊照顾,可喝可不喝,否则用他们的话,根本不带你玩儿。
  有一次在北京甘家口附近的“大连海鲜酒楼”吃海味,喝得是白酒“水井坊”。人家问,上几瓶?先来四瓶吧。总共十多个人,还包括女眷,怎么会要这么多白酒?我抗议道。他们向我摆摆手,歇菜吧你,又没让你喝。结果酒瓶打开,满屋子香。他们用啤酒杯喝白酒,几口一干,带着各式各样的说辞,什么多日未见喝一个,乔迁之喜喝一个,孩子上大学喝一个,跟他喝过还得跟我喝一个。就看酒瓶一只只地空,大家的话也越说越放松。照这个喝法,每个夜晚每家餐馆,成年累月,十三亿人口的大国,这酒还不得像流水似地流成波涛大河吗?人们像泡温泉一般把这个国家泡进酒里,仿佛她是一只浮在酒上的船。在美国时,常对国人制造假烟假酒嗤之以鼻,现在才明白,真酒根本造不过来,根本不够他们喝的。喝酒的人只追求快感,不在乎真假,他们即使喝出是假的,还是会一醉方休。
  了解一个人必须走进他的生活,了解国人喝酒亦如是,喝酒不利健康,但喝酒时那副轻死易发的豪放,看着就让人热血升腾。别轻易用冷静的头脑去评判他们,别简单地用医学名词搅乱他们壮士远行的激情。一个充满梦想和欲望的民族,难免会冲动一点儿,就像一个朝气蓬勃的小伙子,难免会荒唐一点儿一样。你放心,喝多少他们也不会真糊涂。用我朋友的话说,丧权辱国的条约一个都不会签。
  酒与情,一男一女,怎么分得开少得了,少了还有什么劲啊。
  ……
展开
目录
上篇  聊聊回家那些事儿
哭泣的老母亲
壮士远行须伴酒
102国道奇观
我知道的年轻人
北京的公交车
魔幻般的浙江沿海
年年都是坎儿
超市可否架张床
让我们风花雪月
别动“男人的乳房”
“走路”的汽车
北京遇海归
相声不止在官家
厕所比情人还重要
女人的美代表着时代
不了不了不了情
从火化到火葬
谁支撑着中国
官衔官衔处处开
中国医疗:爱你恨你都不易
国内买玉险些被骗
卡拉OK,不散的宴席
寻找我的幼儿园
重返十渡
女人催人老
河水为什么不流动
你能不能不显摆
女人的第三只眼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富人
出租司机语出惊人
关于云彩的遐想
漂泊是一种难以言表的心境
美国垃圾食品为何在中国卖这么贵
生孩子还是越早越好
海外华人的爱国情
被窝儿就是天堂
让儿子给涮了
回国学雷锋遭遇尴尬
中文万岁,中国式英语万岁
唱歌能治更年期综合症
谁说喝酒是坏事
作家的老婆
中国咖啡的贵族主义
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千里堤吃梵高式馄饨
见证北京单双号上路头一天
北京“外地人”教训“美国外地人”
北京鸣笛与纽约鸣笛的不同含义
例时差与拉肚子
好色不淫是好德行
苍凉
海归基本算“乡下人”
别跟女人拼酒
带一本书上飞机
让我们随便聊聊
关于相貌的自卑
梦里不知身是客
假如“范跑跑”在纽约
再看《卖花姑娘
祝你新年快乐
我对北京奥运会的两点遗憾
跨过女人河的男人
“京本丧”与“离无累”
回忆参加国庆十五周年游行
回国交流三大累
男人是在女人“诱惑”下长大的。
我是“太原兵马俑”
下篇  说说纽约那点儿事儿
窜红曼哈顿的华裔女性修鞋匠
新式午睡流行纽约
纽约有群“机场串子”
纽约出租车可以搭载啦
纽约女人省钱有绝招
假如“宝马戏警车”发生在纽约
纽约女人爱把“我老公”挂在嘴边
纽约雪夜加班记
距曼哈顿百公里处的贫穷
纽约职场最不能说的七句话
纽约人挑选钻戒有诀窍
纽约女人化妆的一些秘密
纽约人搞对象流行分账
在纽约如何付小费
楼顶农业正风行纽约
温州移民与纽约华人超市
哨尼山滑雪记
车窗里的哈迪逊河
跟美国影星一起结婚
纽约的日子怎么过
在纽约一抬头撞见刘欢
为什么我会泪流满面
青年奥巴马的纽约岁月
为来美旅游的同胞建言
华尔街铜牛人人骑
纽约真在闹虫灾吗
在纽约,下地铁时憋住尿
纽约长岛的贵族与暴发户
纽约丧葬店卖新鲜面包
美国的金融风暴和午餐肉
拍卖曼哈顿
能接吻就接吻,千万别错过
乳房的扩大与缩小
纽约的跳蚤市场逆势火爆
纽约:萧条中诗歌依然火热
纽约“板儿爷”一千条
在纽约,不要当众剪指甲抠鼻牛儿
在纽约,有种职业叫诈骗
我是警察我怕谁
周末骑马遇到会笑的“禅丝”
纽约正式向臭虫宣战
电视剧《手机》引发纽约华人学说河南话
在纽约过了二十四个中秋节
纽约有一支擦玻璃大军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