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书国漫游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0657966
  • 作      者:
    潘小松著
  • 出 版 社 :
    百花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潘小松,男,1962年生于上海。1984年山东大学外文系英美语言文学专业毕业。1984-199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事局美大处翻译。1990年秋-1991秋,美国波士顿大学访问学者。1994年至今,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社会文化室。现任译审。译有:本雅明《莫斯科日记》、亨利·米勒《宇宙哲学的眼光》、斯特林堡《神秘日记抄》、库弗《公众的怒火》等十来本书,写有《书梦依旧》随笔集等。
    这本《书国漫游》是其创作的文集,这本书的内容大抵涉及书的故事。
展开
内容介绍
    《书国漫游》的内容大抵涉及书的故事。关于书的故事,中土西土题材上的差别有类中餐西餐食材上的差别。两者虽都是食粮,但给人的味觉口感不同。假如读者在这本《书国漫游》里看出文字风格的异样,那是上述原因使然。
    一个读外国书的学人好像总不甘心役使于外文,于是努力用母语表述异域书里所见有兴味的东西。散落在报刊大海里的是水珠,汇集一册就不至于蒸发了。作者潘小松还没有自弃到觉得这些小文字本该蒸发,到底它们还传递了一些信息。故事和阅读趣味是这本小书作者在乎的东西,文字的美是他的追求。这两样东西是他能够给读者的喜悦,也是结集的理由。
    读书随笔的作用当下异常明显。一个没有完整阅读时间而又有阅读愿望的读者,这本小书是不错的选择。不敢说大了,至少它涉及了古今中外的文学家和文学作品。
    随笔很多,为什么耐烦去读?因为这本小书枝叶删减得当,没有废话。没有废话的文字恰是当下缺少的东西,很珍稀的。
展开
精彩书摘
    记忆和阅读的时空错位真的很有趣。很久以前读的写的东西像是昨天的东西,而几个月前所为倒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这是我读自己的文章《书国漫游》的印象。
    有一时期我满怀激情构想一本关于我的藏书的书稿,想当然以为是顺手拈来的活计。不承想,真动手的时候竟然像整理藏书的工作一样难。书名字总好起吧?然而不,恰恰是连起书名都成问题。涉及藏书的书名字,坊间有的似乎囊括尽了,想有点创意殊非易事。方继孝先生收藏近代名人手稿,他的两本谈手迹掌故的集子直叫《旧墨记》和《旧墨二记》,我以为很简洁也很富有怀旧的意味,因此喜欢。谢其章先生谈收集旧书的集子取名《搜书记》,让人联想到中国的古籍《搜神记》,也是我喜欢的。剩下可以效仿的有陆昕先生的《闲话藏书》和韦力先生的《古书收藏》,但却不容易不雷同。我因此还想到很有名的孙殿起的《贩书偶记》和胡同的《贩书日记》。觉得这样想下去也许能想出个名字来。
    藏书的举动应该是一个人与书发生联系之后最末一个环节的事情。看书的人可能自己身边保留一些书籍,但不一定刻意藏书。买书的人大抵是满足一时阅读的需要,就像购买别的用品,也不一定藏书。写书的人最有可能与藏书有瓜葛,然而据我近距离的了解也不尽然。大部分写书的人对书本身之为收藏品或者把玩的东西并没有多大兴趣。如此,图文以外而对书籍本身的形式感兴趣的人不构成多数,这一部分人就是与藏书有关的人。
    因为是小众,藏书的人在提起藏书的事的时候就格外小心。不敢大肆张扬,总说自己的爱好是不良嗜好,属于嗜痂之癖,说通俗一点就是毒欢别人不屑或者提起来就恶心的东西。我读近代藏书家的书话不少,几乎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是纯粹的藏书家,更没有藏书家承认自己的藏书活动比所丛事的著述高明。究其因实际还是藏书的活动多少与读书相关。藏瓷器字画的人可以大摇大摆地说自己不写不画,也不拿藏品盛饭养花,甚至集邮的人也可以说并不拿邮票贴信,唯独藏书的人不能说自己藏书并不为了阅读。很简单,大家认为不读书上不得台盘,藏书不为了阅读就更羞于启齿。钱钟书先生曾经以如下文字挖苦过文学批评家,说他们不懂文学而成天与文学为伍,好像有机会接近宫女的太监,有机会却没有能力。
    藏书家其实大可否必听到这里心虚的,因为藏书与文学不是一码事。藏书有自己的道道玲中滋味只有藏书人自己体会得到,不足为外人道。藏书家能够著述当然更好,不能著述也不影响—个人在一个领域终生活动的成绩。能够著述的藏书家是有名的藏书家,而藏书家不一定有名气,比如藏英文书的洪氏君格。我没有见过他的著述,但是他的藏书质量却相当高。这与有鉴赏眼光而不能著述是一个道理。有的藏书家或者没有时间或者根本就没有想到要写什么布西,比如在泰坦尼克号事故中遇难的瓦德纳,你不能因此说放在哈佛大学的他的藏书质量不高。藏画的人不一定会画,我们也应当容藏书的人不会写书。
    变化人总喜欢垄断些什么,很久以来他们关于藏书的舆论就一直不利于单纯喜欢藏书的人,这是没有文化的大众不敢承认自已藏书不读的原因。藏书的人都遇见过这种尴尬:参观藏书的人大抵会问一句你这些书都读过吗?其实在我看来回答这些问题也很简单,你们家养的金鱼你都怎么吃啊?
    下面这篇文字是我在“布衣书局”的论坛上以跟帖的形式回答书友们关于藏书和藏书家所提的问题。本没有形成文章发表的意思。正因为此,或者讲出的看法更真实一些。为此;我要感谢激发我灵感的“布衣”书友们。
    书友“藏书家”问:当你拥有了一定质量的藏书,而且越来越多的人称你是藏书家时候,你的心里有没有一点动心啊?要是我早就臭美了……哈!同样不管你有多少藏书、出多少成果也少有人问津,你心里平衡吗?咱不要高尚只是真实,好不好?
    我(网名“城南旧货”)答:藏书的人大抵是内心孤独的人,藏书的活动给他带来的乐趣就像一个习惯于用笔打发生命的人一样须臾不可或缺。被称为藏书家在那样的人那里实在没有发现或者被贿赂一本好书来得兴奋。动心和臭美是有的,但往往不是常态。
    藏书和出成果不是一个范畴内的事情。出成果的目的在我倒是俗世的谋生的事情,藏书则是谋生解决以后培养的兴趣,就像别人养鸟种花的不为谋利并且还让别人谋利。如果不出于爱好,则不是藏书。真藏书的人有时还怕别人问津。藏书本身就是获得身心平衡的活动,不需要你所谓平衡。藏书者本不自认高尚,倒是时常说自己有病,还病得不轻。
    旧书经营者要成为藏书家有许多便利,但一个真正的藏书家应该不是那么容易炼成的。(以上是另一位仁兄的问题)下面是城南旧货的回答:
    旧书经营者正因为要出售书籍才成不了藏书家,就像经营者成不了所经营之物的习惯性消费者,卖凉粉的郭达说自己媳妇怎么就没吃够凉粉就是这个意思。
    藏书的人是习惯性买书的人,藏书经营者是习惯性卖书的人。一个矛,一个盾。懂书者不一定藏书,藏书者是痴人。不恰当地比喻一下:藏书的人是逢书就容易像陷入情场的人一样很快一见钟情一见定情的那种生物,而旧书的经营者是轻易不动情的男女场老手,纵然你貌若天仙也难得他吐口娶你为妻,顶多跟你亲昵两天罢了,事后你是要嫁人的。
    藏书的人没有理性到了一夫N妻的地步,以为金屋藏娇会有精力和时间受用。旧书经营者则没有这个贪心。他就像掌管天下美女的民政局长,找时间和机会一个一个把美女嫁给嫁妆出的最高的傻蛋或者识得美女滋味的人或者书园里的西门庆。自己绝不留后患。大部分旧书经营者连好色之徒都谈不上,他们对美女缺少兴趣,对美女的身价也难得有准估。个别知道欣赏美女的旧书经营者在理性方面难得糊涂,就像卖酒的人不醉酒……
    藏书的人就没有这样理性。他们是酒徒瘾君子之类的人,大抵无可救药。拜国人对文化的崇拜所赐,因为与书有关,他们不被视为不正常或者不良嗜好患者。藏书者的家属知道那是一种更可怕的毒瘾,非戒掉不足以过正常人的日子。藏书家是不好当,因为别的家能给你增加财富,藏书家能让你倾家荡产。没有这样的瘾的人又往往成不了藏书家。
    ……
展开
目录

