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日本幽玄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6353890
  • 作      者:
    (日)能势朝次, (日)大西克礼著
  • 出 版 社 :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在日本的一系列传统文论与美学概念中,“物哀”与“幽玄”无疑是最重要、最基本、最富有民族特色的概念。它们不仅是日本古典文学的最高审美范畴,也是日本传统文化的两个关键词。

展开
作者简介

  能势朝次,学者、日本古典文学研究家,著有《幽玄论》《能乐源流考》及多卷本《能势朝次著作集》等。
  大西克礼,美学家,日本现代思辨美学的主要确立者,著有《幽玄与物哀》《风雅论》《美意识史》《美学》(上下卷)等,译有康德《判断力批判》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幽玄”是日本借助汉语词而形成的一个独特的审美概念,是优美、幽雅、含蓄、委婉、间接、朦胧、幽深、幽暗、神秘、冷寂、空灵、深远、“余情面影”、超现实等审美趣味的高度概括。如果说,“物哀”是理解日本文学与文化的一把钥匙,那么“幽玄”则是通往日本文学文化堂奥的必由之门。  《日本幽玄》是《日本物哀》的姊妹篇,将两部同名著作《“幽玄”论》全文译出,又将古典名家的“幽玄”论原典择要译出,使古代“幽玄”原典与现代“幽玄”研究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千年来的“日本幽玄”论,为中国读者通过原典系统深入地了解日本人的“幽玄”观、把握日本古典文学及传统文化的神韵,提供了可靠的阅读与参考资料。

展开
精彩书摘
<p>  幽玄论<br />  能势朝次<br />  本书所研究的是我国中世时代作为审美概念而被艺术界重视的“幽玄”概念,从和歌中的“幽玄”、连歌中的“幽玄”、能乐中的“幽玄”三个方面做了大略的考察。在这三个方面之外,对于一般典籍中使用的“幽玄”以及“幽玄”这个词的起源嬗变等,也做了大体的梳理,因为将“幽玄”置于历史的语境中,将有助于对文艺上的“幽玄”的理解,故而先设了“一般典籍中的幽玄”一章加以概说。<br />  在处理“幽玄”这个概念的时候,将它与我国重要的文艺理念,如“诚”、“哀”,还有“有心”、“优”、“艳”、“寂”、“心深”、“心细”等文艺术语联系起来考察,是十分重要的。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应该做一番调查探究,但这套丛书中还有其他著作预定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所以本书在这方面予以从略。<br />  在本书写作的过程中,从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中受益良多,特别是久松潜一博士的《日本文学评论史》、冈崎义惠氏的《日本文艺学》、谷山茂氏的《幽玄的研究》,小西甚一氏的《幽玄的原意义》等,给我的启发最大。在此对各位的学恩深表感谢。<br />  概说<br />  一 “幽玄”的含义<br />  “幽玄”是中国人创造的一个词,这个词的中心在于“玄”字。“幽”是对“玄”的属性加以限定的字。而“玄”这个字,出自老子对所谓的“道”的形容,即“玄之又玄”。单说“玄”也可以,老庄的著作中常用。注释者对这个“玄”注解为“幽远也”、“黑色也”、“天色也”、“幽深难知”等,并对其意义加以限定。<br />  在中国,本来,“幽玄”具有“深远、幽冥,非人智所能窥探与理解”的意思,而老庄和佛教又用以表示其思想状态。因而,“幽玄”在中国首先是作为一个哲学词汇而使用的。这个词原本是用来表示佛教思想的深远,又被老庄哲学借来表现自己的思考方法。很明显它原本是佛界学者创制出来的。<br />  在我国,这个词被如何使用呢?对此加以考察就会发现,在佛教方面,它与中国的用法是一样的。而道教方面①这里说的“道教”,似指从中国传入的道教,特别是日本的神道教。我国几乎没有使用。而另一方面,在表示其艺术美的最佳状态的时候,却被广泛使用着。在诗文、和歌、音乐、连歌、能乐中,“幽玄”这个词的用例随处可见。我们今天之所以对这个词怀有很大兴趣,也是因为它是表示艺术美的一个关键词。对这个词的考察,有助于我国古代审美意识的阐发。</p>
展开
目录
<p>内容提要<br />入“幽玄”之境——通往日本文学文化堂奥的必由之门(代译序)<br />Ⅰ幽玄论(能势朝次)<br />概说<br />第一章一般典籍上的“幽玄”<br />第二章歌学、歌论中的“幽玄”<br />第三章连歌中的“幽玄”<br />第四章能乐中的“幽玄”<br /><br />Ⅱ幽玄论(大西克礼)<br />一作为艺术的歌道,作为美学思想的歌学<br />二作为价值概念与样式概念的“幽玄”<br />三中世歌学中的“幽玄”概念的展开<br />四正彻、心敬、世阿弥、禅竹的“幽玄”概念<br />五“幽玄”和“有心”,“幽玄体”和“有心体”<br />六样式概念的价值意义和记述意义<br />七作为审美概念的“幽玄”的内容,对其加以考察的视点<br />八“幽玄”概念审美意义的分析<br /><br />Ⅲ古代名家论幽玄<br />壬生忠岑<br />鸭长明<br />藤原定家<br />正彻<br />二条良基<br />心敬<br />世阿弥<br />金春禅竹<br />译后记</p><p>&nbsp;</p>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