第一辑
书国漫游
长夏旧书
荷花市场
旧书缘
关于藏书
圆明园访书记
但丁汉译百年
群书经眼
随想
病房谈书
两本《简·爱》
献县访拉丁文
波士顿记忆
水孩子
追寻逝去的时光
果戈理
关于迁徙
董乐山先生
我与书
约翰·饮水的《文学史纲》
最早在中文里使用标点符号的人

第二辑
小妇人
巴尔芬奇神话
《荷马全集》小记
“人人丛书”新序
在书房里读艾柯
未刊稿
关于乔伊斯
海明威短篇小说
遗稿
《克兰福》的问世
凯瑟
凯鲁亚克的书信
费兹杰拉德
正是时候
纳博科夫
博尔赫斯
《贵夫人画像》
“另一个”易卜生
风言风语契诃夫
兄弟作家
休斯诗说普拉斯
诗人布罗茨基
帮人做作业的作家
莎士比亚身世之谜
在阴影中写作
“猫王”画家
“流浪汉“作家恰特温

第三辑
小说文化
还语言一片纯净的天空
中有绮丽舞翩跹
残雪的文学笔记
堵上耳朵来唯美
别出心裁的美国游记
陈乐民先生的书
徜徉集
《写在人生边上》
半生心力纸上烟云
天涯猎户星
伍光建译笔下的罗马英雄
写在《唐瞍纪念集》后面
关于《故宫退食录》
格非小说《敌人》的题外话
三部美国文学史
《守望梦幻的人》译序(外一篇)
《公众的怒火》译序
《法医档案》译序
夏初耽读王世襄
梓室余墨
林纾两本译作的序
从张德彝说开去
红学让人糊涂
冷眼看“红”
炎夏读“红楼”外围书
红楼也谈
谈“红”只从收藏入手
小红庙说梦

第四辑
哲学的慰藉
恐惧
500年风情追忆
孤独的煎熬
难以漂白的黑人魂
文明与疯癫
小说的政治阅读
昆德拉:以中欧为写作语境
美国的兴盛与衰落
20世纪的书
可口可乐与冷战
阿伦特与海德格尔
卡夫卡般孤独的批评家
史书的结束语
萨特的“不登大雅之事”
茨威格的“夫子自况”
知识分子精神
喝百事可乐读老美流行书
波德莱尔的后现代
快餐美国
1970年后的美国诗歌
从苏珊·桑塔格说开去
百衲纽约书
摇滚与文化
文化革命改变美国
加大校史第一章
奇迹之年
在路上
垮掉的一代
莎士比亚序《喧哗与骚动》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